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人格·自我图式——《无声告白》与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辉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5,112,共8页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将创伤叙事植入悬疑小说框架,构建了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小说通过叙事时间塑形,预设"讲述"、"体验"和"反思"三种视角框架,充分调动叙事化过程中叙述者、人物...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将创伤叙事植入悬疑小说框架,构建了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小说通过叙事时间塑形,预设"讲述"、"体验"和"反思"三种视角框架,充分调动叙事化过程中叙述者、人物和读者意识的认知参与,强化对创伤根源、后果及疗治路径的深层认知。叙事刻意凸显情境时间和臆想时间,勾勒出受创者的时间人格与自我图式表征。同时,小说迂回往复的叙事时间塑造了体验时间和自由时间,形成对莉迪亚一家时间洞察力缺失的对抗和纠偏,揭示人物与读者最终形成觉知化与洞见化自我图式的可能性及路径。在伍绮诗看来,创伤疗治实则是一场在体验与自由时间内修复时间人格、回归真实自我和重塑自我图式的认知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时间人格 自我图式 创伤认知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裔小说《无声告白》的文化价值和出版意义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蕊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2,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无数个图书奖项,并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用独特的洞察力将一个混血家庭中的脆弱人性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出版的视角来看,该书的文化价值在于引发人们对族裔、家庭教育、女性价...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无数个图书奖项,并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用独特的洞察力将一个混血家庭中的脆弱人性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出版的视角来看,该书的文化价值在于引发人们对族裔、家庭教育、女性价值、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反思,具有实现图书效益,呈现华裔文学主题全视角转变,助力华裔文学走向主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无声告白》 文化价值 出版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之殇与文化病理:论伍绮诗《无声告白》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本文从叙事伦理分析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视域和精神分析传统的文化批判,对作为《无声告白》核心叙事结构的“逃离之殇”进行伦理解读,认为它是一种基于文化总体性的“症候叙事”,揭示作品文体的文化病理书写特征。作品家庭... 本文从叙事伦理分析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视域和精神分析传统的文化批判,对作为《无声告白》核心叙事结构的“逃离之殇”进行伦理解读,认为它是一种基于文化总体性的“症候叙事”,揭示作品文体的文化病理书写特征。作品家庭叙事空间所彰显的“捆绑型关系”和“双重束缚死结”、社会叙事空间所蕴含的“自我污名化”和“群体妄想症”、历史叙事空间所显现的“谱系蜕变”和“历时寄生”,分层级体现以美国文化为典型的“沼泽性文化”病理特征,暗含叙事伦理作为诊断文化本身病理的“疗性”伦理属性,昭示出更广泛意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秉承文化病理学批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逃离之殇 文化病理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