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青年》杂志三次转变与共产党新闻事业起源标志 被引量:6
1
作者 倪延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35,61,共8页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的近11年中,经历了从个人刊物到同人刊物,又从同人刊物到社会主义刊物,再从社会主义刊物到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三次转折。以刊载明确表示"现在是应该抛弃(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了"的《...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的近11年中,经历了从个人刊物到同人刊物,又从同人刊物到社会主义刊物,再从社会主义刊物到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三次转折。以刊载明确表示"现在是应该抛弃(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了"的《本志宣言》为标志的《新青年》月刊第7卷第1期,应是共产党报刊起源的标志。鉴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是以新闻报刊为主体的社会新闻业,所以共产党报刊的起源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起源。中共上海发起组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办《共产党》月刊标志共产党报刊的萌芽正式出现;1922年9月13日创办《向导》周刊是中共党报诞生的标志;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7月1日《前锋》月刊及11月《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创办成为中共报刊体系初成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闻史 《新青年》杂志 共产党 闻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杂志命名原因初探
2
作者 熊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中国近现代历史 原因 “现代性” 传媒研究 综合性刊物 信息时代 学术背景 时间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杂志是如何掀起“文学革命”风暴的 被引量:2
3
作者 路英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用一本杂志掀起一场文学革命和文化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青年》杂志之所以能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但陈独秀等人的主观努力和他们的选题策划艺术与运行实践也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作者对... 用一本杂志掀起一场文学革命和文化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青年》杂志之所以能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但陈独秀等人的主观努力和他们的选题策划艺术与运行实践也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作者对《新青年》杂志掀起“文学革命”的选题策划艺术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把刊物做大做强,用杂志影响时代发展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文学革命” 陈独秀 编辑艺术 选题策划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人文图说之九十——广州时期《新青年》杂志
4
作者 王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初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翌年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广州 人文 岭南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陈独秀 第二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广大而尽精微——基于《新青年》语境下的《狂人日记》细读 被引量:4
5
作者 靳新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0,共7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篇经典之作,其经典意义的生成离不开《新青年》这一原生态语境,陈思和即认为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创作,就不得不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篇经典之作,其经典意义的生成离不开《新青年》这一原生态语境,陈思和即认为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创作,就不得不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取‘同一的步调’……”这里揭示的正是经典文本与其所处文化语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狂人日记》 文化语境 细读 文化运动 现代文学 经典文本 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之道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有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107,共3页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成功之道 陈独秀 创办 文化定位 《国民日日报》 《安徽俗话报》 人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有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121,共3页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的成功表现在十多年时问,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潮,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为什么《新青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研究者有的从技术角度对《新青年》的栏目设置、文字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对陈独秀的编辑思想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成功之道 陈独秀 创办 文化定位 文化启蒙运动 《国民日日报》 《安徽俗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集在《新青年》以前的胡适与鲁迅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改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64,共13页
关键词 胡适 《新青年》杂志 文学主张 中国文学 文学革命 鲁迅 白话 陈独秀 反对 确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时代——中国新文学先锋剪影》前言
9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6,共5页
《新青年》杂志的前身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学界把杂志创刊视为新文化运动的肇始。2015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其中一项是大型文物... 《新青年》杂志的前身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学界把杂志创刊视为新文化运动的肇始。2015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其中一项是大型文物展《旧邦新命》。展览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新青年》杂志 鲁迅博物馆 专制政体 文化运动 《狂人日记》 青年杂志 中国文学 旧邦 周氏兄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后的回望与前瞻:《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2005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10
作者 易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新青年》杂志 中国文学 高层论坛 中国文化 暨南大学 文化运动 现代转型 精神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连载之二) 《理论动态》——新时期的《新青年》
11
作者 孟凡 《人民论坛》 1998年第5期37-38,共2页
如何办好《理论动态》,办刊方向是什么?耀邦同志在办刊前就几次谈到他的设想,但如何把这些设想融会贯通,落到实处,对我们来说,则有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时期 胡耀邦 指导思想 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论工作 毛泽东思想 理论宣传工作 办刊方向 马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的历史视野与问题意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共1页
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而开启的新文化运动,至今已经历了整整百年岁月。10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当然并不算长,但毕竟为今人考察和评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历史视野;透过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应当能获... 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而开启的新文化运动,至今已经历了整整百年岁月。10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当然并不算长,但毕竟为今人考察和评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历史视野;透过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应当能获得比前人对这一运动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合理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正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新的历史视野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野 《新青年》杂志 文化运动 问题意识 中国社会历史 弱相 语出惊人 历史感 中国哲学 社会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汪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5-226,共2页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与新文化百年通史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恰好选择在9月14—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的纪念日举行。会议汇聚两...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与新文化百年通史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恰好选择在9月14—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的纪念日举行。会议汇聚两岸四地的著名学者,并整合各方面见解,发表了《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分外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澳门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重释 《新青年》杂志 文化理性 中文系主任 人文研究 人文学院 栾梅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进京对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春林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0-52,共3页
毛泽东在一九一八和一九一九年曾两次去北京,之后,他迅速转变成为一位马克恩主义者。本文旨在对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对其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作用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同行。理论界历来十分看重并公认毛泽东在第二次去北京后不久... 毛泽东在一九一八和一九一九年曾两次去北京,之后,他迅速转变成为一位马克恩主义者。本文旨在对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对其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作用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同行。理论界历来十分看重并公认毛泽东在第二次去北京后不久,即迅速转变成为马克恩主义者。这一事实无可非议。但是,探索其第一次进京的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分析,笔者认为: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在京的短暂数日,是其世界观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分水岭。从此以后,青年毛泽东便“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一)推崇《新青年》思想,为实现与《新青年》杂志取得联系,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是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 《湘江评论》 民学会 蔡和森 世界观 梁启超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五四运动”缺席与“新文化运动”入场发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鲁迅是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开创者之一,他与"五四"的密切关联,毋庸置疑,人们也在不停的言说中强化鲁迅和"五四"的关联,认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闯将""思想的先... 鲁迅是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开创者之一,他与"五四"的密切关联,毋庸置疑,人们也在不停的言说中强化鲁迅和"五四"的关联,认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闯将""思想的先驱者"……但鲁迅与"五四"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具体关联?他为何没有加入"五四运动"?他为何在1918年才参与"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钱玄同 刘半农 《新青年》杂志 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存统《非“孝”》释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86,共5页
一、《非"孝"》原文的发现1919年5月,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先后与同学创办了"书报贩卖部"和《浙江新潮》周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他的思想... 一、《非"孝"》原文的发现1919年5月,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先后与同学创办了"书报贩卖部"和《浙江新潮》周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他的思想也因之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如他在《我写"非孝"的原因和经过》一文中所说:"我的思想因为受了《新青年》杂志的影响而已有了很大的变动,甚至可以说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动。我对于‘孔孟之道’已不再信仰,对于旧礼教已表示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施存统 施复亮 孔孟之道 李大钊 五四运动 陈独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乙己》改笔读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周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读解 鲁迅 《新青年》杂志 张天翼 小说 严肃 作品 艺术语言 文学青年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五四”何以成立?——兼论“鲁迅五四”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姬学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1,共10页
熟悉鲁迅生平掌故者都知道,鲁迅的文学经典特别是其成名作《狂人日记》和代表作《阿Q正传》的诞生,既非鲁迅主动而为,也非自然而然的发生,而是完全得益于五四时期的那种良好的人文拼图,以及置身于这一人文拼图中的作者(鲁迅)与编者(钱... 熟悉鲁迅生平掌故者都知道,鲁迅的文学经典特别是其成名作《狂人日记》和代表作《阿Q正传》的诞生,既非鲁迅主动而为,也非自然而然的发生,而是完全得益于五四时期的那种良好的人文拼图,以及置身于这一人文拼图中的作者(鲁迅)与编者(钱玄同和孙伏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新青年》杂志寻找同路人以启蒙大众的文化使命,是集同乡、同门、老友多种身份为一体的《新青年》编辑钱玄同的激将,使鲁迅焕发了文学青春和生命热力,没有《新青年》,任何一个渠道都难以激起沉入“国民”与“古代”有年、以“钞古碑”“麻醉”自己的鲁迅,①都容纳不了深刻、复杂和庞大的鲁迅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意义 五四时期 鲁迅 《新青年》杂志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文学经典 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广义民俗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韶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民俗学 《新青年》杂志 广义 鲁迅 调查活动 社会状况 社会调查 蔡元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栏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玉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80,共12页
巴金的代表作《家》中曾详细地描写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琴”学写白话信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往往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琴为了学写白话信,“曾经把《新青年》杂志的通信栏仔细研究过一番”。这段描写不经意间至少传递出三点讯息:第一,《... 巴金的代表作《家》中曾详细地描写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琴”学写白话信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往往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琴为了学写白话信,“曾经把《新青年》杂志的通信栏仔细研究过一番”。这段描写不经意间至少传递出三点讯息:第一,《新青年》杂志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颇有影响;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通信 《新青年》杂志 五四时期 青年学生 女性 《家》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