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新中国”话语:出场语境、内涵特征及当代启示——基于《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金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对反共话语挑战,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是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新中国”话语特定的出场语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聚焦“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对反共话语挑战,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是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新中国”话语特定的出场语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聚焦“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布局和战略安排,为构建中国现代国家提供了全新理论与方向。毛泽东“新中国”话语的建构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现实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建构过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问题导向的话语原则、开放包容的话语姿态、守正创新的话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话语 现代化国家 《新民主主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期间《新民主主义论》在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传播及反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美东 裴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72,共11页
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不久,就不仅在边区受到普遍欢迎,而且实现了向沦陷区和国统区的跨域传播,并引起巨大反响。在沦陷区,日伪政权在严行查禁、千方百计阻挠其传播的同时,唆使卖身投靠的文人政客对其发起攻击;而在国统... 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不久,就不仅在边区受到普遍欢迎,而且实现了向沦陷区和国统区的跨域传播,并引起巨大反响。在沦陷区,日伪政权在严行查禁、千方百计阻挠其传播的同时,唆使卖身投靠的文人政客对其发起攻击;而在国统区,诸多国民党人也极力地以三民主义的"真理"否定新民主主义,并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步骤论等问题,向《新民主主义论》发起围攻。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民党人对《新民主主义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部分地予以认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更是对《新民主主义论》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沦陷区 国统区 反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 被引量:27
3
作者 方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选集》 《中国文化》 人民出版社 日本学者 中国共产党人 领导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永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4,共8页
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而初步建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借鉴三民主义的合理内核,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 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而初步建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借鉴三民主义的合理内核,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转化。这一话语体系是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不但使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话语权,也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话语体系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8,共4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撰写的经典著作。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撰写的经典著作。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新民主主义论》从形成背景到主要内容再到价值意义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方法论自觉,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深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道路认识的深化——1958年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补充 被引量:2
6
作者 项晨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46-50,共5页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要就是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要就是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1958年9月,毛泽东对这个观点作了补充:...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要就是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要就是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1958年9月,毛泽东对这个观点作了补充:认为它只适合于部分国家。许多国家是民族主义的,它们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参加双方的集团。毛泽东这一理论最初提出以及随后毛泽东对它的补充,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新民主主义论》 世界革命 “帝国主义战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家亮 《重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科学回答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其中所阐述的文化和经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科学回答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其中所阐述的文化和经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原则构成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措施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先进文化 "三个代表"思想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论》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丹林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2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著作 资本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专政 中国革命 经济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五十周年
9
作者 王兆铮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17,共5页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叫嚣。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社会主义 国民党 毛泽东同志 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 社会进步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汉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3,共8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与中国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 中国化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关照考析——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琳 宋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共5页
《新民主主义论》的生成与《共产党宣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生成逻辑的视角看,《共产党宣言》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关照,是围绕语境生成、文本生成和话语生成三个维度展开的,分别展现了《新民主主义论》生成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 《新民主主义论》的生成与《共产党宣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生成逻辑的视角看,《共产党宣言》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关照,是围绕语境生成、文本生成和话语生成三个维度展开的,分别展现了《新民主主义论》生成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以《共产党宣言》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文本关照为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内在理路,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新民主主义论》 文本关照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传播及其历史影响(1940—1946)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日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93,共11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见解的集大成之作,其在1940年至1946年之间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抗日根据地,党实现了覆盖多主体的立体式传播,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将《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自党内向...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见解的集大成之作,其在1940年至1946年之间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抗日根据地,党实现了覆盖多主体的立体式传播,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将《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自党内向党外逐步扩散。在国统区和沦陷区,中国共产党以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为传播的突破口,通过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国统区、沦陷区的影响力。《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一时期的传播统一了全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认识,成为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指导原则,吸引了更多人投身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之下,从而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传播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感维度阅读《新民主主义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金龙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59,共4页
毛泽东的著作具有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可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文学、法学、军事学等多个维度进行阅读,诠释其中的理论内涵、理论体系和理论特色。同时,毛泽东的著作是饱含情感之作,从情感维度阅读... 毛泽东的著作具有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可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文学、法学、军事学等多个维度进行阅读,诠释其中的理论内涵、理论体系和理论特色。同时,毛泽东的著作是饱含情感之作,从情感维度阅读、诠释也是不可缺少的向度。《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蕴含丰富的情感内容。本文对其情感意蕴、情感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功能作一简要分析,以窥见毛泽东著作的情感阅读方法和情感分析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维度 《新民主主义论》 情感分析 毛泽东著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情感表达方式 情感意蕴 简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出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5,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本质特征作出了全面描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党的百余年历史中探求其生成逻辑。毛泽东在1940年完成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蕴含着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本质特征作出了全面描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党的百余年历史中探求其生成逻辑。毛泽东在1940年完成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核,文中阐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领导力量、发展路径等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理论和制度基础,其重大理论和制度构想被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关系——《新民主主义论》学习断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玉琅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2期58-60,共3页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了全面而科学的论述。总起来说,一句话:“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义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了全面而科学的论述。总起来说,一句话:“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义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同新民主主义文化有什么关系?为搞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又必须处理好哪些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同新民主主义义化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文化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 古代文化 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 思想建设 民族 反帝反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精神
16
作者 李竹雪 《学习与实践》 1984年第3期62-64,共3页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一九四О年一月《中国文化》创刊号,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文献 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文化》 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思想 创刊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云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2,共8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自觉使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解答中国革命问题、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文本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自觉使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解答中国革命问题、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文本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面对全民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新民主主义论》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理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在逻辑——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中平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4期66-77,共12页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展开的,并在相关的著作得到发展。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文化自信主张,不仅阐发了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文化建设的关系,而且积极致力于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彰显了文化自信中的民族自...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展开的,并在相关的著作得到发展。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文化自信主张,不仅阐发了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文化建设的关系,而且积极致力于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彰显了文化自信中的民族自信、人民自信、实践自信的基本内涵。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有着“民族—文化—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自信 《新民主主义论》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论》文本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汉全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3期52-62,共11页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世界革命"视域中审视"中国革命",凸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在无产阶级的双重使命的解读中,成就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革命论"与"社会论"的内涵,表征出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论》文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其逻辑进路不仅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且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逻辑进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学习《新民主主义论》的体会
20
作者 李越 《中州学刊》 1982年第5期27-29,共3页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的中国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发展而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最切近的参考价值。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策略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它...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的中国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发展而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最切近的参考价值。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策略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它代表我们党“向全国人民说明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的全部见解”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一篇气魄宏伟的纲领性文件。这篇著作的许多具体论断虽然已经成为历史的现实了,但是它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 思想体系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 社会制度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