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彭真的可喜成果——《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评介
1
作者 朱文通 高冬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6,共2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新成果不断涌现。《彭真传》河北编写组谢忠厚、李昌远、申玉山、李翠艳合作撰写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彭真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思...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新成果不断涌现。《彭真传》河北编写组谢忠厚、李昌远、申玉山、李翠艳合作撰写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彭真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以下简称《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真 《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时期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 民主集中制 党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扬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智 文红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与实践 继承与超越 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共13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说法值得商榷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爱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7,共6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0
5
作者 蒲国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滥觞,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提供了一笔巨大的可资借鉴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学理探源——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若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6,共7页
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 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在专门论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大都关注前两个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的讨论,则较为鲜见。探究新民主主义理论起源,“论战”是不应绕过去的,因为“论战”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在基本理论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最终争论结果等方面,都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学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 社会性质 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爱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社会矛盾 毛泽东 苏联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过渡时期总路线——兼论两种社会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102,共9页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支点 被引量:2
9
作者 汪中华 彭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文化观 中国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斌 周振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基础。由于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误区,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基础。由于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误区,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结束,为以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造成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本质特征 放弃 重新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合作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占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要求和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任务,应当和可以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恰当的政策。在这种政策调节之下,他们可以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项建设任务。因此,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调节阶级关系,实行阶级合作,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第二位的。在这种阶级关系中,即使是劳资两大阶级的关系,也应当是通过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建立"劳资合作"的新型阶级关系,以使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至今仍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阶级合作 劳资合作 劳资两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国初期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几个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振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4,共7页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在1953年,首...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在1953年,首先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被立即但要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所代替,接着,立即过渡的思想又变成急于完成过渡的行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考察这一发展过程,是研究共和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 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刘少奇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实践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定国 刘世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践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与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梅丽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以及对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是有变化的,这两者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探讨这一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总结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推动时代前进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以及对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是有变化的,这两者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探讨这一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总结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推动时代前进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矛盾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进 姜玉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9-46,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都试图回答和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中惟有马克思主义圆满回答和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区分不同社会思潮,采取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都试图回答和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中惟有马克思主义圆满回答和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区分不同社会思潮,采取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斗争等方式,实现了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具有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具有合理的角色定位。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史,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论证和历史启迪的张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社会思潮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确实存在——与李伟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72,共7页
毛泽东同志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中共七大党章、《共同纲领》等党和国家文献中都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 毛泽东同志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中共七大党章、《共同纲领》等党和国家文献中都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一直是一个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确实存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3,共4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是成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用以解决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是成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用以解决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我国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曾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早终结的原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振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111,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这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放弃 过早终结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进 姜玉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5,155-156,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着力解决时代中心课题;走群众路线,确立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着力解决时代中心课题;走群众路线,确立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经验,合目的性与规律性,对于当今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引领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被引量:33
20
作者 龚育之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1期14-27,共14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党的十三大的准备过程中,在十三大报告发表以后,理论界广泛地开展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和讨论。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区别在哪里,联... 一、问题的提出在党的十三大的准备过程中,在十三大报告发表以后,理论界广泛地开展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和讨论。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区别在哪里,联系又如何,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不少干部和群众,对这个问题也有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著作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 私人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