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的烛照与栖居——评黄曼君先生的《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1
作者 黄海晴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黄曼君 《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运行模式 理性精神 主体性意识 审美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经验”的表达与新文学传统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出现了许多变异与新质,但它们都是作家对"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同时又与新文学传统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内在肌理,可以发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对话"...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出现了许多变异与新质,但它们都是作家对"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同时又与新文学传统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内在肌理,可以发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对话"或"潜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使传统得到不断更新,而当代文学也因此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中国经验 新文学传统 当代阐释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反射”与“光照辐射”——马克思实践阐释学对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现代转型的意义
3
作者 李昕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马克思实践阐释学思想对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现代转型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它“镜像反射”出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践行性、生命性和政治性特质。中国经典阐释者解经均从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出发,身体力行,经世致用,并将经典作为生命意义的... 马克思实践阐释学思想对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现代转型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它“镜像反射”出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的践行性、生命性和政治性特质。中国经典阐释者解经均从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出发,身体力行,经世致用,并将经典作为生命意义的依托,实现了知识与德行的统一。另一方面,马克思实践阐释学还因其独特的阐释方法,“光照辐射”了中国经典阐释传统。马克思的实践阐释方法提供了一种从现在问题回溯过去,从“先兆”中展望未来,再从可能的未来重新面对现实问题的充分且总体的阐释视域。它使中国经典阐释传统在原有的训诂阐释和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即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价值重塑的时代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回溯式阐释,使其充分发挥实践智慧,进而使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阐释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实践” 阐释 中国经典阐释传统 马克思的实践阐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经典阐释与修辞批评——浅谈当代文论建设中的传统文论资源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1-95,共5页
文学和文学理论是人们建构的产物,所以不能脱离本民族的话语传统和资源谈当代文论建设,本着这一基本认识,文章从主体性、经典阐释、修辞批评三个方面讨论了当代文论建设中传统文论资源利用问题。
关键词 传统文论 主体性 经典阐释 修辞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经典与阐释——对50、60年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论争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强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228-239,共12页
西方政治学界在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关于政治理论传统的争论 ,引发了人们对西方政治学理论传统。
关键词 传统 经典 阐释 西方政治学 理论论争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可以看成是儒家经典的一个总汇,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所以成为儒家诗学阐释的内在根据,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阐释传统 《诗经》阐释 中国古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复活——对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中一段英文原著的再认识
7
作者 史亚菊 陈风华 郭洪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伽德默尔在其英文版《真理与方法》中的“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radition”一节,阐明了传统的现代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恢复传统的言说力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这个思想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这一段... 伽德默尔在其英文版《真理与方法》中的“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radition”一节,阐明了传统的现代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恢复传统的言说力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这个思想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这一段原著进行重新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反思了当代中国人解读中国经典思想的方法上的一些失误,初步探索了中国经典文本的现代阐释的方法论基础,这有利于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话语权,并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经典的现代阐释 方法论 效果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38
8
作者 汤一介 《学术界》 2001年第4期97-113,共17页
本刊两年前谈到改版时 ,希望今后将“解释原则的创新”作为判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本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稿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很“原则”的。本期开辟的“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专栏 ,希望能对狭义“解释学”(中国经... 本刊两年前谈到改版时 ,希望今后将“解释原则的创新”作为判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本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稿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很“原则”的。本期开辟的“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专栏 ,希望能对狭义“解释学”(中国经典解释学 ) ,进而对广义“解释学”(包括其它的解释学 )的研究与批判 ,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解释原则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理论体系 架构模式 阐释 《系辞》 宇宙生成论 《周易》 《易》 经典注释 《易经》 西方哲学 解释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韩非 历史传统 天地万物 《老子》 《道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