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序言
1
作者 徐则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06,103,共4页
本书把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 ,从当时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 ,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寓评论于客观历史的记述之中。军部在皖南 ,而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皖南 ,军部指挥下的各个支队主要是在大江南北敌后地区作战 ,这是本书的... 本书把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 ,从当时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 ,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寓评论于客观历史的记述之中。军部在皖南 ,而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皖南 ,军部指挥下的各个支队主要是在大江南北敌后地区作战 ,这是本书的记述范围。本书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 ,新四军军部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不断提高全军的战斗力、促进全军的建设和发展 ,着重反映军部在皖南三年的特色和优势。强调指出 ,不能因为项英应对皖南事变有过错而抹煞他在新四军组建和发展中的贡献 ,更不能因为皖南事变的失败而淡化甚至抹煞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伟大建树和光辉业绩。新四军的历史 (军部在皖南是前期 ,军部在苏北是后期 )是一个发展过程。没有前期的工作基础 ,也就不可能有后期的更加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军部 皖南 序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1939年皖南新四军军部行
2
作者 刘金菊 陈莲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新四军军部 叶挺 项英 周恩来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后的华侨舆论分化及其善后主张
3
作者 上官小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1,共14页
皖南事变发生后,纷繁的华侨舆论中有拥护国民党中央决策者,主张军令高于一切;有公开反对解散新四军者,认为这是亲日投降派的阴谋;更有强调国共应以团结为重者,对真相之孰是孰非并不特别关心。但在各异的舆论声中,缘于对国共继续团结抗... 皖南事变发生后,纷繁的华侨舆论中有拥护国民党中央决策者,主张军令高于一切;有公开反对解散新四军者,认为这是亲日投降派的阴谋;更有强调国共应以团结为重者,对真相之孰是孰非并不特别关心。但在各异的舆论声中,缘于对国共继续团结抗战的共同期许,他们提出了大体一致的善后主张。与国内中间党派不同的是,远在海外的华侨群体无意以此为契机参与政事,其主张是要求国民政府整饬吏治以继续团结抗战,并呼吁实施民主宪政。而这恰与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华侨华人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在皖南新四军军部
4
作者 唐锡强 徐则浩 《安徽史学》 1985年第2期4-11,共8页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记载:一九三九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到新四军军部,敦促项英贯彻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确定新四军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进攻,向北发展。
关键词 周恩来 新四军 军部 副主席 向北发展 叶挺 项英 皖南 战略方针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击驱赶政策、皖南事变与新四军战略重心的北移——论1939年底至1941年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新四军危局的应对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祖奇 王骅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缓,华北八路军南援计划的或备或启,皖南事变中军事政治应对的或攻或守,最终促使蒋介石政府不得不承认新四军坚持在长江以北地区自主抗战与发展的事实。新四军的危局在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中被破解,构成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国共关系向有利于中共方面转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战略重心北移 皖南事变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负责 被引量:4
6
作者 房列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8,共8页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造成的。从共产党内来说,则与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项英的错误有关;也与毛泽东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估计不足,对大局...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造成的。从共产党内来说,则与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项英的错误有关;也与毛泽东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估计不足,对大局的判断失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失败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房列曙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5-185,共11页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的选择,有一个变化和最终形成的过程。从国民党方面看,经历了从苏南渡江改为从铜陵、繁昌渡江的变化;从共产党方面看,经历了从铜陵、繁昌渡江到从苏南渡江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国民党的阴谋有关:...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的选择,有一个变化和最终形成的过程。从国民党方面看,经历了从苏南渡江改为从铜陵、繁昌渡江的变化;从共产党方面看,经历了从铜陵、繁昌渡江到从苏南渡江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国民党的阴谋有关:有意向日军泄露新四军北移消息,企图借刀杀人;利用桂系军队阻截;调集皖南顽军加紧合围。国民党武力消灭新四军,找的由头就是"违抗军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从时间上看,皖南新四军北移不存在"逾期"的问题。新四军取道苏南北移,国共两党中央都是知道的。但是,新四军先向南再折向东即走"南线"到苏南,很难断言中共中央不知道,也找不到和第三战区商定的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北移路线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四军与“皖南事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淑珍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5,共2页
"皖南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全国广大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及国际进步舆论,群起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内战分裂抗战阵营的罪恶行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立场。苏联提出抗议,英、美也不赞成... "皖南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全国广大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及国际进步舆论,群起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内战分裂抗战阵营的罪恶行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立场。苏联提出抗议,英、美也不赞成蒋介石发动内战,使蒋介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革命军 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 人民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几次军事会议的补正
9
作者 房列曙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4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军事会议 新四军 饶漱石 叶挺 项英 部队 李一氓 军长 袁国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以五师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要求全体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正规化建设。抗战初期,中共在鄂豫边区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接收了包含地方游击队、国民党溃散部队、新兵及反正伪军等各方人员参加新四军。但兵员迅速扩充后,部队各项建设难免出现了相对...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要求全体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正规化建设。抗战初期,中共在鄂豫边区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接收了包含地方游击队、国民党溃散部队、新兵及反正伪军等各方人员参加新四军。但兵员迅速扩充后,部队各项建设难免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存在政治教育不到位、本位主义、游击习气及军阀作风等问题。1941年2月新四军第五师正式建军,之后即从政治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军事建设等方面入手,对部队实施正规化建设。经历正规化建设的五师,内能安定根据地,外能打击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第五师 正规化建设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2,共17页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与苏皖地区的局势发展密切相关。项英曾两度尝试东移苏南,但为了维护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大局,且苏南局势发生变化,东移方案被迫搁置。此后,因皖东新四军无法收复无为,划界谈判前后国共博弈激烈,加之苏北局势复杂动荡...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与苏皖地区的局势发展密切相关。项英曾两度尝试东移苏南,但为了维护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大局,且苏南局势发生变化,东移方案被迫搁置。此后,因皖东新四军无法收复无为,划界谈判前后国共博弈激烈,加之苏北局势复杂动荡,皖南新四军在转移问题上屡有反复,并最终遭遇挫折。透视此中的多方互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中共平衡整体与局部利益的艰难、新四军内在多元格局造成的战略协同问题,以及国共关系在微妙平衡下的多重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发展华中 国共关系 项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
12
作者 张步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建设成就 武器装备 司令部建设 体育运动 华中抗日根据地 医疗卫生工作 抗日武装 军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英在皖南军部时期的历史功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百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3-25,共3页
项英在皖南军部时期的历史功过李百齐从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这一时期,史称皖南军部时期。这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对外称副军长)、军分会书记,是新四军实... 项英在皖南军部时期的历史功过李百齐从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这一时期,史称皖南军部时期。这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对外称副军长)、军分会书记,是新四军实际上的主要领导人。对项英在这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发展 项英 国民党 刘少奇 皖南事变 统一战线 军部 抗日民主根据地 部队 华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北移路线
14
作者 朱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0-86,共7页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出以何应钦、白崇禧署名的《皓电》,对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并且无理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我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9日,我党以...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出以何应钦、白崇禧署名的《皓电》,对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并且无理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我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9日,我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发表《佳电》,以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同时表示,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我党可以将在皖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移到江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北移 苏南 皖南事变 项英 行军路线 宁国 叶挺 国民党顽固派 军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问题
15
作者 贾宗荣 沈长生 《江苏社会科学》 1981年第7期41-44,共4页
一九四一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在皖南军部被打垮了。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布反革命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我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月二十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 一九四一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在皖南军部被打垮了。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布反革命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我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月二十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一月二十五日,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开创了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这在新四军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军部 皖南事变 刘少奇 盐城 苏北地区 国民党 新阶段 重建 党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四军重建军部日期考
16
作者 陈宗彪 《安徽史学》 1986年第4期56-56,共1页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在苏北盐城重新建立了新四军军部。但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到底在那一天?在党史界,在一些公开出版的回忆录中有以下三种说法: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一月二十五日;一月二十八日。那么...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在苏北盐城重新建立了新四军军部。但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到底在那一天?在党史界,在一些公开出版的回忆录中有以下三种说法: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一月二十五日;一月二十八日。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经查阅有关报刊史料,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对的。现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军部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重建 重新建立 皖南事变后 盐城 命令 苏北 公开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军事失误与教训再探讨
17
作者 张光宇 李仲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6期69-74,共6页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失误甚多。其主要表现:在北移问题上,不听中央的劝告与命令,使部队丧失了北移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在作出北移决策之际,对敌情判断严重失误,选择了错误的转移路线;转移中,实际指挥与其行动企图自相矛盾...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失误甚多。其主要表现:在北移问题上,不听中央的劝告与命令,使部队丧失了北移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在作出北移决策之际,对敌情判断严重失误,选择了错误的转移路线;转移中,实际指挥与其行动企图自相矛盾,屡屡违犯用兵原则;战斗打响后,不能沉着果断地实施指挥,丧失了突出重围的有利战机,项英等人临阵动摇也给部队造成极坏影响。这些失误,使新四军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可能没有成为现实,也从多方面为我军提供了深刻教训。在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人民军队的今天,我们应珍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部队 主要表现 领导人 皖南事变 毛泽东 中央军委 周恩来 再探讨 行军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前的“南进计划”
18
作者 王荣科 《安徽史学》 1987年第2期39-43,59,共6页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向北发展,向东作战:但在大力向北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个向南发展的战略计划。由于南进计划在皖南事变前未能实行,始终只是个计划设想,加上这方面的材料很少,所以南进计划长期以来一直为人忽视。也有人...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向北发展,向东作战:但在大力向北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个向南发展的战略计划。由于南进计划在皖南事变前未能实行,始终只是个计划设想,加上这方面的材料很少,所以南进计划长期以来一直为人忽视。也有人根本否认有过南进计划。南进计划甚至成了项英右倾错误的重要内容,认为“很早以前,项英同志就坚持南进,与中央的北上指示相对立”,以致在行动上对东进、北上消极等待,观望动摇,使我军在江南一再丧失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国民党顽固派在发动皖南事变时,曾诬蔑新四军北撤是假;“搞‘三山计划’”是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向北发展 南进 皖南事变后 国民党 战略发展方向 项英 战略计划 天目山 游击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有进展 教育作用要加强——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19
作者 黄建荣 《江苏社会科学》 1986年第12期11-13,共3页
由省社科联、省党史学会、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盐城市社科联、市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等单位发起、组织的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盐城举行。出席讨论会的有全国政协常委... 由省社科联、省党史学会、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盐城市社科联、市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等单位发起、组织的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盐城举行。出席讨论会的有全国政协常委、省党史学会会长管文蔚和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金冶同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还有来自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河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学术讨论会 军部 重建 党史学 社科联 华中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三年游击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发生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凡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全面抗战期间,身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蒋介石是否有解决皖南新四军的预案?至今,学术界在研究皖南事变时,仍然存在分歧。详细考察蒋介石的档案资料可知,抗战进入1939年后,蒋介石对... 全面抗战期间,身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蒋介石是否有解决皖南新四军的预案?至今,学术界在研究皖南事变时,仍然存在分歧。详细考察蒋介石的档案资料可知,抗战进入1939年后,蒋介石对国内事务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置中共问题。由于中共拒不接受蒋介石提出的"溶共"方针,武力解决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其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又把制裁新四军问题作为其抗战成败的关键。史实表明,从1939年初到皖南事变爆发前,随着蒋介石对中共态度的日趋恶化,加上苏俄的对华援助被其利用,蒋介石国民党便逐渐制定并实施了限制、局部"剿灭"新四军与全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周密预案。皖南事变这样就发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