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色经典《新儿女英雄传》手稿
- 1
-
-
作者
王雪
-
机构
中国现代文学馆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0,共3页
-
文摘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在延安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1949年面世的《新儿女英雄传》就是解放区文艺界领会讲话精神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采用中国古代小说常用的章回体结构,以普通农民为主人公,深入描写农民的抗日战争,成为“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中国古代小说
红色经典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章回体
旧瓶装新酒
讲话精神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沙博理《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译者主体性探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婷婷
-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0,共7页
-
基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美国学‘中层理论’之于中国美国学研究的启示"(sisu201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译者受动性及其译者、读者、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文学》创刊号刊载的《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英译本为例进行探讨。在翻译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通过分析该译作中的回目、译序、标题、熟语、歌谣等的翻译,让我们了解在受制因素突出的情况下,译者如何平衡、协调制约因素与主体能动性及其主体间性关系,从而确保译介效果。这在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形势下,对于翻译研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效的借鉴。
-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译者主体性
主体间性
受制性
-
Keywords
Sons and Daughter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o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忠实性叛逆”:沙博理之文学翻译观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黄勤
刘红华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5,共5页
-
文摘
作为一位向西方国家介绍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华籍美裔译者,沙博理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沙博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既践行忠实原则,又对"翻译者即叛逆者"这一意大利戏言感同身受,本文因此将沙博理的文学翻译观界定为"忠实性叛逆",认为叛逆是为了达到更大程度的忠实。即两个"忠实"与两个"叛逆":忠于原文思想和译文读者,逆于原文的部分内容和形式。通过对《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仔细分析,对这一"忠实性叛逆"文学翻译观进行解读,以期有助于探寻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之可行方法。
-
关键词
沙博理
《新儿女英雄传》
英译
“忠实性叛逆”翻译观
-
Keywords
Sidney Shapiro
Sons and Daughters
English translation
"faithful treason" translation view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孔厥的“罪与罚”
- 4
-
-
作者
王秀涛
-
机构
中国现代文学馆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2,共4页
-
文摘
孔厥是延安文坛的新星,《新儿女英雄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由于个人问题,他在1950年代被判刑入狱,并被开除中国作家协会的会籍,本文依据一则档案,再现其出狱后的困境,他遭遇了文学发表等难题,甚至失去了《新儿女英雄传》的署名权。孔厥的经历为我们思考1950年代对作家的道德要求、文学创作与道德的关系,提供了个案。
-
关键词
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
1950年代
文学与道德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史东山宁死不诬胡风
- 5
-
-
作者
苏熟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
文摘
在中国电影史上,史东山是与蔡楚生、郑君里齐名的中国早期导演艺术家。他最著名的影片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
-
关键词
东山
《八千里路云和月》
《新儿女英雄传》
胡风
中国电影史
中国早期
蔡楚生
艺术家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