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佛两难的矛盾与天性自然的和谐——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受戒》文化意识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新世纪的中国人留下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 汪曾祺 《受戒》 文化意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自叙传小说 被引量:2
2
作者 庄逸云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归有光散文、《影梅庵忆语》及《浮生六记》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领域里的自叙传传统,受这些作品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涌现了一批自叙传小说。这些作品在内容上以写家庭或婚姻生活、回忆故旧亲人的生前琐事为主;在叙述上不重视情节和场... 归有光散文、《影梅庵忆语》及《浮生六记》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领域里的自叙传传统,受这些作品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涌现了一批自叙传小说。这些作品在内容上以写家庭或婚姻生活、回忆故旧亲人的生前琐事为主;在叙述上不重视情节和场景的经营,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倾向。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将写作的视角转向自叙者本人及其内心世界,标志着自叙传小说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自叙传 《断鸿零雁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曼殊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表现
3
作者 王振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5,共9页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最初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它的发生、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于清末民初时期传入中国。苏曼殊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发生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表现主要...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最初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它的发生、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于清末民初时期传入中国。苏曼殊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发生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自叙传特征,一个是抒情主体的自我确立,第三个则是其文本中所蕴含的革命色彩。这也体现了其时中国近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特殊性。多声部的"浪漫主义"不仅存在国别史的差异,更呈现出类型学的演变趋势,同时,与西方"浪漫主义"比较,其中还存在时间上的错位。这是我们研究苏曼殊的"浪漫主义"乃至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都不应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浪漫主义 自叙传 《断鸿零雁记》 《绛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