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与治术--论《文选》的选文尺度与人才观
1
作者 王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萧统作为梁朝皇室代表主持《文选》编纂,令选文不仅富于文学美感,也包含一定政治意味。以素来被视为治国首务的“选贤任能”为例,萧统透过文章选录,从多方面展现其人才观。如《文选》笔类以汉武帝求贤《诏》领首,牵涉众多强调人才重要... 萧统作为梁朝皇室代表主持《文选》编纂,令选文不仅富于文学美感,也包含一定政治意味。以素来被视为治国首务的“选贤任能”为例,萧统透过文章选录,从多方面展现其人才观。如《文选》笔类以汉武帝求贤《诏》领首,牵涉众多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篇翰,揭示出君主求贤政策与驭人之术之间的诸多问题。选文对汉代张良、南齐王俭不吝赞誉,彰显此书以“帝师”为仕宦的理想鹄的。面对士人的仕途失意,《文选》选录了数量可观的怨愤、自宽之作,并认可隐逸文学。于意蕴深邃的选文尺度中,传达出萧统对文学与政治的深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萧统 选文尺度 人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采用”《文选》诗题考
2
作者 李成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182,共13页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扩充诗题、套用句式、“咀嚼为我语”等模式;在唐人诗句层面,有“采诗题”与“采语词”两重维度。唐诗一方面会将《文选》诗题整体入诗,同时援用诗题所涵摄的“典故情境”;另一方面则对《文选》诗题中的语词进行有选择性的摘用,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唐诗之所以能“直与冥会”般地“采用”《文选》诗题,一方面是基于人事、地理等要素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基于唐人与汉魏六朝文学情境的印合。同时,这两条内在理路又共同依托于《文选》诗题自身的“诗性”规律。通过本论题之探讨,可以对唐集校注中的“题典”问题进行再反思:在唐集校注的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唐诗的“古典”与“今典”,也应对唐人制题所涉先唐“题典”有所考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文选 “采用” 诗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收录《毛诗序》探论——兼论《文选》“序”文的收录标准
3
作者 力之 阳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M0011,共11页
萧统编《文选》深受家族著述传统影响,其选入《毛诗序》并在《文选序》中直接称述其语,不但因为该序在经学上处于重要地位,也是因其在序体上的首创意义及其文学理论意义,可推《文选》编纂应受《毛诗序》的影响。且《文选》所收三篇经籍... 萧统编《文选》深受家族著述传统影响,其选入《毛诗序》并在《文选序》中直接称述其语,不但因为该序在经学上处于重要地位,也是因其在序体上的首创意义及其文学理论意义,可推《文选》编纂应受《毛诗序》的影响。且《文选》所收三篇经籍序等均为久负盛名的独立篇章,有近于“论”体者,于当时文学深有影响。这表明昭明深具“篇什独立”的文学意识,也体现出其在选文上“动态”地对待不同文类的独特选编思想。《文选》把“序述”、“赞论”之类文体“各以汇聚”,“以类相从”,体现出缘起条贯、取类经典的特点,表明萧统亦具有文学发展的观念及文体溯源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毛诗序》 萧统 序体 收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伟 刘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157,共5页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四十余种,此四十余种书后世几乎全部亡佚。今凭李注尚能窥唐前部分别集之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李注不仅援引唐前别集中资料注释《文选》,还据别集中原文与《文选》诗文作比勘与考证,保存了文本的一些异文,显示... 《文选》李善注引唐前别集四十余种,此四十余种书后世几乎全部亡佚。今凭李注尚能窥唐前部分别集之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李注不仅援引唐前别集中资料注释《文选》,还据别集中原文与《文选》诗文作比勘与考证,保存了文本的一些异文,显示了《文选》诗文在别集、总集中的一些不同面貌,可为探讨《文选》诗文前源文献以及《文选》的成书情况提供线索,并有助于考察唐前别集的编纂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唐前别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选》的注释、版刻与流传——以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乔秀岩 宋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6,共4页
现藏日本足利学校的宋明州本五臣-李善注《文选》,是国内不传的南宋早期刻本,也是现知最早的《文选》完帙刻本。《文选》刻本中李善注系统、本善-五臣注系统均有通告本问世,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五臣-李善注版本。此中秀州本已不传,翻刻... 现藏日本足利学校的宋明州本五臣-李善注《文选》,是国内不传的南宋早期刻本,也是现知最早的《文选》完帙刻本。《文选》刻本中李善注系统、本善-五臣注系统均有通告本问世,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五臣-李善注版本。此中秀州本已不传,翻刻本以明州本时间最早,明州本又以足利藏本为最早、最善,无一叶补版,1962年被定为"日本国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该本,正补《文选》研究之急需。本文梳理了《文选》版刻、注释与流传中的历史文化变迁,并讨论了足利藏明州本的重要版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足利学校 宋刻明州本《文选 《文选》版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诗歌的补亡精神——以《文选》补亡诗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曹辛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9,共6页
束皙的《补亡诗》被列为《文选》诗众体之首,具有明补《诗经》之佚失、暗补填笙乐之歌辞两种意味。它既是西晋尚古、拟古等文学复古思潮的反映,又与当时因贵古而托古、补古的风气相关。梁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尚古重源的儒家文体流变... 束皙的《补亡诗》被列为《文选》诗众体之首,具有明补《诗经》之佚失、暗补填笙乐之歌辞两种意味。它既是西晋尚古、拟古等文学复古思潮的反映,又与当时因贵古而托古、补古的风气相关。梁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尚古重源的儒家文体流变观以及《文选》的选录标准等原因,使得萧统将束氏《补亡诗》置于《选》诗之首,这就为后世的诗坛树立了一个典范。无论从狭义的角度还是从广义的角度,据事虚拟式补亡诗多有出现。这种补亡传统的发扬为小说、戏剧的发展作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文选 补亡诗 补亡精神 据事虚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韩国奎章阁本《文选·魏都赋》注者题录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7,共4页
《文选.魏都赋》注者是张载还是刘逵,学术界曾有过不少讨论,但总因文献不足而存疑,以致传世文本中仍有不少题为刘渊林注。韩国奎章阁本《文选》1983年影印本《绪论》又提出卷册分合的问题,今有唐钞《文选集注》的材料,可以澄清学界多年... 《文选.魏都赋》注者是张载还是刘逵,学术界曾有过不少讨论,但总因文献不足而存疑,以致传世文本中仍有不少题为刘渊林注。韩国奎章阁本《文选》1983年影印本《绪论》又提出卷册分合的问题,今有唐钞《文选集注》的材料,可以澄清学界多年的疑惑,并进而探究,将《魏都赋》注者张载改为刘逵,是后世整理《文选》,合并编纂李善注与五臣注时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奎章阁本 《魏都赋》 《文选集注》 张载 刘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释词走向批评——《文选五臣注》研究评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立群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80-84,共5页
从释词走向批评———《文选五臣注》研究评析王立群《文选注》研究是20世纪《选》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钱锺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论及《文选》时曾说过:“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蔚然成... 从释词走向批评———《文选五臣注》研究评析王立群《文选注》研究是20世纪《选》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钱锺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论及《文选》时曾说过:“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蔚然成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臣注 《文选 研究评析 释词 《六臣注文选》 历史地位 文学作品 李善 四库馆臣 李隆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刻本李善注《文选》阑入五臣注的缘由及尤刻本的来历探索 被引量:8
9
作者 常思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82,共10页
今存宋单刻李善注《文选》,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本仅存残卷,唯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完好。尤刻本多有五臣注阑入,清代以来大都认为是从六臣本摘出李善注而剔出五臣注未尽,此说长期掩盖了尤刻本的文献价值。今以《文选》诸传本综合考察... 今存宋单刻李善注《文选》,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本仅存残卷,唯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完好。尤刻本多有五臣注阑入,清代以来大都认为是从六臣本摘出李善注而剔出五臣注未尽,此说长期掩盖了尤刻本的文献价值。今以《文选》诸传本综合考察,发现尤刻本底本是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一个校刻本,这个校刻本又是由一个有断烂的较北宋天圣国子监本之注更详的李善注本而以六臣注明州本李善注补其断烂而来;其断烂处恰为明州本删李善注标"善注同"、"善同某注"、"余同某注"之条,校者遂取五臣某注补其断烂,于是阑入五臣注。这一发现,澄清了《文选》传本的一桩长期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尤刻本 六臣本 李善注 五臣法 缘由 来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赋篇”批评三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今存第一部文学总集,萧统《文选》"赋篇"的辑录,既是萧梁时代赋学批评的标志之一,也对后世的辞赋研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众多赞许与质疑声中,本文选择其中的"首赋""首京都"与别"骚"一体三... 作为今存第一部文学总集,萧统《文选》"赋篇"的辑录,既是萧梁时代赋学批评的标志之一,也对后世的辞赋研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众多赞许与质疑声中,本文选择其中的"首赋""首京都"与别"骚"一体三题为研讨视点,从赋学史的意义探究其批评内涵,发掘其内在意蕴。概言之,萧选"首赋"对赋体文学的推尊,奠定了汉赋作为"一代文学"史观的形成,其"首京都"对大汉文章气象与礼德的追慕,是以"时义"见"文功"的盛世书写,而"别骚一体"区分正宗与别派文学的同时,也因其文"情"的彰显,为赋学史之"祖骚宗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创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赋篇 批评三题 赋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选》“难”体 被引量:7
11
作者 傅刚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86-89,共4页
《文选》分类,一般认为是37或38类,近有人提出39类说,即卷44“檄”下有“难”一体,而常见各《文选》版本皆脱,此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从《文选》的版本、目录等方面加以考证,同时,又详尽考察了“难”体在汉魏六朝史... 《文选》分类,一般认为是37或38类,近有人提出39类说,即卷44“檄”下有“难”一体,而常见各《文选》版本皆脱,此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从《文选》的版本、目录等方面加以考证,同时,又详尽考察了“难”体在汉魏六朝史书、总集中的著录情况,并对“难”体与相近各文体间的关系进行了辩析,对“难”体的产生和发展也作了清楚的论述,进而指出,《文选》以“难”体单独列类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司马相如 汉魏六朝史书 《郡斋读书志》 《答客难》 文体辨析 汲古阁本 胡克家 图书馆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试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李善采信了史书的记载,因此导致了后人对《三都赋》旧注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三都赋》 李善 綦毋邃 《三都赋》旧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文选》学家流派与《文选》学研究分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群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传统《选》学与现代《选》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模式。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唯一模式,现代《选》学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体而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标尺。此一标尺,既为区别20世纪《选》学流派的唯一尺度,并为区分20世纪《选... 传统《选》学与现代《选》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模式。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唯一模式,现代《选》学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体而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标尺。此一标尺,既为区别20世纪《选》学流派的唯一尺度,并为区分20世纪《选》学研究分期的唯一标准。20世纪《选》学流派约略可分为高步瀛代表的传统派,黄侃与屈守元代表的转型派及骆鸿凯代表的现代派。20世纪《选》学研究可分为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开创期,1949年至1977年的间歇期,1978年至1999年的发展期。开创期融传统格调与现代精神为一体,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奠定了20世纪《选》学发展的基本格局。间歇期则因连绵不断的政治批判影响而使整个《选》学研究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发展期《选》学重新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选》学家 流派 研究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命的文体渊源与《文选》“符命”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乃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文选》有“符命”类。作为文体的符命由作为凭证物的信符而来。神化帝王的出生、视动物和文物为天赐吉祥、人造碑石以示符命,是制造符命的三种基本方式。符命的基本作用就是为易姓而王、巩固皇权制造神学根据。封禅仪典的需要和士人... 《文选》有“符命”类。作为文体的符命由作为凭证物的信符而来。神化帝王的出生、视动物和文物为天赐吉祥、人造碑石以示符命,是制造符命的三种基本方式。符命的基本作用就是为易姓而王、巩固皇权制造神学根据。封禅仪典的需要和士人依附心态是符命文的产生的两大原因。一篇完整的符命文由序文、正文、颂文等三大版块构成。序文一般从叙皇恩、颂帝德和述己忧三方面叙述符命文缘起。正文一般由溯源、颂圣两大版块构成。颂是司马相如首创,内容是封禅的意义,大抵撮括前文大意而成,以四言为主,受李斯刻石文影响甚明。不过,扬雄和班固对颂都弃而不取,可见他们都不以颂为符命文之所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命 待命文 “待命”模式 《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兼论《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力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比观《文选》与《文心雕龙》,可知就编撰的工作量言,以一己之力编撰《文选》有二三年时间便可;跳出《文选》以考察《文选》与就整体来观照部分,可知《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成;就文献可信度及情理(逻辑)和编撰工作量等方面作... 比观《文选》与《文心雕龙》,可知就编撰的工作量言,以一己之力编撰《文选》有二三年时间便可;跳出《文选》以考察《文选》与就整体来观照部分,可知《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成;就文献可信度及情理(逻辑)和编撰工作量等方面作综合的研讨,可论定《文选》的编撰者乃萧统,而既非刘孝绰,亦非萧统和刘孝绰或萧统及刘孝绰等。就目前的相关成果说,其上焉者所以仍多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最大的问题乃出在研究方法上。而从方法论层面上看,研究《文选》的成书时间,须先考察其编撰工作量如何?成书状况如何?编者是一人(谁)还是众人?否则,我们便无从廓清罩在本研究上厚厚的"迷雾"而看到其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编撰工作量 成书状况 编者问题 成书时间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东传学”之一斑——菅原和长《御注文选表解》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卞东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5,共13页
《文选》成书之后,很早就东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研究《文选》在日朝两国流传、刊刻、翻译、注释、评论、模拟之学,可以称之为"《文选》东传学"。《御注文选表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纪传儒菅原和长对李善... 《文选》成书之后,很早就东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研究《文选》在日朝两国流传、刊刻、翻译、注释、评论、模拟之学,可以称之为"《文选》东传学"。《御注文选表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纪传儒菅原和长对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详细解说。"御注"可能是平安时代大学寮博士菅原家的遗说,其注重对语汇的解释以及文义的疏通;而"愚解"是对李善《表》以及"御注"的进一步解释与发挥,其特点是引用了大量典籍对上述文本进行详细注释,还援引当时流行的朱子学对李善《表》进行阐释。菅原和长的"愚解"是当时讲授的讲义,其不但对李善《表》进行分段解说,而且还对此表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予以详细剖析。总之,菅原和长的《御注文选表解》是现存第一部详细解释与研究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著作,对于研究日本中世纪传儒的《文选》学以及建构"《文选》东传学"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东传学 菅原和长 《御注文选表解》 纪传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Ф242敦煌写本《文选注》的避讳与年代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明英 熊红菊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诸家对于俄藏敦煌Ф242《文选注》写卷注者、抄写年代多有论列,其论皆据避讳以为说,但结论分歧甚大。又此写本不避唐高宗李治讳,故诸家皆否认它产生于唐高宗李治时期。但结合其它唐写本的讳例及唐代避讳制度与习惯来分析,这个写本符合... 诸家对于俄藏敦煌Ф242《文选注》写卷注者、抄写年代多有论列,其论皆据避讳以为说,但结论分歧甚大。又此写本不避唐高宗李治讳,故诸家皆否认它产生于唐高宗李治时期。但结合其它唐写本的讳例及唐代避讳制度与习惯来分析,这个写本符合唐高宗时特殊的避讳实情。再结合写本内容来看,可论定这个写本必是产生于唐高宗时的李善注本,而前此诸家所断之年代皆不可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文选注》 唐高宗 抄写年代 避讳制度 再结合 唐写本 注本 习惯 内容 李善 分析 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不涉及作品辨——兼论以作品之作时考《文选》成书时间无实际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力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无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步瀛以“每类之中,文之先后,以时代为次”释“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近是而有所未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序》 “以时代相次” 作品 文选 成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引纬考论——兼及谶纬与汉魏六朝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兴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9,共13页
汉代兴起的谶纬文献和思想,在后世屡遭禁止和学术批判,但至唐代还保持着完好的体系特征,这是因为谶纬作为知识与信仰,活跃于中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之中,构成了社会文化的话语实践,《文选》李善注引用了丰富的汉代谶纬文献,从中... 汉代兴起的谶纬文献和思想,在后世屡遭禁止和学术批判,但至唐代还保持着完好的体系特征,这是因为谶纬作为知识与信仰,活跃于中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之中,构成了社会文化的话语实践,《文选》李善注引用了丰富的汉代谶纬文献,从中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上述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李善注 谶纬 汉魏六朝文学 知识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李贤注与《文选》李善注:论李善注影响的扩张 被引量:4
20
作者 戚学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3-170,共8页
唐初的政治文化条件是《文选》李善注获得重大影响的原因,此方面尚有待发之覆。《文选》李善注对《后汉书》李贤注有直接影响,前者某些具体条目不仅直接为后者借用,而且对后者的注疏凡例有所启发。李贤注利用《文选》李善注来邀宠固位,... 唐初的政治文化条件是《文选》李善注获得重大影响的原因,此方面尚有待发之覆。《文选》李善注对《后汉书》李贤注有直接影响,前者某些具体条目不仅直接为后者借用,而且对后者的注疏凡例有所启发。李贤注利用《文选》李善注来邀宠固位,由此使得李善注的影响越出了文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 《文选》注 李贤 《后汉书》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