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沿波讨源 融会贯通——读《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
赵伯陶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3 |
0 |
|
2
|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评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
罗小东
|
《蒲松龄研究》
|
2004 |
0 |
|
3
|
坚持民族学术传统的结晶——评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
王前程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0 |
|
4
|
加强中国文言小说的辨体研究——我写《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的一点体会 |
陈文新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0 |
|
5
|
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 |
刘琦
|
《蒲松龄研究》
|
2007 |
0 |
|
6
|
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 |
陈芬
|
《蒲松龄研究》
|
2006 |
1
|
|
7
|
“反小说”与小说审美定势的突破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8
|
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及其成因 |
唐富龄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9 |
0 |
|
9
|
明清章回小说辨体研究——读《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有感 |
吴光正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中国古代小说离魂故事范型的文化观照 |
熊明
|
《蒲松龄研究》
|
2008 |
6
|
|
11
|
新时期维吾尔小说的“实验性”探索——浅析维吾尔当代探索小说的流派问题 |
晁正蓉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12
|
古代小说观念的若干文化透视 |
王冉冉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3 |
0 |
|
13
|
大家风范,实至名归——读陈文新先生《古典文学论著四种》 |
陈卫星
|
《蒲松龄研究》
|
2008 |
0 |
|
14
|
《聊斋志异》中的隐喻 |
石育良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1991 |
0 |
|
15
|
论《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 |
王海萍
|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