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波讨源 融会贯通——读《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1
作者 赵伯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明清时期 文学 中国 小说 武汉大学出版社 陈文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评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2
作者 罗小东 《蒲松龄研究》 200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关键词 陈文新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文言小说 中国 古代小说 文学评论 叙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民族学术传统的结晶——评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3
作者 王前程 《蒲松龄研究》 2003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是一部系统研究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和美感魅力的学术专著,具有资料完备齐全、观点新颖独到、文笔优美等特点,是陈文新先生多年来坚持走民族学术研究之路的结晶。
关键词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资料完备 民族学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中国文言小说的辨体研究——我写《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的一点体会
4
作者 陈文新 《蒲松龄研究》 2003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拙著《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是一部尊重传统学术思路,并结合现代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和美感魅力的学术专著。其治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注重辨体研究;二、注重对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历程的考察。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辨体研究 审美发展 中西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
5
作者 刘琦 《蒲松龄研究》 2007年第3期138-148,共11页
清代文言小说作者用"陌生化"去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关键词 清代 文言小说 女性形象 陌生化 审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芬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汪曾祺的小说继承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特征。本文从题材、审美风格、语言、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
关键词 汪曾祺 古代文言小说 题材 审美风格 语言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小说”与小说审美定势的突破
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9-99,共1页
钟本康在《反小说:现代小说本性的回归》(《百家》89年3期)一文中指出:反小说的特点就是对正统小说、常规小说的挑战和否定。建国后我们小说艺术发展的真正悲剧在于排斥异端,独尊一体。小说在自身推行中诚然会在特定时期出现正统、常规... 钟本康在《反小说:现代小说本性的回归》(《百家》89年3期)一文中指出:反小说的特点就是对正统小说、常规小说的挑战和否定。建国后我们小说艺术发展的真正悲剧在于排斥异端,独尊一体。小说在自身推行中诚然会在特定时期出现正统、常规的样式,但由此而形成的审美定势却是一种历史的惰性。我们时代的任务是要与这种惰性作不疲倦的斗争,而不是相反。“反小说”说是反对小说的历史惰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小说的生命力。小说发展史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现代小说 生命力 异端 审美定势 建国后 小说发展史 艺术发展 新时代 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及其成因
8
作者 唐富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4期98-103,16,共7页
【正】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擜,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 【正】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擜,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等外,小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文言小说的高峰。从宋代开始,小说发展便由文言单轨转向文言与白话双轨并行的格局。但是,这双轨的发展很不平衡。白话一轨,从民间而来,生机勃勃,大步流星,颇有兼并文言而一统天下之势。文言一轨,继唐传奇盛兴局面之后,便难乎为继,开始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滑坡阶段。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文言小说的创作活动虽然从未间断,也产生过一些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优秀作品 创作活动 文言小说 发展史 文字 聊斋志异 唐传奇 蒲松龄 创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章回小说辨体研究——读《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有感
9
作者 吴光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1-882,共2页
关键词 《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辨体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 文体规范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离魂故事范型的文化观照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明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中国古代小说中离魂故事众多,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故事范型,纵观之,其嬗变之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唐及其以前的离魂故事,二是宋明间的离魂故事,三是《聊斋志异》中的离魂故事。离魂故事其产生和流行,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 中国古代小说中离魂故事众多,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故事范型,纵观之,其嬗变之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唐及其以前的离魂故事,二是宋明间的离魂故事,三是《聊斋志异》中的离魂故事。离魂故事其产生和流行,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小说 离魂范型 文化观照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维吾尔小说的“实验性”探索——浅析维吾尔当代探索小说的流派问题
11
作者 晁正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73-74,共2页
新时期维吾尔小说界曾经出现过—批年轻作家,他们的小说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中体现出“新、奇、异”,作品实现了方法的多边探索,他们的小说被人们称为“探索小说”。他们是否可以称为一个流派是评论家们关注... 新时期维吾尔小说界曾经出现过—批年轻作家,他们的小说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中体现出“新、奇、异”,作品实现了方法的多边探索,他们的小说被人们称为“探索小说”。他们是否可以称为一个流派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背景分析,对他们创作方法和审美追求的共性进行考察后认为,按维吾尔文学发展史和作者审美追求来看,他们可以称为—个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 新时期 小说 流派 实验性 当代 审美追求 文学发展史 表现方法 现代主义 创作手法 背景分析 时代背景 创作方法 作家 评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小说观念的若干文化透视
12
作者 王冉冉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6期19-20,共2页
清人曾认为《儒林外史》是结构谨严之作,如闲斋老人曾认为《儒林外史》的“章法”可与《水浒传》、《金瓶梅》媲美:卧评有这样的批语:“文章罗络勾联,有五花八门之妙”、“就其序事而观之,其中起伏照应,前后映带,便有无数作文之法在”... 清人曾认为《儒林外史》是结构谨严之作,如闲斋老人曾认为《儒林外史》的“章法”可与《水浒传》、《金瓶梅》媲美:卧评有这样的批语:“文章罗络勾联,有五花八门之妙”、“就其序事而观之,其中起伏照应,前后映带,便有无数作文之法在”、“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此书之祭泰伯祠是宫室中之厅堂也。从开卷历历落落写诸名士,写虞博士是其结穴处,故祭泰伯祠亦是其结穴处。”①;齐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文化透视 叙事模式 结构方式 文言小说 长篇小说 审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家风范,实至名归——读陈文新先生《古典文学论著四种》
13
作者 陈卫星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1期154-158,共5页
2007年8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隆重推出了陈文新先生的《古典文学论著四种》,其中包括《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等四... 2007年8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名家学术”系列隆重推出了陈文新先生的《古典文学论著四种》,其中包括《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等四本学术著作。前两种是小说研究,第三种是诗学研究,后一种从宏观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意识,诗、文、小说均在研究视野之内。通读《古典文学论著四种》,不难看出陈先生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方法,即重视“辨体研究”,力求达到“了解之同情”。“辨体研究有助于达到‘了解之同情’的境界,而‘了解之同情’的学术追求有助于辨体研究的深化。”(陈文新《古典文学论著四种·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 陈文新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论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家风 诗学研究 传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隐喻
14
作者 石育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7-63,共7页
中国文言小说从魏晋六朝开始盛行到唐传奇正式成熟之后,并没有因为白话小说浩大去势的冲击而消歇。相反,经过明代《剪灯新话》、《情史》等专集的再度盛行,文言小说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标志而达到新的高峰。这一事实表明:文言作为小... 中国文言小说从魏晋六朝开始盛行到唐传奇正式成熟之后,并没有因为白话小说浩大去势的冲击而消歇。相反,经过明代《剪灯新话》、《情史》等专集的再度盛行,文言小说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标志而达到新的高峰。这一事实表明:文言作为小说的艺术媒介,有着不可被白话代替的功能。揭示文言的独特功能理所当然地是揭示文言小说、特别是《聊斋》的审美特征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剪灯新话 唐传奇 情史 魏晋六朝 审美特征 绿衣女 艺术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
15
作者 王海萍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小说中有诗自古有之 ,而作为文言小说的《聊斋》却把它更加艺术化、品味化 ,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首先 ,《聊斋》中许多篇章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诗的品格特征 ;其次 ,直接运用俚曲诗句 ,做到小说与歌诗的水乳交融 ;再次 ,《聊斋... 小说中有诗自古有之 ,而作为文言小说的《聊斋》却把它更加艺术化、品味化 ,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首先 ,《聊斋》中许多篇章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诗的品格特征 ;其次 ,直接运用俚曲诗句 ,做到小说与歌诗的水乳交融 ;再次 ,《聊斋》还借鉴了诗歌创作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传统 ,常常将人物的活动 ,人物感情与景物描写融合在一起 ,使人物、景物相互映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意象 诗化 意境 文言小说 审美 诗歌 人物描写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