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思广
刘安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85,共4页
《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之争。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被悬置,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家的思想倾向、立场问题上来,甚...
《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之争。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被悬置,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家的思想倾向、立场问题上来,甚至不惜人身攻击,因此,文本的传播接受活动并未呈现出审美的多元性,反而显现出两极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现代长篇小说
《围城》
《寒夜》
传播
接受
左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从艺术中才能获得自由的感觉。首先,美的鉴赏是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协调游戏,是自由的活动;第二,现代...
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从艺术中才能获得自由的感觉。首先,美的鉴赏是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协调游戏,是自由的活动;第二,现代生活被分割成多种体系,只有在艺术中才能获得完整的人性,从而获得自由;第三,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多种必然规律的束缚,只有通过审美的视角,用艺术精神看待生活,才能够获得自由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特
《文艺复兴》
审美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
佩特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发展相对应,历史为佩特的艺术序列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同时,佩特还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变化,但过去并没有在演进的过程中消逝,而是在新的历史...
佩特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发展相对应,历史为佩特的艺术序列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同时,佩特还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变化,但过去并没有在演进的过程中消逝,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生,过去与现在是对立融合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历史观,佩特在研究文艺复兴艺术时强调不同时期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延续和融合,并把唯美主义诗歌理解为历史与现在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佩特
《文艺复兴》
历史主义
唯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艺复兴》封面里的互文性
4
作者
王小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5-108,共4页
《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创办于1946年1月,终止于1949年8月的《中国文学研究号》,由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共出版4卷23期。《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它连载的钱钟书的《围城》、巴金...
《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创办于1946年1月,终止于1949年8月的《中国文学研究号》,由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共出版4卷23期。《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它连载的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第四病室》和《寒夜》等一系列享誉文坛的中长篇小说和戏剧诗歌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互文性
封面
中国文学研究
1949年
中长篇小说
文艺
期刊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后诗评范式重建的努力——论《文艺复兴》的新诗批评
5
作者
晏亮
陈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7,共6页
诞生于1946年初上海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陆续刊发新诗批评文章。它们多为"书评"形式,既突破了五四以来偏重于理论的诗评范式,又彰显了大众化特征;以印象点评为主要话语形式,将西方印象派方法融入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
诞生于1946年初上海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陆续刊发新诗批评文章。它们多为"书评"形式,既突破了五四以来偏重于理论的诗评范式,又彰显了大众化特征;以印象点评为主要话语形式,将西方印象派方法融入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且让其焕发生机;提出"将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等重要论断,为战后诗评范式的重建在方法论层面提供了路径;实现了审美诉求与社会功能的平衡,寻求到了战后诗评正确处理政治与艺术关系的有效途径。《文艺复兴》上那些古今融合、中西融汇、多元共存的诗评,有效地弱化了上一时期那种单一性话语对战后诗坛的影响,为战后诗评范式的重建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1940年代后期
新诗批评
范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1卷本的《李健吾文集》,为李健吾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但仍有遗珠之憾。新发现的《小戏一出》《〈青春〉以外》《〈艳阳天〉以外》以及《文艺复兴》编余四则等,为我们研究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1卷本的《李健吾文集》,为李健吾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但仍有遗珠之憾。新发现的《小戏一出》《〈青春〉以外》《〈艳阳天〉以外》以及《文艺复兴》编余四则等,为我们研究李健吾的戏剧创作、评论以及文学编辑工作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集外文
《文艺复兴》
《艳阳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思广
刘安琪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85,共4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之争。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被悬置,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家的思想倾向、立场问题上来,甚至不惜人身攻击,因此,文本的传播接受活动并未呈现出审美的多元性,反而显现出两极化态势。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现代长篇小说
《围城》
《寒夜》
传播
接受
左翼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丽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唯美主义思想中的道德精神"(13BWW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从艺术中才能获得自由的感觉。首先,美的鉴赏是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协调游戏,是自由的活动;第二,现代生活被分割成多种体系,只有在艺术中才能获得完整的人性,从而获得自由;第三,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多种必然规律的束缚,只有通过审美的视角,用艺术精神看待生活,才能够获得自由的感觉。
关键词
佩特
《文艺复兴》
审美
自由
Keywords
Pater
The Renaissanc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freedom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丽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唯美主义思想中的道德精神"(13BWW006)
华东理工大学培育课题"沃尔特.佩特唯美主义思想研究"(WS1422001)
文摘
佩特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发展相对应,历史为佩特的艺术序列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同时,佩特还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变化,但过去并没有在演进的过程中消逝,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生,过去与现在是对立融合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历史观,佩特在研究文艺复兴艺术时强调不同时期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延续和融合,并把唯美主义诗歌理解为历史与现在的交融。
关键词
沃尔特·佩特
《文艺复兴》
历史主义
唯美主义
Keywords
Walter Pat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historicism
aestheticism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复兴》封面里的互文性
4
作者
王小环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5-108,共4页
文摘
《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创办于1946年1月,终止于1949年8月的《中国文学研究号》,由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共出版4卷23期。《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它连载的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第四病室》和《寒夜》等一系列享誉文坛的中长篇小说和戏剧诗歌作品;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互文性
封面
中国文学研究
1949年
中长篇小说
文艺
期刊
20世纪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后诗评范式重建的努力——论《文艺复兴》的新诗批评
5
作者
晏亮
陈炽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7,共6页
文摘
诞生于1946年初上海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陆续刊发新诗批评文章。它们多为"书评"形式,既突破了五四以来偏重于理论的诗评范式,又彰显了大众化特征;以印象点评为主要话语形式,将西方印象派方法融入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且让其焕发生机;提出"将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等重要论断,为战后诗评范式的重建在方法论层面提供了路径;实现了审美诉求与社会功能的平衡,寻求到了战后诗评正确处理政治与艺术关系的有效途径。《文艺复兴》上那些古今融合、中西融汇、多元共存的诗评,有效地弱化了上一时期那种单一性话语对战后诗坛的影响,为战后诗评范式的重建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文艺复兴》
1940年代后期
新诗批评
范式重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宫立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籍现代作家佚文佚简的辑录与释读"(HB16WX033)研究成果
文摘
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1卷本的《李健吾文集》,为李健吾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但仍有遗珠之憾。新发现的《小戏一出》《〈青春〉以外》《〈艳阳天〉以外》以及《文艺复兴》编余四则等,为我们研究李健吾的戏剧创作、评论以及文学编辑工作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李健吾
集外文
《文艺复兴》
《艳阳天》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
陈思广
刘安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
陈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唯美主义
陈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艺复兴》封面里的互文性
王小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战后诗评范式重建的努力——论《文艺复兴》的新诗批评
晏亮
陈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