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心灵的家园——《文心雕龙》英译中的阐释学评介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作友 陈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201,共13页
斯坦纳将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相结合,认为理解就是翻译,翻译就是阐释。译文不是单纯的原文思想的忠实再现,而是译者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阐释在信任、入侵、吸收、补偿四个层面上发挥着层层推进的作用。以此为观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 斯坦纳将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相结合,认为理解就是翻译,翻译就是阐释。译文不是单纯的原文思想的忠实再现,而是译者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阐释在信任、入侵、吸收、补偿四个层面上发挥着层层推进的作用。以此为观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的阐释更多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而杨国斌对《文心雕龙》的阐释更加突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两个译本在从不同角度传递中国古典文论的过程中,却阐释了相同的精神,即文学是心灵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纳 阐释学 《文心雕龙》英译 宇文所安 杨国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一个意识形态的考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作友 张丁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意识形态与翻译呈现一种复杂的制约与建构关系,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动机、选材和策略,翻译实践对意识形态也起到一定的建构作用。《文心雕龙》英译是一场关于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历史博弈。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宇文所安试图重新创立一种话... 意识形态与翻译呈现一种复杂的制约与建构关系,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动机、选材和策略,翻译实践对意识形态也起到一定的建构作用。《文心雕龙》英译是一场关于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历史博弈。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宇文所安试图重新创立一种话语体系,并在这种独特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建构中国文学的图景,呈现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独特风貌,而杨国斌借助《大中华文库》所凝聚的国家意志力,着力在恢复刘勰文学观和人生哲学的同时,传播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心雕龙》英译 互动与博弈 宇文所安 杨国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作友 张丁慧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文心雕龙》的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内容的处理是不同译本呈现丰富差异的关键因素。施友忠的译本以中释中,重在中国化;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西释中,重在西方化;宇文所安的译本双向阐释,重在发现中西文论的... 《文心雕龙》的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内容的处理是不同译本呈现丰富差异的关键因素。施友忠的译本以中释中,重在中国化;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西释中,重在西方化;宇文所安的译本双向阐释,重在发现中西文论的异同点;杨国斌的译本以今释古,注重古词阐释的现代维度。文化翻译策略的核心是译者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立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自身思维习惯的影响,把自己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灌注于译文中。成功的翻译策略在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架设一道心灵之桥,作者因此得以抵达读者的心灵,完成一次愉快的文化之旅。译本只有具备较高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才能获得在异域重生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文化翻译策略 以中释中 以西释中 双向阐释 以今释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出版中的读者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作友 杨杰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5-87,共3页
在翻译与出版中,读者作为译本的最终接受者,对译本的最终完善与出版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服务于读者,翻译出版才能发挥传播功能,体现出版价值。《文心雕龙》英译的出版,是译者、出版社和读者三方合力的结果。读者是扣动译者心弦的消费者,... 在翻译与出版中,读者作为译本的最终接受者,对译本的最终完善与出版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服务于读者,翻译出版才能发挥传播功能,体现出版价值。《文心雕龙》英译的出版,是译者、出版社和读者三方合力的结果。读者是扣动译者心弦的消费者,出版社是拉近读者距离、扩大译作影响的助推剂,序言与评注是译作打开读者心灵的钥匙,而读者的反馈与评论促进译作的成熟与完善。只有重视读者因素,才能实现译者、出版社、读者三方之间的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出版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