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音”心解──《文心雕龙·知音》新辨 |
王瑾瑾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2
|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
普慧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0
|
|
3
|
察势·知音·选优·求精──文章编辑的基本规律 |
曾祥芹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4
|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 |
梅运生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5
|
“定”和“订” |
胡双宝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6
|
中国诗论“入出”说的审美接受意蕴 |
樊宝英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7
|
披文以入情 多读义自现——谈阅读的积极作用 |
苏筑华
|
《职教论坛》
|
1999 |
0 |
|
8
|
我国文论鉴赏论的语用学思想 |
周武萍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1996 |
0 |
|
9
|
读者在文章传播过程中的制约作用 |
陈亚丽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10
|
《元散曲艺术论》述评 |
林子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7 |
0 |
|
11
|
移情与散文阅读 |
杨开果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2
|
以情感人 烘托气氛──我教《周总理,你在哪里》 |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