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明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晚清主流文化的制约,以及译者通过译本对晚清社会文化进行重塑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学兴国策》与文化...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晚清主流文化的制约,以及译者通过译本对晚清社会文化进行重塑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学兴国策》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关系。在挖掘作为历史语境的动态文化载体《文学兴国策》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同时,分析我们自身以及我们自身的习俗和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文学兴国策》 文本、文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互动
2
作者 卢明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116,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学兴国策》的个案研究,揭示中、日、美三种文化间的互动,阐释原作Education in Japan和译本《文学兴国策》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EDUCATION in JAPAN 《文学兴国策》 中西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对文学本体的认识
3
作者 袁进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4期82-90,共9页
关键词 文学观念 王国维 《文学兴国策》 中国近代 梁启超 文学本体 西方近代 周作人 中国传统 近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军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少是作者的感想和议论,前者意义不大,无足轻重,后者则反映了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这些感想和议论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称道西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二是抨击中国顽固派的守旧与无知。该书问世后,则为守旧派所不容,遭到猛烈攻击,终于毁服被禁,郭嵩焘本人也遭到无情谩骂,本人仕途也因此而大受影响。《使西纪程》一书的厄运及郭本人的遭遇,一方面表明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同时也体现了郭嵩焘的超前眼光及忧患意识,从而使他的经历及《使西纪程》一书架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走向世界 近代中国 《文学兴国策》 中西文化观 清政府 先进士大夫 西方文明 近代化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强国之策的探索——以“Education in Japan”及其中文译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明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3,共4页
"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 "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教士 西学翻译 强国 《文学兴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