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竹简《文子》看“传本”《文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三峡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66-574,共9页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传本《文子》 九篇本 竹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材料再论《文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宁镇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文利用新出土的文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文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文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文... 本文利用新出土的文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文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文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文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因为《文子》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出土文献材料 《淮南子》 成书时间 引文 《老子》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豫 胡立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 《文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的政治思想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文子》理想社会的多层次性直接影响着其政治措施的多层次性。"以道治天下"是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分别从内在心性与外在行为上构成了这一理想措施的两个层面。鉴于理想化措施与社会现实紧迫性之... 《文子》理想社会的多层次性直接影响着其政治措施的多层次性。"以道治天下"是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分别从内在心性与外在行为上构成了这一理想措施的两个层面。鉴于理想化措施与社会现实紧迫性之间的反差,《文子》不得不采取次一级的政治手段:"守德""上贤"、提倡仁义以治国,"正法"以治国。在吸收儒家之德治思想与法家之法治思想的同时,《文子》始终把道治精神贯穿德治与法治之中。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与现实手段共同构成了《文子》多层次的政治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政治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本《文子》与黄老道家思想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文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河北定州八角廊村出土的简本《文子》在黄老道家形成的过程中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简本《文子》秉承老子的思想,将道家学说运用于经世治国,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以道德治天下"的入世精神,兼容并蓄的学术气度,以及执一无为、... 河北定州八角廊村出土的简本《文子》在黄老道家形成的过程中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简本《文子》秉承老子的思想,将道家学说运用于经世治国,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以道德治天下"的入世精神,兼容并蓄的学术气度,以及执一无为、法于天道的王道政治理念,对黄老道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老道家干世议政的入世精神,兼容百家的学术气度,以及"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简本《文子》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本《文子》 黄老道家 文子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子》的礼学思想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 《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仁、义一起构成圣人治理天下、统御万物的四种手段,但道德是本,礼是道德派生出来的,对于治理天下来说,是末之又末的手段,其作用仅及于一乡的范围。末世不可缺少礼,但礼破坏了人美好淳朴的天然本性,礼的出现带来了诈伪。制礼应该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因人情而制,因时变而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礼学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的关系看早期儒道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4,共4页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儒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的法治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三峡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69,共4页
从先秦法治思想发生发展的轨迹来看,《文子》的法治思想正处于早期法家人物商鞅与晚期的韩非之间。《微明》篇提到了“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则功臣叛”,“相坐之法”就是指的商鞅实行的什伍连坐告奸法,而“减爵之令”指的是... 从先秦法治思想发生发展的轨迹来看,《文子》的法治思想正处于早期法家人物商鞅与晚期的韩非之间。《微明》篇提到了“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则功臣叛”,“相坐之法”就是指的商鞅实行的什伍连坐告奸法,而“减爵之令”指的是吴起在楚国实行的封君三代之后收回爵禄的规定。《文子》的法治思想就是在各国先后实行变法革新,变法的功过利弊都表现得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产生的。《文子》看到了变法的实际效果,所以它拥护变法,同时它也看到了当时法治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病,主要是严刑峻法和专任法治,因而主张“法宽刑缓”,德治、法治兼而用之。而后来的韩非却认为宽缓之法与战国后期的时代潮流不符合,予以反对。《文子》的法治思想,处处体现出道家特点,具有浓厚的温和色彩,它代表的应是新兴地主阶级温和派的思想和利益。所论涉及到法治的许多基本问题,虽历经二千多年而光彩不灭。其中颇多精义,本文择其要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人性 宽缓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竹简《文子》看原本《文子》的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葛刚岩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1,211,共4页
竹简《文子》出土后,研究者对《文子》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但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仍限于今本《文子》,或者将今本《文子》与竹简《文子》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许多旧说值得商榷。本文以竹简《文子》为研究蓝... 竹简《文子》出土后,研究者对《文子》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但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仍限于今本《文子》,或者将今本《文子》与竹简《文子》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许多旧说值得商榷。本文以竹简《文子》为研究蓝本,从残缺混乱的简文中提炼出原本《文子》的思想概貌,认为原本《文子》应是老子道家向黄老道家过渡的中间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思想 老子道家 黄老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敦煌本与竹简本、今本关系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大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通过比较敦煌本、竹简本、今本《文子》的异同 ,并结合有关史籍加以考察 ,认为《文子》一书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三种《文子》版本之间有密切联系 ,敦煌本是竹简本向今本演变的过渡本。
关键词 敦煌本 竹简本 今本 《文子》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子》的适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0,共5页
先秦时期,对嗜欲问题讨论最多的是文子,《文子》一书基本形成了一套关于嗜欲和适欲的完整理论。与大多数人认为的人的本性就是多欲的看法不同,《文子》从人性本善这一基础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清净无为、很少欲望的,贪婪多欲不是人的天性... 先秦时期,对嗜欲问题讨论最多的是文子,《文子》一书基本形成了一套关于嗜欲和适欲的完整理论。与大多数人认为的人的本性就是多欲的看法不同,《文子》从人性本善这一基础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清净无为、很少欲望的,贪婪多欲不是人的天性,耳目声色的享受本质上不符合人的追求,这就为节欲找到了坚强的理论基石,为人类回到清净少欲的状态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文子》认为多欲危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减短人的寿命,所以人应该适情辞余,适欲才能治身,而治身又是为了治国。《文子》的这种治身为了治国的思想,相异于同是道家的庄子和列子,而与儒家修齐治平和墨家兼爱的思想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道家 嗜欲 节欲 治身 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简《文子》“天王”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刚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8-773,共6页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天王 平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与《淮南子》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原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0-25,共6页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京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淮南子》 黄老之学 无为论 人的主体性 阴阳二气 客观规律 道论 主体性地位 成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的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作为一部解《老》著作,《文子》的援"气"入"道",对《老子》道论的完善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文子》一书体现出来的思想糅合趋势,推进了战国秦汉之际思想的整合过程;《文子》对"人"的关注与思考,则充分体... 作为一部解《老》著作,《文子》的援"气"入"道",对《老子》道论的完善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文子》一书体现出来的思想糅合趋势,推进了战国秦汉之际思想的整合过程;《文子》对"人"的关注与思考,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理性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思想史 道论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王合一与执一无为——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合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丰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的思想主题多处呼应,该文选取“天地”、“帝王”、“执一”、“无为”等核心范畴进行分析,论述了天地与万物、天地与帝王的关系以及“执一”的具体含义,认为道家的“无为”实际上是“为无为”,越是有地位的... 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的思想主题多处呼应,该文选取“天地”、“帝王”、“执一”、“无为”等核心范畴进行分析,论述了天地与万物、天地与帝王的关系以及“执一”的具体含义,认为道家的“无为”实际上是“为无为”,越是有地位的人越需要“无为”。竹简《文子》强调帝王要“执一无为”,以求得“功遂天地”,而不仅仅是“富有天下”,这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在政治领域中的重点在于“天王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竹简《老子》 天地 帝王 执一 无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文子》校补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刚岩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168-176,共9页
《文子》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篡改错讹之处颇多,所以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抄写本《文子》对于该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写本《文子》进行了简要辨证,以正今本之讹误,考... 《文子》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篡改错讹之处颇多,所以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抄写本《文子》对于该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写本《文子》进行了简要辨证,以正今本之讹误,考异文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文子》 校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上的《文子》
17
作者 蔡靖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文子》 《老子》 文学史 《淮南子》 黄老之学 《汉书·艺文志》 艺术表现 《论语》 先秦古籍 文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作者考证
18
作者 王廷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记载,谁是《文子》的作者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可是它恰恰是我们了解该书的时代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问题。作者探讨了《文子》自身的信息,如战国后期的时代语言、文物制度等,以及它与《庄子》的关系问题... 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记载,谁是《文子》的作者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可是它恰恰是我们了解该书的时代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问题。作者探讨了《文子》自身的信息,如战国后期的时代语言、文物制度等,以及它与《庄子》的关系问题,认为它成书于《庄子》之后,作者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田文在《战国策》、《韩非子》等书籍中确实被称为文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作者考证 孟尝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子读过《文子》吗?——兼谈《文子》的成书与流传
19
作者 葛刚岩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4,共4页
《韩非子·内储说》中有一条关于“文子”的载录 ,如何解读这一材料 ,不仅关乎材料本身 ,也关联到《文子》的真伪、成书时间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加以辨析 ,认为《韩非子·内储说》中的“文子”应是人名 ,而非书名 ,此文... 《韩非子·内储说》中有一条关于“文子”的载录 ,如何解读这一材料 ,不仅关乎材料本身 ,也关联到《文子》的真伪、成书时间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加以辨析 ,认为《韩非子·内储说》中的“文子”应是人名 ,而非书名 ,此文子的身份也难以确认 ,更不能依此为据而断言战国后期的韩非子曾经读过《文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韩非子》《文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子》是《老子》古注”说辨疑
20
作者 葛刚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今本《文子》一书,无论在行文格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看似《老子》一书的注释,因而自元代至今,许多人将该书认定为《老子》的古注。实际上今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后人多次篡改过的,内容、格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致使许多... 今本《文子》一书,无论在行文格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看似《老子》一书的注释,因而自元代至今,许多人将该书认定为《老子》的古注。实际上今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后人多次篡改过的,内容、格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致使许多学者将该书误认为《老子》一书的古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老子》 古注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