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的文学史意义——以刘咸炘《文学正名》《文变论》的观点为主 被引量:2
1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7,共6页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而文之大体则不可逾越",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古今文学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文体 文学史 《文学正名》 《文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