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学勇 由文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2-136,共5页
论文探讨了《朝花夕拾》开拓的寓沉重于洒脱的艺术风格 ,而《文化苦旅》则主要在两个方面继承并开拓了这一文风 :对传统文化弊端的批判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的思索和探求。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精英知识群体 (包括作家 )在当代所应有... 论文探讨了《朝花夕拾》开拓的寓沉重于洒脱的艺术风格 ,而《文化苦旅》则主要在两个方面继承并开拓了这一文风 :对传统文化弊端的批判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的思索和探求。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精英知识群体 (包括作家 )在当代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余秋雨 《朝花夕拾》 《文化苦旅》 社会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文化苦旅》偶记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77,共6页
余秋雨先生无疑是善读书,又善游山水的人.他能从书中见到活的山水楼台、活的历史人物;又能从山水楼台历史人物之中,见到一整幅的活的书.秋雨先生无疑又是“能感之”兼“能写之”的人.无数的人文胜地,我们一般都去过,许多文史典故,我们... 余秋雨先生无疑是善读书,又善游山水的人.他能从书中见到活的山水楼台、活的历史人物;又能从山水楼台历史人物之中,见到一整幅的活的书.秋雨先生无疑又是“能感之”兼“能写之”的人.无数的人文胜地,我们一般都去过,许多文史典故,我们大都也知道,可是我们却还未能如秋雨先生那样胸藏丘壑;兴寄烟霞,横七纵八,拈来皆成妙文.尤为难能而可贵的是,他这样的将自家真实生命敞开来,去贴近文化的大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中国文化 都江堰 学术性 天一阁 知识结构 文化人格 余秋雨 文化内涵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巧玲 孙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Z期1-2,共2页
将灵魂落于山水,将悲情寄于历史,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之特点,也是近年来对其评论的重点,其描写之审美、议论之情趣、抒情之韵味,则向我们呈现了文化之"美"、文化之"苦"。本文就以《文化苦旅》中的"美"与... 将灵魂落于山水,将悲情寄于历史,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之特点,也是近年来对其评论的重点,其描写之审美、议论之情趣、抒情之韵味,则向我们呈现了文化之"美"、文化之"苦"。本文就以《文化苦旅》中的"美"与"苦"为切入点,分析其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创作特色 “美调”与“苦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X期29-30,共2页
余秋雨先生凭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创作了一系列探寻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散文,并把它们收录到散文集《文化苦旅》。再读文化苦旅,我不禁被文中独特的文化意蕴而深深折服。本文主要从人文情怀、审美情... 余秋雨先生凭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创作了一系列探寻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散文,并把它们收录到散文集《文化苦旅》。再读文化苦旅,我不禁被文中独特的文化意蕴而深深折服。本文主要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语言艺术、文化人格等四个方面浅析《文化苦旅》中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语言艺术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
5
作者 张曼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Z期2-2,共1页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是上个世纪中国散文文坛的一部耀眼的著作,自其产生之后在我国文坛上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浅析《文化苦旅》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以期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这部优秀...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是上个世纪中国散文文坛的一部耀眼的著作,自其产生之后在我国文坛上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浅析《文化苦旅》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以期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这部优秀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苦旅》的艺术魅力
6
作者 吴欢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3期57-67,共11页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的精神内核是呼唤文化良知的回归,构建健全人格。在此文化内质的统罩下,《文化苦旅》在结构探索、细节处理和语言运用上都呈现出精良的艺术构思。余秋雨亲历山水,又具有丰富的学养和敏锐的文学革新意识,这些篇...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的精神内核是呼唤文化良知的回归,构建健全人格。在此文化内质的统罩下,《文化苦旅》在结构探索、细节处理和语言运用上都呈现出精良的艺术构思。余秋雨亲历山水,又具有丰富的学养和敏锐的文学革新意识,这些篇章是他深厚的文人悟性与历史及现实对话、与文化艺术的精灵对话的思维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精神内核 艺术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 被引量:34
7
作者 朱国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7-60,共4页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朱国华说起来简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既无宫闱轶闻、气功秘传,又无算命术和厚黑学,更无欲盖弥彰色情描写,但竟然成为个体书商们追逐的宠物,在出版社普遍不景气的当儿,以精...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朱国华说起来简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既无宫闱轶闻、气功秘传,又无算命术和厚黑学,更无欲盖弥彰色情描写,但竟然成为个体书商们追逐的宠物,在出版社普遍不景气的当儿,以精装本卖到十数万册(当然不包括可以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叙事形态 诗性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哲学性 文化哲学 语言风格 《文明的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排比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X期55-56,共2页
余秋雨作为我国九十年代的一位著名散文作家,他的影响力堪称一绝,余秋雨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地位,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人们对于余秋雨所创作的作品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虽然余秋雨的主要擅长不是散文,但是他在散文方面... 余秋雨作为我国九十年代的一位著名散文作家,他的影响力堪称一绝,余秋雨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地位,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人们对于余秋雨所创作的作品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虽然余秋雨的主要擅长不是散文,但是他在散文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苦旅》真实的反映出了余秋雨在用词以及语句当中的独特想法和独到之处。在整篇文章当中都涉及到了比喻、排比以及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总体来看,余秋雨在创作该篇文章的时候在排比当中的运用是全文当中的经典之处。下面笔者将会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其中巧妙的修辞手法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排比 修辞手法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苦旅》的散思浮想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俊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在现今社会,传统的理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金钱的五彩与精神热土的撞击之中,人们,尤其是文化人,究竟该走向何方? 忧患而又敏感的文化人的目光敏锐地注视到了这一点,他们于是纷纷用笔给社会人心以导引——《文化苦旅》该是这些作品中的... 在现今社会,传统的理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金钱的五彩与精神热土的撞击之中,人们,尤其是文化人,究竟该走向何方? 忧患而又敏感的文化人的目光敏锐地注视到了这一点,他们于是纷纷用笔给社会人心以导引——《文化苦旅》该是这些作品中的一部上乘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文化散文 周作人散文 徐志摩 语言风格 《围城》 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 自然景观 文化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王国伟主持人的话:作家蒋子龙把编辑比作“水泥柱里的钢筋”,“光使劲,不露面”,“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把自己的,C血藏在别人的...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王国伟主持人的话:作家蒋子龙把编辑比作“水泥柱里的钢筋”,“光使劲,不露面”,“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把自己的,C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的无私奉献精神。当然,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出版社 盗版书 文化散文 文学语言 挂历出版 编辑艺术 《新民晚报》 文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文化苦旅》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秋雨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2,共2页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生命感悟和人格透视,表现出对人类文化整体生存命运的关注,显示出一种由传统散文的“悟道”与现代人的开放思维交织而成的恢宏深邃的艺术境界,从而突破了传统散文的狭小气度和当代散文的浅窄情怀,体现了中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精神及新的走向。《文化苦旅》笔谈,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作了初步的论析和评价。 我们组织这次笔谈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当前散文领域的沉闷局面,以引起创作及评论界的注意,推进散文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收获》杂志发表系列散文《文化苦旅》的同时,还撰写了《关于〈文化苦旅〉》一文;今春,余秋雨先生应我校之请,在百忙中又著文《再谈〈文化苦旅〉》,阐述其写作意图。在此,我们除对余先生深表谢忱外,特将该文在本专栏中首篇刊登,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再谈 散文艺术 余秋雨 系列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以小见大” 传统散文 中国散文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告别的旅行——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永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4-46,共3页
“前年冬天,母亲告诉我,家乡的老屋无论如何必须卖掉了,全家兄弟姐妹中,我是最反对卖屋的一个,为着一种说不清的理由。而母亲的理由却说得无可辩驳:‘几十年没人住,再不卖就要坍了。你对老屋有情分,索性这次就去住几天吧,给它告个别。’... “前年冬天,母亲告诉我,家乡的老屋无论如何必须卖掉了,全家兄弟姐妹中,我是最反对卖屋的一个,为着一种说不清的理由。而母亲的理由却说得无可辩驳:‘几十年没人住,再不卖就要坍了。你对老屋有情分,索性这次就去住几天吧,给它告个别。’” 我合上余秋雨的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闭眼回味中,《老屋窗口》一文开篇的这段话凸现出来,我感觉它是余秋雨的痛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老屋 文化 中国文化 文人 人文山水 系列散文 挽联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13
作者 胡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Z期69-69,共1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化苦旅》横空出世打破了散文界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气磅礴的姿态开创了当代散文的新范例。身为学者的余秋雨所尝试的游记散文,与其说是对山水的探寻,不如说是对文化的探寻。《文化苦旅》中的山水是文化品位上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化苦旅》横空出世打破了散文界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气磅礴的姿态开创了当代散文的新范例。身为学者的余秋雨所尝试的游记散文,与其说是对山水的探寻,不如说是对文化的探寻。《文化苦旅》中的山水是文化品位上的山水,对我国当代散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苦旅》的缺憾
14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7-127,共1页
胡晓明在《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1期撰文指出,余秋雨无疑是善读书,又善游山水的人。他能从书中见到活的山水楼台、活的历史人物;又能从山水楼台历史人物之中,见到一整幅的活的书。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天一阁 中国文化 文艺理论研究 知识结构 活的历史 学术性 历史人物 文化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行的艺术》与《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
15
作者 严骥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8,111,共6页
旅行是富有话题感的人类活动,具有探寻历史、思索当下、前瞻未来的指引价值,同时也具有恒久的审美意义。中英两国先后出现了两部以旅行为主题的文化畅销书:我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和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 旅行是富有话题感的人类活动,具有探寻历史、思索当下、前瞻未来的指引价值,同时也具有恒久的审美意义。中英两国先后出现了两部以旅行为主题的文化畅销书:我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和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文化苦旅》以回应王国维先生"可爱"与"可信"的两难困境出发,试图勾勒出中华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形象,通过"旅行—人生—历史—文明"的线索递进性地构建中华文脉,并以审美为立场消解"可爱"与"可信"的两难困惑;《旅行的艺术》则更加注重文化取向上的哲理性,尝试抽象出人类主观心理与旅行客观环境的辩证关系,从而将旅行变得生活化,生活化的历程也是艺术化的历程,这种历程也富有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的艺术》 《文化苦旅》 美学意义 文化人格 余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苦旅》的文体特征
16
作者 毛宣国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世界似显得格外冷清和沉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重原因,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对散文文体特征认识的狭隘。最近一两年,人们对散文文体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初步显示出来。余秋雨先生的...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世界似显得格外冷清和沉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重原因,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对散文文体特征认识的狭隘。最近一两年,人们对散文文体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初步显示出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就是一个突出代表。本文将简要地谈谈我对《苦旅》文体特征的认识,也许,从中我们会领悟到它对变更我国传统散文文体观念,把握散文文学本性的某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文学 文体特征 《文化苦旅》 理性观照 散文创作 思理 语言结构 中国古典散文 散文体式 文学体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变迁与无法负重的“信”——余秋雨《信客》的文化良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42,共3页
《信客》沿袭了余秋雨文化散文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诗性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文中传达的历史文化哲思却不如《文化苦旅》中的其他篇章那么明晰,这也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困惑。对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这... 《信客》沿袭了余秋雨文化散文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诗性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文中传达的历史文化哲思却不如《文化苦旅》中的其他篇章那么明晰,这也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困惑。对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这篇课文,是不是把教学重点仅仅放在课文导语所说的"感受信客的美好品格"就贴近了文本的本真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哲思 写作风格 人教版 教学重点 私人性质 文中 讽刺意味 精神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万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散文作品 余秋雨 散文作家 文化散文 《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 行者 出版 地理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迷心理与地域文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峥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47,共1页
足球往往会折射出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在又一个赛季来临时,谈一谈球迷心理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和由不同地域文化造成的各地球迷的不同心态,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同性格的民风... 足球往往会折射出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在又一个赛季来临时,谈一谈球迷心理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和由不同地域文化造成的各地球迷的不同心态,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同性格的民风,而这些不同的性格在球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十分有趣。本文主要以京沪两地球迷为例略作分析对比。 精明实惠的利益观念 余秋雨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评价上海人“精明、骄傲、会盘算、自私、不厚道、对人冷漠、市侩气……”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文化背景 《文化苦旅》 传统美德 幽默讽刺 余秋雨 中国足球 真情流露 社会人生 分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
20
作者 张振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张振金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随着作家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思潮。这就是作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自觉的文化意识,深...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张振金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随着作家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思潮。这就是作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自觉的文化意识,深广的文化内涵。我们通常把这种散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散文 《文化苦旅》 文学研究 史铁生 余秋雨 张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