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 |
赵学勇
由文光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2
|
读《文化苦旅》偶记 |
胡晓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3
|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特色 |
陈巧玲
孙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
宋蓓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5
|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 |
张曼婕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论《文化苦旅》的艺术魅力 |
吴欢章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19 |
0 |
|
7
|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 |
朱国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4
|
|
8
|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排比手法的运用 |
黄晓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关于《文化苦旅》的散思浮想 |
刘俊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0
|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 |
王国伟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1
|
再谈《文化苦旅》 |
余秋雨
|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3
|
|
12
|
告别的旅行——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
侯永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3
|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
胡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文化苦旅》的缺憾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5
|
论《旅行的艺术》与《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 |
严骥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6
|
关于《文化苦旅》的文体特征 |
毛宣国
|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7
|
时代的变迁与无法负重的“信”——余秋雨《信客》的文化良知 |
张晓毓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
徐万平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9
|
球迷心理与地域文化 |
唐峥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20
|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 |
张振金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