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杂剧小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小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俄藏敦煌遗书《蒙学字书》 (拟题 )中有关资料表明 ,唐五代的敦煌地区和当时的长安、成都一样 ,也有杂剧的演出。而对照《教坊记》所载的“杂剧”名目 ,可以考证出S .2 4 4 0 (7)、P .31 2
关键词 敦煌写卷 杂剧 《教坊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歌考——兼论踏歌与月崇祀、后世戏曲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5,共4页
人们对“踏歌”这种中国古代的歌舞娱乐形式,也许并不陌生。踏歌是一种“相抱聚蹈”、“踏地为节”的集体歌舞活动,它的特点是用踏步来加强歌拍,反复歌唱一调,或以鼓乐伴奏协调。在踏歌中,产生了一批节奏鲜明、曲体规则的乐曲,也造就了... 人们对“踏歌”这种中国古代的歌舞娱乐形式,也许并不陌生。踏歌是一种“相抱聚蹈”、“踏地为节”的集体歌舞活动,它的特点是用踏步来加强歌拍,反复歌唱一调,或以鼓乐伴奏协调。在踏歌中,产生了一批节奏鲜明、曲体规则的乐曲,也造就了一种“调同词不同”的歌唱风格。但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巫术性祭祀性的准宗教性质,以及对后世的载歌载舞的中国戏曲的定型所产生的影响,却很少为人注意。本文想做一番向前溯源、向后探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踏谣娘 歌舞娱乐 崇祀 中国戏曲史研究 日本 中国戏剧 《武陵书怀五十韵》 《教坊记》 集体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歌”臆解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中 《中州学刊》 1986年第5期81-83,共3页
唐代是我国文学全面发展的时代。其中尤以诗为大国。唐诗艺术之精姑不论,仅其内容之浩翰,足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为后人洞悉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取之无竭的源泉。诗歌是艺术,它与音乐、舞蹈、戏曲从一诞生起就结合在一起。因此,要研究唐代... 唐代是我国文学全面发展的时代。其中尤以诗为大国。唐诗艺术之精姑不论,仅其内容之浩翰,足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为后人洞悉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取之无竭的源泉。诗歌是艺术,它与音乐、舞蹈、戏曲从一诞生起就结合在一起。因此,要研究唐代的戏曲,也就不能不特别地留意唐诗了。 本文仅就李白《赠汪伦》中之“踏歌”,略申其与歌舞、戏曲之缘,以就正于方家。 《赠汪伦》写于天宝十四年乙未(755)。时李白五十五岁,诗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晓畅明白,故历来注本诠释其意者甚少。关于“踏歌”,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踏谣娘 歌舞剧 李白 戏曲 青阳 《教坊记》 唐诗艺术 递相 桃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人蹋毬赋》蠮? 被引量:1
4
作者 翁士勋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1期29-33,76,共6页
一、解题 《内人蹋球赋》,《文苑英华》没署作者名,《古今图书集成》说“阙名”。但此赋系唐朝时的作品,这是无疑的。 一、“内人”,即赋中所说的“嫁”、“宫女”,指宫廷中的大使艺人。唐、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使女入宜春院,谓... 一、解题 《内人蹋球赋》,《文苑英华》没署作者名,《古今图书集成》说“阙名”。但此赋系唐朝时的作品,这是无疑的。 一、“内人”,即赋中所说的“嫁”、“宫女”,指宫廷中的大使艺人。唐、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使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人家”。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四》说:“宜春妓女称内人,声色尤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 《文苑英华》 《教坊记》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宜春 作品 艺人 宫女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源流问题 被引量:9
5
作者 查甫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48-51,共4页
胡琴的源地、来源及演变过程、形成时期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探讨的必要。一、源地诸说 (一)源于少数民族 廖辅叔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说:“这一个时期乐器方面的新现象是拉弦乐器奚琴的出现。奚本是东胡族,元魏时... 胡琴的源地、来源及演变过程、形成时期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探讨的必要。一、源地诸说 (一)源于少数民族 廖辅叔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说:“这一个时期乐器方面的新现象是拉弦乐器奚琴的出现。奚本是东胡族,元魏时自号库真奚,居鲜卑故地,至隋始号曰奚,居泺平、平泉、承德、丰宁等处。陈旸《乐书》载:‘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后来才改用弓弦,与胡琴有渊源关系;”(P.94)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中说:嵇琴(奚琴),“始于唐(《教坊记》),盛于宋元。……它可能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的形制不断得到改进,至晚在元代已有了马尾作弓拉奏的‘胡琴’”。(P.181)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辞典》胡琴条目中说:“胡琴来自北番,所以叫做胡琴……。”等等。 (二)源于汉族 赵后起《胡琴考略》①一文中认为:胡琴非外族和少数民族乐器。理由之一,凡冠以“胡”相称的并非均源于胡地。在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国外、国内各少数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胡琴 奚琴 弓弦乐器 中国音乐史 拉弦乐器 北方少数民族 《梦溪笔谈》 演变过程 《教坊记》 制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考论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尤白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梨 园 的 来 历 梨园之名,最早见于刘昫等的《旧唐书》。其中仅《中宗本纪》景龙年间就出现过三次: 三年春正月……乙亥,宴侍臣及近亲于梨园亭。 三年秋七月……辛酉,幸梨园亭,宴侍臣学士。 四年二月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 梨 园 的 来 历 梨园之名,最早见于刘昫等的《旧唐书》。其中仅《中宗本纪》景龙年间就出现过三次: 三年春正月……乙亥,宴侍臣及近亲于梨园亭。 三年秋七月……辛酉,幸梨园亭,宴侍臣学士。 四年二月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并请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 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 欧阳修、宋祁等的《新唐书·李适传》中也有出现: 中宗景龙二年……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 柳圈辟疠……不过那时的梨园只是在皇家禁苑中,供帝后大臣藉以悠游娱乐的游艺场所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苑 考论 唐玄宗 《教坊记》 兴庆宫 唐乐 演员 长安 园亭 《秦王破阵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传统乐舞的叙事转换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健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9,134,共7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破圈”,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撰述有关唐代乐舞生存和演出状况的《教坊记》《乐府杂录》两部著作。它们遵循儒家审美的政治伦理化原则,阐释了乐舞艺术的生成及其社会功能,揭示出乐舞表演的内在本质,为后世歌舞表演...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破圈”,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撰述有关唐代乐舞生存和演出状况的《教坊记》《乐府杂录》两部著作。它们遵循儒家审美的政治伦理化原则,阐释了乐舞艺术的生成及其社会功能,揭示出乐舞表演的内在本质,为后世歌舞表演艺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以唐代表演艺术思想和审美风尚为蓝本,不少文化类综艺节目基于文化符号,挖掘场景蕴涵的美学内涵,拓展舞美叙事空间的艺术价值,将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信息融为一体,给观众营造深度沉浸式体验的感知,做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综艺节目 传统乐舞 叙事转换 《教坊记》 《乐府杂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国维与胡适的学谊 被引量:1
8
作者 房鑫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王国维与胡适的交谊,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曾有述及,而两人的论学,则未见于各种有关论著。《文献》杂志曾刊载胡适致王国维书札十三通,内容除学术研讨外,又详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聘请王氏任教事,可证、补有关记载之不足;
关键词 王国维 胡适 王氏 胡氏 词选 《水经注》 《教坊记》 戴震 曹云祥 书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唱论选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后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4期87-87,共1页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注释]:①段安节:唐代音乐家。临淄人,乾宁中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著有《乐府杂录》一卷。《乐府杂录》:又...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注释]:①段安节:唐代音乐家。临淄人,乾宁中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著有《乐府杂录》一卷。《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杂录》 乐工 《教坊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审美意识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敬 《艺术百家》 1987年第2期21-29,共9页
从隋曲〔安公子〕的故事谈起 《教坊记》中有这么一则故事:“隋大业末,炀帝将幸扬州,乐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从焉。其子在家弹琵琶,令言惊问:‘此曲何名?’其子曰:‘内里新翻曲子,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沧,谓其子曰:‘尔不须扈从... 从隋曲〔安公子〕的故事谈起 《教坊记》中有这么一则故事:“隋大业末,炀帝将幸扬州,乐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从焉。其子在家弹琵琶,令言惊问:‘此曲何名?’其子曰:‘内里新翻曲子,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沧,谓其子曰:‘尔不须扈从。大驾必不回。’子问其故,令言曰:‘此曲宫声,往而不返。宫为君,吾是以知之。’”王令言所据的乐理,见于《乐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教坊记》 《乐记》 扬州 琵琶 乐人 政治伦理 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写文章也应该谨严一点
11
作者 谢桃坊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2期35-36,共2页
阅读贵刊1983年第9期,偶然发现《诗语言学习笔记》一文中引用古人诗词的一些错误,现提出来供编者和作者参考。 (1)“宋词里最常见,而且多用于白描,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非宋人,相传他作的这首《天... 阅读贵刊1983年第9期,偶然发现《诗语言学习笔记》一文中引用古人诗词的一些错误,现提出来供编者和作者参考。 (1)“宋词里最常见,而且多用于白描,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非宋人,相传他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是散曲(见《中原音韵》)并非是词。 (2)“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苏轼北宋元丰五年在黄州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首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章 语言 江东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苏轼 《天净沙·秋思》 《教坊记》 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曲谱与唐宋乐谱关系考
12
作者 周维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7-71,共5页
戏曲曲谱与唐宋乐谱关系考周维培戏曲曲谱在性质和使用对象上,可分作格律谱(文字谱)与工尺谱(演唱谱)两类;在声腔分类上,又能划分为北曲谱与南曲谱两种。由于戏曲音乐与唐宋时期的燕乐、词乐系统有着血脉相连的继承关系,因此作... 戏曲曲谱与唐宋乐谱关系考周维培戏曲曲谱在性质和使用对象上,可分作格律谱(文字谱)与工尺谱(演唱谱)两类;在声腔分类上,又能划分为北曲谱与南曲谱两种。由于戏曲音乐与唐宋时期的燕乐、词乐系统有着血脉相连的继承关系,因此作为戏曲填词技法和音乐形式最集中、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式音乐 《教坊记》 自度曲 曲谱 戏曲音乐 格律谱 乐谱 唐宋 唐代燕乐 《中原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唱论选注
13
作者 赵后起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87-87,共1页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①:善歌者,必先调其气②,氤氲③自脐间出,至喉乃噫④其词,即分抗坠之音⑤。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⑥。[注释]:①段安节:唐代音乐家。临淄人,乾宁中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著有《乐府杂录》一卷。《乐...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①:善歌者,必先调其气②,氤氲③自脐间出,至喉乃噫④其词,即分抗坠之音⑤。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⑥。[注释]:①段安节:唐代音乐家。临淄人,乾宁中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著有《乐府杂录》一卷。《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约成书于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后。笔记开元(公元713年)以后的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等,并记述了著名歌唱家和琵琶演奏家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杂录》 乐工 《教坊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