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的自由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贤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0-55,共6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论述了自由问题。他认为:自由的本质是克服外在自然必然性对人的限制;自由在劳动中生成,并在劳动中展开,因此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活动,...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论述了自由问题。他认为:自由的本质是克服外在自然必然性对人的限制;自由在劳动中生成,并在劳动中展开,因此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活动,因而人的自由是创造价值的自由;劳动产品的交换实现并确证人的自由;自由的真正实现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必然异化为劳动者的不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扬弃自由的异化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真正的自由也植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上述观点是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 自由 劳动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申论
2
作者 张秀华 赵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体”为方法论原则的空间辩证法之三维图景:由“矛盾空间”衍生出来的乌托邦式的“差异空间”,对以“抽象空间”为表征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的终结;由此,既揭示了资本“抽象空间”的统治所导致的空间拜物教,又描绘出扬弃抽象空间迈向差异空间的可能性。从而,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开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度,对当代空间问题研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他的空间辩证法过于强调空间维度与乌托邦构想,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辩证法的封闭,难以凸显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 资本 空间生产 空间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嬗变及其反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虎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化为当代生命政治提供了历史和理论支撑。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生命治理技术实现了从生命资本化到生命政治化的转向。今天,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其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又催生了新的生命治理技术。总体上,在资本权力主导的治理逻辑中,生命治理技术围绕着生命的资本化、生命的政治化和生命的数字化不断迭代。而对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反思与批判不能局限于治理技术本身,必须跳出资本主义治理体系,恢复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透析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隐秘性与虚假性,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治理技术 生命政治 资本权力 生命权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子牛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其演化路径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塑造。其意识形态倾向是从互联网大数据中“学习”得来的,受到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决定性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逻辑脱胎于商品流通逻辑,呈现出“有意义而无真值”的话语特征,有可能造成意识形态实践的“表演化”,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严肃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延续了平台资本的私有性与公共性、集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受制于“数据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为我国赢得新技术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契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尽快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数字化孤立的表征、归因与破解路径
5
作者 孟书敏 刘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现实表征。深入解析数字化劳动形式和就业形态,从数字“技术—资本”范式下的经济不平等、数字“交往—分化”结构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数字认同差异中的数字化抵抗三个方面探究数字化孤立的深层经济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把数字劳动形态看作“技术一般”,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劳动者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重塑数字理性与人文价值相统一的数字认知等数字化孤立的消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孤立 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劳动 数字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情感消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以虚拟“她消费”为例的考察
6
作者 杨嵘均 谢芷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赛博格化的符号消费现象——它体现以提供情感服务为代表的虚拟化的、符号化的、商品化的虚拟情感消费,其在本质上则是受资本操控的、以生产“伪情感”为手段的情感资本化。如果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看,虚拟“她消费”实际上是在资本操纵和裹挟下被作为情感消费的增殖手段,其极易加深消费异化和情感异化。为避免陷入情感乌托邦,必须在了解以虚拟“她消费”为典型消费特征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虚拟情感消费的本质。通过构建理性表达情感的社会渠道,让人们回到正常的、健康的、理性的而且是自我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生活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感消费 虚拟“她消费” 符号展演 情感异化 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变革
7
作者 张婷婷 陶韶菁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描述“物化了的世界及其规律”,完成并信奉的是“颠倒的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深入资本作为原则向导的层面来审视“现实生活”,确认“颠倒的世界观”根源于“颠倒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非历史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预示自由人联合体的降临,从根本上铲除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幻象产生的现实基础。通过经济术语的革命、思维方式的修正和意识形态的破除,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存在论的层面瓦解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建构出一门具有批判和革命性质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存在论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三重超越
8
作者 那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是“劳动观点”从“劳动一般”向“劳动二重性”的革新,突破了斯密对劳动一般的消极理解,在“劳动二重性”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及其剥削真相。三是“文明内涵”从“资本的文明面”向“高度文明的人”的转换,拨开了资本文明悖论的迷雾,使文明的轴心从“资本”转向“人”,描绘和展现了一幅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抽象观点 劳动观点 文明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9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抽象统治”的双重逻辑进路——《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建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嵘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1,248,共14页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 消费社会 阶层比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唐娜·哈拉维赛博格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雪红 闫金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关注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的多重博弈。首先,赛博格是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透视赛博格资本逻辑的扩张性本质,以实现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跨越。其次,赛博格工人阶级的崛起实质上是赛博格与身份政治的共谋,把握赛博格政治的虚幻性表现,需寻找一种新的反抗资本主义的现实阶级主体,以抵抗父权制资本主义对女性的压迫。最后,赛博格形象体现了生命生产化与后现代的认同逻辑,重思赛博格生命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本质,尝试突破文化虚无主义,在马克思的“技术—社会”理论范式中思考人与机器的未来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娜·哈拉维 赛博格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身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视差之见”——基于柄谷行人与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视差性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明安 靳欢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2,共12页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系,进而从交换维度中发掘了生产与流通的双重视差,以此构建出一条“经济去政治化”的消费抵抗之路。受哺于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的启示,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和《视差之见》两部著作中,构建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路径,借助形式分析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经济(商品逻辑)与政治(阶级斗争)的视差。总之,柄谷行人和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解读具有不同的阐释路径。前者为“激进化”康德做出了努力,提出了阅读《资本论》的三条视差主义原则。后者的视差诉诸拉康意义上的无法被象征化的实在界,它是本体论的,不能用直观把握的范畴,只能在象征化失败中回溯性地追寻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视差 价值形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柄谷行人 齐泽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与资本主义社会正义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刚 张云翔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从表面上看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然而,在实质上却隐含、表征着马克思的政治及哲学立场和视域。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社会个人"出发,即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将政治哲... 从表面上看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然而,在实质上却隐含、表征着马克思的政治及哲学立场和视域。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社会个人"出发,即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将政治哲学批判寓于政治经济学分析之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的自由与平等,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的不正义性。《手稿》中体现出来的"批判正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回应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颠覆"与重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批判范式 社会个人 自由与平等 剥削 批判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17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
18
作者 周海蒂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本,系统解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证化与哲学化解读模式及其问题,通过论证实证化经济学解读路径中辩证法的缺失、哲学化解读路径中批判性质的混淆,客观评述作为理论后果的“过时论”与“断裂论”,得出了只有在唯物史观境域内才可以保障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的正确性的结论,并在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关系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深入两者内在关系探究的实践路径。纵览全书,该书有如下几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经济发展 唯物史观 实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的经济范畴”与范畴批判: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
20
作者 徐帅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7,172,共8页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提到了一件在如今看来似乎无关紧要却又关乎实质的事情。这件事概要地来说,就是恩格斯驳斥了洛贝尔图斯等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抄袭说”的谬论。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等人的驳斥从经验性的...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提到了一件在如今看来似乎无关紧要却又关乎实质的事情。这件事概要地来说,就是恩格斯驳斥了洛贝尔图斯等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抄袭说”的谬论。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等人的驳斥从经验性的说明上升到了本质性的批判,以“既有的经济范畴”与范畴批判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同以往经济学家的根本区别,阐明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因此,厘清“既有的经济范畴”的来源、本质、理论意义及其局限,从唯物史观的《资本论》指向以及《资本论》唯物史观的理论定向出发说明马克思范畴批判的理论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对于我们当下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及其现实性意义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贝尔图斯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革命 既有的经济范畴 范畴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