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被引量:8
1
作者 仰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逻辑批判 物质生活条件 资本 现实的个人 社会存在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最终形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及思想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一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资产阶级社会中历史发生的经济关系(货币、资本)场境,在事物化颠倒后的变异权力对于个人现实行为的超验先在性,即经济的社会历史先验。资产阶级社会独有的市场交换中的货币关系,在盲目的交换活动中无形地重新建立了一个外部的经济共同体... 资产阶级社会中历史发生的经济关系(货币、资本)场境,在事物化颠倒后的变异权力对于个人现实行为的超验先在性,即经济的社会历史先验。资产阶级社会独有的市场交换中的货币关系,在盲目的交换活动中无形地重新建立了一个外部的经济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生成的关系场境没有指向个人主体的内在必然性,而是由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流动建构起来的外在的、偶然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完整勾勒了自己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三大经济拜物教批判的理论构式。经济拜物教理论是阐释逻辑中的历史现象学批判话语。马克思自己新的经济学论著,不再是简单的一般“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集中到一点,就对资本的批判。《资本论》由此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事物化 经济拜物教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我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最初构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1,共8页
1859年完成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系马克思在1844—1859年十五年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公开问世。也因为不同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那种研究性的学术话语,这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阐释性理论表述,马克思在这一论著... 1859年完成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系马克思在1844—1859年十五年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公开问世。也因为不同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那种研究性的学术话语,这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阐释性理论表述,马克思在这一论著写作之前有过多重逻辑构想。这一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六部大书,经济学理论历史概述和“资本一般”(《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分层构想,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对自己全部科学经济学理论的最初总体构架,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写作的复杂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商品 货币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统一——重温《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体会
4
作者 梅世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7年第4期61-65,共5页
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生产一般是指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消费则一般是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人们生存和... 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生产一般是指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消费则一般是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消费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生产与消费 辩证统一 社会再生产 相互关系 认识和处理 理论问题 生产消费 物质资料 生产一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叙述主题的演变及现实启示
5
作者 杨玉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叙述是马克思40年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历史经历了以《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为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和以《资本论》为题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马克思... 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叙述是马克思40年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历史经历了以《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为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和以《资本论》为题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初步思考,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的叙述体系的呈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阶段,马克思形成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法,对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叙述结构和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为以《资本论》为题的政治经济学叙述阶段的开启创造条件;在第三阶段,马克思集中叙述40年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成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主题的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叙述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叙述主题 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全面深化改革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维平 王海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6,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完成了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社会变革的条件和演进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它对于社会系统、社会变...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完成了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社会变革的条件和演进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它对于社会系统、社会变革及社会发展趋势的揭示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唯物史观 社会结构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危机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浩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9,共6页
1859年,马克思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部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独立的"经济学。自马克思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来,历史走过了整整150个年头。... 1859年,马克思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部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独立的"经济学。自马克思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来,历史走过了整整150个年头。在这150年里,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没有被超越,相反,150年来的世界历史一再以不同方式证明了马克思的正确与伟大。久远的姑且不说,就最近而言,2007年以来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欧美的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空前的救市政策,但收效甚微;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主流经济学又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寻求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于是,曾经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马克思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上至政治家、下到普通民众都开始仔细研读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英国的《泰晤士报》因此惊叹"马克思归来"。在马克思宏伟的理论构思中,《资本论》只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然而,其受关注度已远远超过了后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后者的遮蔽。因此,为了深入挖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刊专门组织了5篇文章,立足于经济学—哲学的综合性视角,聚焦于方法论的思考,深入梳理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价值与当下意义,希望以此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 经济危机 唯物主义历史观 纪念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学著作 世界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是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施正一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52-55,59,共5页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正崛起和形成三个新的大部门,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认为,不仅要重视研究各种形式的思维规律,而且要努力发展各门思维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正崛起和形成三个新的大部门,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认为,不仅要重视研究各种形式的思维规律,而且要努力发展各门思维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对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认识科学思维规律,发展思维科学以及发展其他各门科学都是有重要意义的。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这是理论思维中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于这种科学方法,虽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也作过深刻的论述,但它并非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由抽象到具体 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 具体到抽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思维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的自由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贤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0-55,共6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论述了自由问题。他认为:自由的本质是克服外在自然必然性对人的限制;自由在劳动中生成,并在劳动中展开,因此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活动,...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论述了自由问题。他认为:自由的本质是克服外在自然必然性对人的限制;自由在劳动中生成,并在劳动中展开,因此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活动,因而人的自由是创造价值的自由;劳动产品的交换实现并确证人的自由;自由的真正实现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必然异化为劳动者的不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扬弃自由的异化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真正的自由也植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上述观点是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 自由 劳动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奈格里“主体性”解读的反思与批评——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机器论片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6-285,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末,奈格里完成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机器论片段”的“主体性”解读,并撰成了《〈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通过对以“机器论片段”为中心的多个文本的考察,我们认为,奈格里的“主体性”解读无... 20世纪70年代末,奈格里完成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机器论片段”的“主体性”解读,并撰成了《〈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通过对以“机器论片段”为中心的多个文本的考察,我们认为,奈格里的“主体性”解读无疑有助于抗衡“令人窒息”的“经济主义”“客观主义”阐释,且使马克思“思想”呈现出一种应然的理论“完整性”,但由于这一解读路径过于强调“分离逻辑”主导下的劳动者“主体性”,从而不仅弱化了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辩证性,而且使他力图颠覆“剩余价值规律”的反抗方案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机器论片段” 安东尼奥·奈格里 主体性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静(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3,共5页
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该书恰恰是这本大部头著作的开端。由于疾病的困扰,马克思在中断八年后完成了这一工作,1871年秋出版了完整的著作,即《资本论》第1卷(1)。马克思的目标是--批判地研究资产阶级... 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该书恰恰是这本大部头著作的开端。由于疾病的困扰,马克思在中断八年后完成了这一工作,1871年秋出版了完整的著作,即《资本论》第1卷(1)。马克思的目标是--批判地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或者按他的表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是他不满足于把这本著作称为经济学文献。他批判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规律,探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批判地考察以前的学者对现代经济规律的研究,严格地审视以往的研究,有时使用一些比较尖锐的、严厉的、甚至有点粗鲁的和不太准确的词汇,但是大量详细的注释足以说明他的博学。马克思的这本著作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研究了以前的学者根本没有涉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独立的结论;第二,对现代经济制度的主要原则做出了系统的批判;第三,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学和文化学知识,非常准确地描述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济学文献 卡尔·马克思 考夫曼 《政治经济学批判》 德文版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商品经济的再认识 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政治经济学再批判(大纲)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映梧 《求是学刊》 1988年第5期1-7,共7页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 《资本论》 改革措施 理论体系 马克思 80年代 民族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恩格斯的视角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方法论
13
作者 胡大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科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公开出版 社会主义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丽京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通过对共同体的考察,深入阐述了共同体的内生性矛盾运动、发展形态及其未来趋势,指认了共同体的演进形态是从“自然共同体”经由“经济结合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伴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人与人...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通过对共同体的考察,深入阐述了共同体的内生性矛盾运动、发展形态及其未来趋势,指认了共同体的演进形态是从“自然共同体”经由“经济结合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伴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通过抽象劳动与交换价值形成普遍的社会联系,构成了民族命运共同体得以生成的历史性基础。受限于资本的内在矛盾,资本逻辑驱动并重塑的“经济结合体”,作为共同体发展的特定形态,发展成为一种与人相对的异己力量,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的解放;但资本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之间的普遍联系,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累积了重要的历史条件,“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不仅必要且必然。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应当承继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性方法,秉持“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导向,始终将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最终的实践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自然共同体 经济结合体 自由人联合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过渡问题”——以对斯密“商业化”理论的批判为视角
15
作者 兰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5,42,共7页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考的重要母题,也是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歧所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斯密关于“过渡问题”的“商业化”解释做出了决定性的批判。他首先突破了斯密...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考的重要母题,也是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歧所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斯密关于“过渡问题”的“商业化”解释做出了决定性的批判。他首先突破了斯密分工逻辑所建构的历史发展序列,进而重述了过渡的逻辑支点、动力机制和本质特征。马克思对过渡问题的研究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历史性的科学”,它突破了抽象普遍性与经验特殊性的表层对立,在“社会—历史性”维度中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商业化 所有制 过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未来社会双重逻辑论证探究——兼评奈格里的《大纲》“超越论”
16
作者 许恒兵 许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0,共7页
深入考察《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可发现,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作为其思想表征的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展开了双重逻辑论证。一方面,基于主体性逻辑的视角,即从主体和自由、主体和劳动以及主体和财富的关系等维... 深入考察《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可发现,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作为其思想表征的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展开了双重逻辑论证。一方面,基于主体性逻辑的视角,即从主体和自由、主体和劳动以及主体和财富的关系等维度,对未来社会存在样态展开了富有原则性的高度设想;另一方面,基于客体性逻辑的视角,即通过把握资本运动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暴露资本的历史局限性,揭示其走向崩溃以及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大纲》中的双重逻辑论证考察马克思从《手稿》到《资本论》的思想演进,《资本论》绝非如奈格里所认为的是《大纲》的倒退,而是实现了对《大纲》中建构起来的客体性逻辑的完美建构,并为主体性逻辑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及思想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未来社会 主体性逻辑论证 客体性逻辑论证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智能产业资本逻辑解蔽路径
17
作者 王绍源 任宇东 刘欣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5,共9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技术样态和劳动图式的锐变,资本逻辑随之带来的现代困境表现为“数据霸权”“社会异化”“剥削对立”三个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研判当代资本主义现状提供了宝贵视角,其中蕴含的“科技思想”“共...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技术样态和劳动图式的锐变,资本逻辑随之带来的现代困境表现为“数据霸权”“社会异化”“剥削对立”三个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研判当代资本主义现状提供了宝贵视角,其中蕴含的“科技思想”“共同体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为解蔽资本逻辑提供了理论路径。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智能产业资本逻辑问题展开研究,既是实现智能产业资本逻辑解蔽的必经之路,又是实现资本逻辑“为人所用”的方向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智能产业 资本逻辑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运输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18
作者 曹钟勇 《技术经济》 1995年第6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运输经济 马克思 交通运输业 理论体系 经济学 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般经济规律 影响与作用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的思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亚宁 王仲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3-14,共12页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的思想李亚宁,王仲士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高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进行了一番新的洗礼。苏东事变向人类严肃地提出了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社会发展...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的思想李亚宁,王仲士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高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进行了一番新的洗礼。苏东事变向人类严肃地提出了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社会发展促使我们去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我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 精神生产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物质生产 社会自我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时间及大众——莫伊舍·普殊同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丁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8,共9页
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重新解读出发,莫伊舍·普殊同发现了一个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与时间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构。但是由于普殊同颠倒了价值形式与私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重新解读出发,莫伊舍·普殊同发现了一个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与时间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构。但是由于普殊同颠倒了价值形式与私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他抽去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的生产关系维度,而把资本主义的崩溃理解为一个与私有制和阶级关系无关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结果。因此,他无法在资本的辩证运动之中找到超越资本的力量,最后走向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阶级 价值形式 时间 后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