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编剧本》中的反身性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瑄 易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柏格森认为,我们不能感知整个事物或者全部画面,我们的感知总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信仰和心理需求感知与我们有关的或者引起我们兴趣的部分.[1]在德勒兹建构的感知—运动模式中,人类的感知是受限制和影响的... 柏格森认为,我们不能感知整个事物或者全部画面,我们的感知总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信仰和心理需求感知与我们有关的或者引起我们兴趣的部分.[1]在德勒兹建构的感知—运动模式中,人类的感知是受限制和影响的.我们无法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事物,这不仅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也取决于外界对我们感知的重塑.正如福柯通过解构主体,借用了海德格尔的限定性分析,从而指出主体的存在受制于有关劳动、生命和语言的阐述.[2]因此,在我们的感知或是认识过程中,总会经历不同客体间的转移,我们不断远离一开始看到的客体或是一开始确立的认识,从而片面的认知不断累加,最终导致对初衷的异化,甚至全部崩溃,人类无法掌握绝对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剧本》 反身性 经济利益 运动模式 心理需求 意识形态 定性分析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片《改编剧本》的故事构建
2
作者 刘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电影对声音、画面、文字的调用使其叙事具有复调性,也使得这门博采众长的艺术具备了依靠多元的叙述机制来构建故事的可能性。《改编剧本》即充分展现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魅力,利用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叙述,依托异乎寻常的叙述机制所呈现的不... 电影对声音、画面、文字的调用使其叙事具有复调性,也使得这门博采众长的艺术具备了依靠多元的叙述机制来构建故事的可能性。《改编剧本》即充分展现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魅力,利用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叙述,依托异乎寻常的叙述机制所呈现的不同时间的故事,从而建构起来的一部多重叙事的影片。本文着眼于电影叙事的叙述机制以及不同的叙述机制与时间的串通,来探讨《改编剧本》是如何利用两者来完成影片故事的构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改编剧本》 叙述机制 时间串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剧本》的影像叙事建构
3
作者 王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6-58,共3页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得电影艺术在叙事方面更为清晰。近些年,在电影制作技巧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许多电影反其道而行之获得成功。如《盗梦空间》《穆赫兰道》《记忆碎片》等一系列影片,需要观众"二刷"电影才能理解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建构 《改编剧本》 影像 电影镜头 《记忆碎片》 电影制作 电影艺术 衔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