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人物的悲剧——浅析“美国梦”在《推销员之死》中的体现与幻灭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建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美国梦 悲剧 fir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 被引量:8
2
作者 吾文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阿瑟·密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1983年被搬上中国舞台,密勒是“文革”后新时期走上中国话剧舞台并亲自执导的第一位当代美国剧作家,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许多著名话剧(尤其是80年代话剧)在... 阿瑟·密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1983年被搬上中国舞台,密勒是“文革”后新时期走上中国话剧舞台并亲自执导的第一位当代美国剧作家,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许多著名话剧(尤其是80年代话剧)在戏剧观念、人物心理表现、舞台艺术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密勒的戏剧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中国话剧 接受美学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的人物灵魂,美国梦的持久与幻灭——评阿瑟·米勒及其剧作《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桂媛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2期83-85,88,共4页
阿瑟·米勒是当代美国剧坛继奥尼尔之后最著名的剧作家一。《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篇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分析,揭示美国梦的虚幻以及它对剧中人物性格成的极深的扭曲与伤害;而它的破灭则进一步揭示了扎根... 阿瑟·米勒是当代美国剧坛继奥尼尔之后最著名的剧作家一。《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篇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分析,揭示美国梦的虚幻以及它对剧中人物性格成的极深的扭曲与伤害;而它的破灭则进一步揭示了扎根于美国灵魂深处的美国梦的不现实性。它的持久与幻灭是美国社会经济繁荣虚饰下的病态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 性格扭曲 戏剧 人物性格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推销员之死》的幻灭主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江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84-85,共2页
《推销员之死》是由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于1949年写的剧本。该剧陆续被搬上舞台742次,获得了托尼奖和普利策奖。该剧的主人公威利·洛曼认为一个有人缘的人肯定能成为大人物,但最终还是梦想破灭了。本文主要从话轮转换视角分... 《推销员之死》是由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于1949年写的剧本。该剧陆续被搬上舞台742次,获得了托尼奖和普利策奖。该剧的主人公威利·洛曼认为一个有人缘的人肯定能成为大人物,但最终还是梦想破灭了。本文主要从话轮转换视角分析《推销员之死》的幻灭主题。话轮系统由四部分构成:(1)话题的提出和控制;(2)话轮的长度;(3)话轮类型;(4)话控轮制策略。本文从该剧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组对话作为语料,分析幻灭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轮 幻灭 《推销员之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销员之死》的象征艺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清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8-69,共2页
《推销员之死》从整体象征这一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入手 ,运用诸如高层建筑、钻石、汽车、长筒丝袜、录音机等现代文明的象征物 ,旨在击碎主人公虚幻的“美国梦” ,通过对威利这一象征性形象的深化和扩展 。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整体象征 象征物 主题思想 戏剧 美国 米勒 现代文明社会 文学评论 美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梦”的湮灭——读《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荣 徐翰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Z1期212-213,共2页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是一个关于"美国梦"破碎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多年推销经历的推销员,他一直被美国的商业文化熏染,总是幻想凭着自己的推销能力功成名就。但现实并非如此,面对年老...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是一个关于"美国梦"破碎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多年推销经历的推销员,他一直被美国的商业文化熏染,总是幻想凭着自己的推销能力功成名就。但现实并非如此,面对年老被辞,儿子不成器,自己的愿望没达到的悲惨局面,他自杀了。这本书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悲剧,揭露了美国富有神话的欺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威利 “美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利·洛曼的悲剧人生——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苑苑 邹惠玲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之一《推销员之死》表现了推销员威利·洛曼一生追求美国梦、最终却自杀身亡的人生悲剧。剧中威利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相处的种种不可调和矛盾直接致使威利走上了自杀绝路。
关键词 密勒 《推销员之死》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幻与现实错位的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推销员之死》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宝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169-172,共4页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反映的却都是有关“美国梦”及其梦幻破灭的主题。本文拟从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入手,分析两位主人翁盖茨比和洛曼“美国梦”破灭的社会...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反映的却都是有关“美国梦”及其梦幻破灭的主题。本文拟从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入手,分析两位主人翁盖茨比和洛曼“美国梦”破灭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原因,从而指出盖茨比和洛曼悲剧的实质——梦幻与现实错位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盖茨比 《推销员之死》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艳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156,共3页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经典之作,该书获得了无数奖项,被人们称为20世纪话剧的里程碑。影片《推销员之死》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是由于该作品刻画的是一个小人物悲剧性的一生,揭露出了"美国梦"的瑕疵,成为西...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经典之作,该书获得了无数奖项,被人们称为20世纪话剧的里程碑。影片《推销员之死》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是由于该作品刻画的是一个小人物悲剧性的一生,揭露出了"美国梦"的瑕疵,成为西方现代悲剧的典范,反映出了小人物的命运在当时美国社会的压制下是不堪一击的,揭示繁荣背后美国现实的弊端。本文通过对电影《推销员之死》主题思想以及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领会该电影的艺术悲剧特色,阐明悲剧的魅力在于肯定人的尊严及其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艺术 悲剧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俄狄浦斯主题
10
作者 任宏炜 马茁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7-108,共2页
电影《推销员之死》是根据美国著名戏剧作家阿瑟·密勒创作的同名戏剧拍摄的。它对美国的社会及家庭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电影通过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的悲剧故事所演绎的古老的俄狄浦斯主题更是作品探讨的核心问... 电影《推销员之死》是根据美国著名戏剧作家阿瑟·密勒创作的同名戏剧拍摄的。它对美国的社会及家庭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电影通过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的悲剧故事所演绎的古老的俄狄浦斯主题更是作品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洛曼一家父子关系、弟兄关系和其他符合这一模式的社会关系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来阐释其俄狄浦斯主题,并探讨植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俄狄浦斯主题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推销员之死》中洛曼一家的悲剧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丹强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48-150,共3页
影片《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上映后被解读出不同的主题含义,有人说是美国梦的破灭,有人说是犹太性的异化,也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这部作品主要展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是无论怎样解读... 影片《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上映后被解读出不同的主题含义,有人说是美国梦的破灭,有人说是犹太性的异化,也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这部作品主要展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是无论怎样解读,《推销员之死》这部影片的视觉、情感或者是制作方式等都为大众带来了巨大震撼。可以说《销售员之死》在美国电影史上、在美国的现代戏剧中以及在现代社会学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本文也鉴于此对该影片中的悲剧主题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悲剧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利·罗曼和他的社会环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甄荣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推销员之死》是经典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威利·罗曼受到扭曲的美国梦的欺骗,最终走向悲剧性的死亡。他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底层,妄图用生命的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资本主义体制却要求一个人要像机器那... 《推销员之死》是经典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威利·罗曼受到扭曲的美国梦的欺骗,最终走向悲剧性的死亡。他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底层,妄图用生命的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资本主义体制却要求一个人要像机器那样,只有工作,没有思想,从而剥夺了人的人性的一面。这正是导致威利由失望走向绝望进而走向死亡的根源所在,所以该剧是对他所处社会时代的一种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利·罗曼 社会环境 《推销员之死》 人生价值 美国 悲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经济学
13
作者 伊东光晴 胡天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3年第13期1-8,共8页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学的关系谁都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莫大的影响,可是经济学却很少把这一问题作为主要的内容加以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补充的内容来处理。然而,如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经济的逻辑上加以分析,却是一...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学的关系谁都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莫大的影响,可是经济学却很少把这一问题作为主要的内容加以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补充的内容来处理。然而,如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经济的逻辑上加以分析,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本身的逻辑。而这种逻辑正在向什么方向进行?在这一方向上的将来前景如何?会出现何种危险?这些都是在考虑经济时不能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时 生物工艺学 生命科学 技术进步 发展阶段 环济 计量技术 生产率提高 《推销员之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瑟·密勒的戏剧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继德 《山东外语教学》 1986年第2期4-8,共5页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美国当代举足轻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的剧本《黎明的荣誉》(Honors at Dawn,1936)和《他们也站起来了》(They Also Arise,1938)均获霍普伍德戏剧奖。一九四四年上演的《鸿运高照的人》(The Man...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美国当代举足轻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的剧本《黎明的荣誉》(Honors at Dawn,1936)和《他们也站起来了》(They Also Arise,1938)均获霍普伍德戏剧奖。一九四四年上演的《鸿运高照的人》(The Man Who Had All the Luck)使他第一次涉足百老汇。不久,《全是我的儿子》(All My Sons,1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观 密勒 阿瑟 戏剧奖 戏剧理论 《推销员之死》 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集 社会问题剧 西方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艺术生命力的探询──关于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随感
15
作者 范玉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艺术生命力 北京人艺 观众 现实主义 中国话剧 戏剧 戏曲表演 演剧 知识分子 《推销员之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
16
作者 王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1,103,共3页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王韬17世纪时,西班牙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在《变化的想象》那首十四行诗里曾经这样写道:“梦是戏剧的演出人,在他架设于风的舞台上,他往往穿着美丽的黑影。”英国...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王韬17世纪时,西班牙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在《变化的想象》那首十四行诗里曾经这样写道:“梦是戏剧的演出人,在他架设于风的舞台上,他往往穿着美丽的黑影。”英国人艾迪生在18世纪时说得更明确:“在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国戏剧 戏剧史 《送冰的人来了》 “梦” 尤金·奥尼尔 《推销员之死》 《天边外》 田纳西·威廉斯 “美国梦” 《玻璃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于尘世的阿瑟·米勒
17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5,共1页
米勒被美国某些右翼评论家视为“一个被悲剧所迷惑的马克思主义者”。左派知识分子却赞扬他是“美国社会的良心”。米勒本人只是一再坚称:“戏剧要对社会负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美国 知识分子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剧作家 戏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GONNA的现状
18
作者 邬发琴 《外国语文》 1984年第4期48-49,共2页
GONNA一词见于英语中已有数十年了。它的发展、近况如何?笔者想就自己的管见,作一初浅介绍。GONNA被普遍使用来表示"将来"概念,已成为不少美国人的口头禅。在他们的交谈中,很少说I will(shall)干什么,更多的是说I’m gonna干... GONNA一词见于英语中已有数十年了。它的发展、近况如何?笔者想就自己的管见,作一初浅介绍。GONNA被普遍使用来表示"将来"概念,已成为不少美国人的口头禅。在他们的交谈中,很少说I will(shall)干什么,更多的是说I’m gonna干什么。讲gonna的人,有用词考究的教授,有口若悬河的播音员,有举止庄重的牧师,有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也有正在学习拼读的小朋友。在美国的商店、教堂和学校里,从电影、电视和广播中,都可以听到人们讲gonna。此词的口头使用十分广泛,大有取代shall和w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 《推销员之死》 GONNA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著能改成名片吗——美国七位文坛名将谈改编
19
作者 壬云珍 《电影文学》 1988年第6期72-73,共2页
问:有一种说法: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形象总是高于电影里的主角。米勒先生,您的好几部剧都被搬上了银幕,您认为呈现在银幕上的东西能象在戏院里演出那样严肃吗?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对待电影也可以是严肃的。但我党得... 问:有一种说法: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形象总是高于电影里的主角。米勒先生,您的好几部剧都被搬上了银幕,您认为呈现在银幕上的东西能象在戏院里演出那样严肃吗?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对待电影也可以是严肃的。但我党得你可以为了休息去看电影,你可以从电影中的这里或那里寻求到些许刺激,消磨两小时,甚至还可以将整个故事三言两语地写在卡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改编 文坛 美国 名片 名著 主人公形象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龙”到人的尝试——访老年“末代皇帝”朱旭
20
作者 田耘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3-33,共1页
“人家几位把皇帝宝座坐够了,到蹲‘笆篱子’的时候轮到我了!”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采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末代皇帝》中“老年溥仪”扮演者朱旭时,他打趣说的一段话。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从23集开始,朱旭出演了苏联... “人家几位把皇帝宝座坐够了,到蹲‘笆篱子’的时候轮到我了!”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采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末代皇帝》中“老年溥仪”扮演者朱旭时,他打趣说的一段话。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从23集开始,朱旭出演了苏联红军的俘虏、后被送到东京军事法庭上作证的老年溥仪。朱旭从五二年就成为北京人艺演员,开始了粉墨生涯,创造过许多身份不同、心理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如《武则天》中唐高宗、《蔡文姬》中左贤王、《悭吝人》中雅克、《推销员之死》中查利、《咸亨酒店》中阿Q、《屠夫中博克勤、《清君入瓮》中路西欧等,都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代皇帝 朱旭 粉墨生涯 左贤王 扮演者 悭吝人 北京人艺 《推销员之死》 蔡文姬 苏联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