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身份的真相:奈保尔的《抵达之谜》及其认知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德旭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50,共6页
《抵达之谜》展现了奈保尔在英国多元文化主义时期对“他者”身份真相的探求。小说引导读者体认两种真相:一方面,通过移民主人公对英格兰反复的错误认知行为,奈保尔暗示殖民主义施加于被殖民者的认知暴力;另一方面,通过主人公对英国人... 《抵达之谜》展现了奈保尔在英国多元文化主义时期对“他者”身份真相的探求。小说引导读者体认两种真相:一方面,通过移民主人公对英格兰反复的错误认知行为,奈保尔暗示殖民主义施加于被殖民者的认知暴力;另一方面,通过主人公对英国人的渐进式认知,小说揭示了撒切尔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重振英国国民身份这一政策的意识形态性,展示了白人“自我”与移民“他者”之间的身份联结,借此打破了后殖民解读中常见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认知模式 他者 国民身份 《抵达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流亡者——从后殖民主义视野解读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贵明 韩伟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91,共4页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这 部 小 说中 和 现 实 中的 文 化 心 理,同 时通 过 与 赛义 德 等 其 他后 殖 民 主 义文 化 理 论 家观 点 的 比 较,阐 述奈 保 尔 的 文化 世 界 观 ,即 西 方 的先 进 文 化 不一 定总 是表 现 为殖 民性 ,积 极的 “流 放 ”以吸 收 西方 先进 文 化有 利于 第 三世 界文 化 、乃至 世 界文 化的 发 展和 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流放 奈保尔 赛义德 文化世界观 《抵达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保尔《抵达之谜》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3-59,共7页
在当今全球范围下的生态危机中,批评家和作家们试图以生态批评为媒介,抨击人类以往施加在生态系统上的桎梏,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绿色、原始的地球。作为后殖民作家群体代表人物的奈保尔在追寻文化身份的旅途中肩负着还原自我、定位自我的... 在当今全球范围下的生态危机中,批评家和作家们试图以生态批评为媒介,抨击人类以往施加在生态系统上的桎梏,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绿色、原始的地球。作为后殖民作家群体代表人物的奈保尔在追寻文化身份的旅途中肩负着还原自我、定位自我的相同使命,他犀利地刻画了殖民地居民在殖民者撤离之后寻找、还原自我的心灵旅程。《抵达之谜》中奈保尔展现出的安宁静雅的简单生活观、失衡环境中的生态整体观和敬重动物的万物平等观三方面,体现出作家所表现出的生态意识和对宗主国自然风貌的生态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抵达之谜》 自然界 生态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保尔《抵达之谜》中杂糅视觉体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纯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99-102,共4页
印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通过对杂糅视觉体验的不断思考,获得了一种既是感官体验又是心理经验的,既源于真切感受又源于潜在记忆的新型叙事。本文对书中所着力凸现的三种特殊观看方式———技术性观视、陌生人观视、经验式... 印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通过对杂糅视觉体验的不断思考,获得了一种既是感官体验又是心理经验的,既源于真切感受又源于潜在记忆的新型叙事。本文对书中所着力凸现的三种特殊观看方式———技术性观视、陌生人观视、经验式观视进行了逐一的论述,进而展示其杂糅视觉体验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抵达之谜》 杂糅的视觉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抵达之谜》形式之谜 被引量:1
5
作者 聂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英国当代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成熟之作《抵达之谜》记录了他在"古老的英格兰心脏"十年生活的感知,包含了作者对文化自觉的认识,标志着作者从边缘走向中心,"抵达"了英国文学经典的行列。本论文关注《抵达之谜》独特的... 英国当代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成熟之作《抵达之谜》记录了他在"古老的英格兰心脏"十年生活的感知,包含了作者对文化自觉的认识,标志着作者从边缘走向中心,"抵达"了英国文学经典的行列。本论文关注《抵达之谜》独特的创作技巧,从形式上阐释作品的内涵。首先,《抵达之谜》模糊了传记、随笔与小说的界限,呈现出文体杂糅的特征。传记因素能真实传达离散者的生活体验,而虚构的特征使得人物和背景的象征意义得以呈现。其次,对同一话题的不断修正从形式上体现了来自殖民地的作家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改变认识的学习过程。同时,奈保尔将绘画艺术转化为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文学想象也使小说具有独特的形式魅力,而作品的环形结构及人物、事件的互见也使《抵达之谜》呈现平衡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抵达之谜》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朝圣: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6
作者 刘须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跨媒介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叙事策略,受到许多当代作家青睐,几乎成为文学作品中跨越文学边界,指涉其他媒介的常见现象。奈保尔在《抵达之谜》中通过跨媒介叙事中的“显性跨媒介指涉”,借用基里科画作的名字,在整部小说里以“抵... “跨媒介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叙事策略,受到许多当代作家青睐,几乎成为文学作品中跨越文学边界,指涉其他媒介的常见现象。奈保尔在《抵达之谜》中通过跨媒介叙事中的“显性跨媒介指涉”,借用基里科画作的名字,在整部小说里以“抵达之谜”作为隐喻,进行独特的“主题化”书写。通过对康斯特布尔和拉斐尔前派画作的“显性跨媒介指涉”、对马蒂斯《粉色裸女》的“隐性跨媒介指涉”,奈保尔使《抵达之谜》中充满着画面的静止美与生活的动态美,从而使语词对人物和景观的描写成为言说的图像。《抵达之谜》是奈保尔精神觉醒的叙事,是作家战胜自我和过去的成长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抵达之谜》 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指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达之谜》中的后殖民主义
7
作者 王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Z期24-26,共3页
生活在20世纪的人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纷争四起、饱经沧桑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以及随后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等影响深远的事件,导致数以万计的人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乡甚至祖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 生活在20世纪的人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纷争四起、饱经沧桑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以及随后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等影响深远的事件,导致数以万计的人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乡甚至祖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感到疏离、缺乏归属感,最终陷入身份危机的困境中。“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达之谜》 殖民地 解构 作家 特立尼达 奈保尔 英国性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达之谜》类型影片的叙事艺术
8
作者 程丽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6-88,共3页
《抵达之谜》是由宋文执导,李现、董博睿等人主演的爱情电影,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一起少女失踪案对四个青年的人生带来的影响,展现出青春期彷徨、困惑、迷茫的特点。《抵达之谜》将悬疑、犯罪等元素引入进来,不同于以往的青春类型影片... 《抵达之谜》是由宋文执导,李现、董博睿等人主演的爱情电影,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一起少女失踪案对四个青年的人生带来的影响,展现出青春期彷徨、困惑、迷茫的特点。《抵达之谜》将悬疑、犯罪等元素引入进来,不同于以往的青春类型影片,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黑色青春”特质,影片描述了一个迷茫的青春期团体和青春的善与恶。本文试从影片的类型、叙事策略、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探究影片的类型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达之谜》 类型融合 影像风格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