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抱朴子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宏武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9,共5页
葛洪虽然曾以“文儒”自许 ,但真正使他扬名后世的 ,却是他在道教领域的不凡成就。与之相应 ,《抱朴子内篇》一直倍受世人重视 ,而对《外篇》的研究却相对冷落。通过对《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进行详细考辨 ,我们认为 :葛洪于晋惠帝太... 葛洪虽然曾以“文儒”自许 ,但真正使他扬名后世的 ,却是他在道教领域的不凡成就。与之相应 ,《抱朴子内篇》一直倍受世人重视 ,而对《外篇》的研究却相对冷落。通过对《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进行详细考辨 ,我们认为 :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 ( 30 2 )开始草创《外篇》 ,经十多年的努力 ,至晋元帝建武元年 ( 317)大体写定 ;他撰写《外篇》的主要目的在于留名、助教、资治 ;《外篇》的思想应以其自述为据 ,属儒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外篇》 成书过程 撰写动机 思想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朴子外篇》所载东晋初年《庚寅诏书》考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宏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抱朴子外篇》所载《庚寅诏书》,是司马睿在东晋建国之初颁发的一份比较重要的诏书。但由于史乏记载,学术界对此了解甚少。通过详细考辨相关文献,可以肯定,其具体颁发时间在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八(庚寅),主要目的是“备百官”,“彰... 《抱朴子外篇》所载《庚寅诏书》,是司马睿在东晋建国之初颁发的一份比较重要的诏书。但由于史乏记载,学术界对此了解甚少。通过详细考辨相关文献,可以肯定,其具体颁发时间在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八(庚寅),主要目的是“备百官”,“彰宪典”,为建立东晋王朝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外篇》 《庚寅诏书》 司马睿 东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洪《抱朴子外篇》概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抱朴内篇》 《文心雕龙》 君臣之道 连珠体 社会作用 《中国通史简编》 “内圣外王” 博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朴子外篇校笺》前言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5-73,共9页
子论从汉到晋特别兴盛,这一方面是子部演为集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子书逐渐式微文集日益发达的显著标志。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就是东晋初年写定的一部杰出子论。全书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 子论从汉到晋特别兴盛,这一方面是子部演为集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子书逐渐式微文集日益发达的显著标志。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就是东晋初年写定的一部杰出子论。全书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分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校笺 文化宝库 文学 词旨 遗产 文集 社会作用 《自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朴子外篇校笺》纠误一则
5
作者 武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抱朴内篇》 20世纪80年代 纠误 《抱朴 道教理论 两晋之际 社会批判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
6
作者 蒋晓丽 野草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79-83,共5页
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蒋晓丽野草自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东西方皆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同是战乱的时代,东西方文学艺术与文学理论却呈现迥异之貌。本文即着重论述这一意味深长的文化现... 战乱中的兴盛与消沉——公元3—6世纪东西文化与文论比较蒋晓丽野草自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东西方皆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然而,同是战乱的时代,东西方文学艺术与文学理论却呈现迥异之貌。本文即着重论述这一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与文论特征。一、民族大迁徙与五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 东西文化 文论 南北朝时期 《古诗十九首》 《诗品》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抱朴子外篇》 笈多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怎样学习和研究《文心雕龙》的——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规划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明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0-63,共4页
我开始阅读《文心雕龙》,记得是在1931年的春天,那时是重庆大学文预料二年级学生。以后断断续续地虽然耗去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和研究院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研讨《文心雕龙》),但由于天资不高,见闻有限,只能识其小者。至今,好些地方... 我开始阅读《文心雕龙》,记得是在1931年的春天,那时是重庆大学文预料二年级学生。以后断断续续地虽然耗去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和研究院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研讨《文心雕龙》),但由于天资不高,见闻有限,只能识其小者。至今,好些地方还没有读懂;特别是上半部,不懂的地方更多。即使对某些篇章和辞句有一知半解,那也很肤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毕业论文 古籍整理 研究院 高等院校 《御览》 重庆 《刘新论》 范文澜 《抱朴子外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