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
陈云昊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
卢燕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
钱理群
吴晓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4
|
|
4
|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
黄万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5
|
新世纪以来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杨扬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
黄万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新世纪的文学期待——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化现象反省 |
杨洪承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8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
张政文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9
|
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 |
陈文新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重构——对建国后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回顾与反思 |
温奉桥
李萌羽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特定视域中的文学史景观——评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
张德明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1 |
2
|
|
12
|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
王纪人
|
《学海》
|
2002 |
1
|
|
13
|
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浅识 |
张吉兵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浅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建设 |
姚楠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5
|
体例严谨、史脉清晰的通俗文学精品教材——评《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
冯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6
|
编撰中国20世纪文学史余谈 |
蒋秀英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7
|
百年学术经典的巡礼与集萃——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
王泽强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8
|
一次触动历史的文学对话——关于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讨论 |
殷国明
范劲
刘晓丽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9 |
1
|
|
19
|
新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评《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 |
高丽琴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以世纪眼光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概述 |
丁虹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