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1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2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被引量:14
3
作者 钱理群 吴晓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又一次自觉的“重写文学史”。 我们这次“重写”,最大特点是,一方面采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为保持全书体例的统一,在具体提法上作了一些变通,称为“新世纪的文学”),并落实到文学史的文本叙述中,可以说,这是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与描述的文学史写作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现象 20世纪 传统文学 张爱玲 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万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的文学史叙述,从而产生文学史叙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径的文学史叙述,由此完成的文学史整合会凸现百年中华民族文学的价值,也会显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语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复华人仲国人认知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20世纪汉语文学史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扬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如果将新世纪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考察,回顾一下这些年重要的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论题。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阶段的史料发掘工作进行小结,同时也能够从文学史研究角度,回眸一下史料搜集、整理工作... 如果将新世纪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考察,回顾一下这些年重要的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论题。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阶段的史料发掘工作进行小结,同时也能够从文学史研究角度,回眸一下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进展对文学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史料发掘 史料搜集 世纪以来 时间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万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与香港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相呼应,以其在全球性背景下开始的多元化进程和雅俗课题上的突破揭示出20世纪后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这些都根本性地拓展了中国内地学术界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思路,使之得以摆脱"中原心态"、"启蒙思路"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遮蔽,建立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学互为参照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重写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的文学期待——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化现象反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100,共7页
文学史建构功能的凸现 ,关键是史家主体意识的弘扬 ;重视文学本体和培养文学素质的文学史 ,才能还原出文学的鲜活 ;而文化视域的对话和交流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文学史新理念和多样叙述方式的构想。文学史有它的过去 ,也有它的未来。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化现象 20世纪 中国 文学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政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21,共5页
2 0世纪中国百年的文学史研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经验实证方法论类型、理论逻辑方法论类型、文化阐释方法论类型。经验实证方法将文学事实何在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对象 ,将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有关文学史知识体系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 2 0世纪中国百年的文学史研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经验实证方法论类型、理论逻辑方法论类型、文化阐释方法论类型。经验实证方法将文学事实何在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对象 ,将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有关文学史知识体系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但却忽视了文学史研究的人文特征 ,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理论逻辑方法将探索文学现象何以存在做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力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理论体系和普遍精神逻辑中找寻寓藏于文学现象背后却又决定着文学发展的各种规律 ,但却常常忽视了文学史的历史复杂性和文学本位性。文化阐释方法将文学史研究判定为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在现时态中相互建构的个体对话过程 ,强调研究主体的个性文化功能和阐释效应 ,但其研究的知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实证方法 理论逻辑方法 文化阐释方法 20世纪 中国 文学史 研究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文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共10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是伴随着新的审美风尚的盛行而展开的,吴文英一路词人因其不合时宜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抑。刘永济则因其特殊的习词和研词经历,始终对吴文英词保持了高度的敬仰。他因独树一帜而备尝了孤独和尴尬的滋味,也有幸...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是伴随着新的审美风尚的盛行而展开的,吴文英一路词人因其不合时宜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抑。刘永济则因其特殊的习词和研词经历,始终对吴文英词保持了高度的敬仰。他因独树一帜而备尝了孤独和尴尬的滋味,也有幸在异域获得了知音。本文以刘永济的吴文英论述为中心,系统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相关事实,以期对吴文英研究和文学史编纂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济 吴文英 20世纪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重构——对建国后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奉桥 李萌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大体经过了两个历史阶段,即50年代的草创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探索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文学史书写的现代性追求和规范,前者体现了"学科"规范,后者体现了有限度的"学理"规范。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大体经过了两个历史阶段,即50年代的草创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探索期。这两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文学史书写的现代性追求和规范,前者体现了"学科"规范,后者体现了有限度的"学理"规范。文学史的书写呼唤着新的现代性理念,那就是建立新的历史观念,新的文学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20世纪 中国 现代文学史 建国后 历史观念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视域中的文学史景观——评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德明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史 王本朝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纪人 《学海》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性" "非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浅识
13
作者 张吉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孔范今主张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治史者应持学理价值的取向,而不是历史价值的取向。孔范今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中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史,描绘了20世纪中国文学结构呈现的开放性大空间特征,多维性特征,以及疏离性特征,等等,并揭示了20世纪中... 孔范今主张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治史者应持学理价值的取向,而不是历史价值的取向。孔范今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中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史,描绘了20世纪中国文学结构呈现的开放性大空间特征,多维性特征,以及疏离性特征,等等,并揭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经历了三次大的回旋的走向。孔范今20世纪文学史论的史学观基础是有别于政治家,或历史家的历史观的文学视野中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范今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建设
14
作者 姚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125,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对原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新组合 ,这是基于文学史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所作的一次主动调整。整合后的名称 ,具有特指性、严密性、客观性与新颖性。这一新的学科建设 ,给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对原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新组合 ,这是基于文学史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所作的一次主动调整。整合后的名称 ,具有特指性、严密性、客观性与新颖性。这一新的学科建设 ,给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在 2 1世纪初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同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20世纪 中国文学史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例严谨、史脉清晰的通俗文学精品教材——评《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15
作者 冯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 通俗文学 文学史 精品教材 20世纪80年代初 严谨 清晰 高教出版社 现代文学 苏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撰中国20世纪文学史余谈
16
作者 蒋秀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5-156,共2页
20世纪,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个波澜壮阔的了不起的时代;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自然应当有它辉煌的篇章。然而,纵观几十年来中国文学史著的出版史,除1958年台湾建设杂志社出版了仅有114页的《近百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陈纪滢著)以外。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中国20世纪 二十世纪 台湾文学 台湾新文学 本体意识 当代文学史 出版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学术经典的巡礼与集萃——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17
作者 王泽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20世纪 中国 文学史 学术论文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触动历史的文学对话——关于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国明 范劲 刘晓丽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2期13-14,共2页
上世纪90年代,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曾经是一个文学研究界热议的话题,引起过不少议论,随之,冠以“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陆续出现,可惜都没有引起较大反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准备不足,尤其在文学史观念上的讨... 上世纪90年代,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曾经是一个文学研究界热议的话题,引起过不少议论,随之,冠以“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陆续出现,可惜都没有引起较大反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准备不足,尤其在文学史观念上的讨论并不充分,尚缺乏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二是资料还有待于挖掘和整理,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用既定观念标准选择和积累起来的文学史资料,显然不足以完成一部好的文学史,等等。不过,我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外文学的对话和沟通并不充分,尚没有创造一种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和语境,能够使我们更为清晰、也更为宏观地了解、梳理和描述中国20世纪文学,用一种更博大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去拥抱文学,因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及其变迁过程本身就是在世界文学怀抱中进行的,其不仅是一个地域文学的例证,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世界文学现象,我相信其展现的特点和魅力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对话 20世纪中国文学 历史 现当代文学史 20世纪文学 世界文学 文学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评《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
19
作者 高丽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独特 史论 眼光 学理 真实 南京师范大学 探究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世纪眼光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概述
20
作者 丁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145-145,共1页
以世纪眼光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概述丁虹中山大学黄修己教授主持的广东省“九五”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于5月底在西江大学召开,吴重阳、许志英、杨鼎川等来自北京、南京和省... 以世纪眼光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概述丁虹中山大学黄修己教授主持的广东省“九五”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于5月底在西江大学召开,吴重阳、许志英、杨鼎川等来自北京、南京和省内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后学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重写文学史 教材编写 中国文学史 研讨会 黄修己 社会转型 文化转型 社会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