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任安书》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生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太史公是官名,司马迁出仕是由于父亲的保举;司马迁与李陵交往始于太初二年之前,司马迁遭祸是因为武帝的私欲、多疑和喜怒无常;征和二年,《史记》已基本完成;《史记》创作主要集中在司马迁受刑以后的七八年间,作者始终坚持作史"至... 太史公是官名,司马迁出仕是由于父亲的保举;司马迁与李陵交往始于太初二年之前,司马迁遭祸是因为武帝的私欲、多疑和喜怒无常;征和二年,《史记》已基本完成;《史记》创作主要集中在司马迁受刑以后的七八年间,作者始终坚持作史"至太初而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周堂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篇著名的书信体散文,学术界认为它们多有相同。本文认为它们的相同是表面的、形式上的,而在思想感情、主旨意图、语言风格等内在本质方面是不同的,并从作者各自的性格方...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篇著名的书信体散文,学术界认为它们多有相同。本文认为它们的相同是表面的、形式上的,而在思想感情、主旨意图、语言风格等内在本质方面是不同的,并从作者各自的性格方面分析了两信不同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孙会宗书》 《报任安书》 比较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报任安书》词语训注补正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8-183,共6页
汉代司马迁的古文名篇《报任安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分歧或错误。结合古代汉语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辨析和厘正文中5条词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报任安书》 词语 训注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写作时间考
4
作者 李建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18,共1页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以汉武帝的行程来考证《报任安书》作于太始四年(前93年)(《王国维全集》第四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3页),缺乏文本的内证,而且《报任安书》中武帝部分行程只是计划,而计划行程会发生改变,并不足以...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以汉武帝的行程来考证《报任安书》作于太始四年(前93年)(《王国维全集》第四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3页),缺乏文本的内证,而且《报任安书》中武帝部分行程只是计划,而计划行程会发生改变,并不足以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写作时间 太史公 行年考 王国维 汉武帝 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议不可对”解
5
作者 熊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8-158,共1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许多大、中学教材和文学作品选集常选的名篇。各选家对“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中的“议不可对”有着种种解释,现择举其中几种:(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中册,北京...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许多大、中学教材和文学作品选集常选的名篇。各选家对“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中的“议不可对”有着种种解释,现择举其中几种:(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中册,北京出版社,1981年):“议不可对,与‘势不可人’一样,都指即使是象征性的刑罚也不能接受。议:指吏议,法官的审讯和判决。”(2)朱振家编《古代汉语》(修订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即使用木头削成狱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古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文学作品 中学教材 司马迁 郭锡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的完整解读
6
作者 曹茂昌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48,共2页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是我们现在仅见的除了《史记》以外的司马迁的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司马迁直抒胸臆披露心声的作品。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是我们现在仅见的除了《史记》以外的司马迁的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司马迁直抒胸臆披露心声的作品。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解读 司马迁 《史记》 直抒胸臆 李陵之祸 中书令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语言研究
7
作者 张猛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81-81,共1页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两句"互文",突出司马迁一生不同流俗;"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发愤"应作词组"发泄愤懑"解,解释成"决心努力"不妥...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两句"互文",突出司马迁一生不同流俗;"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发愤"应作词组"发泄愤懑"解,解释成"决心努力"不妥;"曼辞以自饰"的"曼",通"谩","谩辞"指"骗人的话",并非"动听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词语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的思想创新
8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司马迁 人生观 生死价值观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雪耻意识与《史记》的创作——读《报任安书》 被引量:2
9
作者 聂鸿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48岁时,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象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48岁时,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象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耻辱”(《论语·学而》)。孟子也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意识 《史记》 司马迁 《报任安书》 腐刑 李陵 耻辱感 诬罔 论语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金造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95-98,共4页
(一)“究天人之际”一语的义训 《史记·太史公自叙》自述其著书旨趣是绍法《春秋》,拨乱反正。其方法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其行事”。《汉书·司马迁传》载其《报任安书》,述其作《史记》也... (一)“究天人之际”一语的义训 《史记·太史公自叙》自述其著书旨趣是绍法《春秋》,拨乱反正。其方法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其行事”。《汉书·司马迁传》载其《报任安书》,述其作《史记》也说“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史记,论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凡百三十篇”,意与《太史公自叙》所说相同。但此《报任安书》下文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究天人之际 《报任安书》 天道 见盛观衰 原始察终 自叙 《史记》 五臣 义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注释商榷二则——“与”“负”
11
作者 侯志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报任安书》 注释 “与” 中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12
作者 范冬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1,共4页
一、教材分析 《报任安书》是现行多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这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了自己... 一、教材分析 《报任安书》是现行多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这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与众不同的生死观和卓越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价值。《报任安书》是我们了解司马迁及《史记》少有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教学设计 实验教科书 司马迁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李陵之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的审美内涵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昌元 黄加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审美内涵 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并非作于太始四年考
14
作者 何世华 《人文杂志》 1982年第6期89-91,共3页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对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关于这封信的写作年代,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考定在汉武帝太始四年。王国维说:“案公报益州刺史任安书在是岁(按指太始四年)十一月。《汉书·武帝纪》是岁春三...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对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关于这封信的写作年代,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考定在汉武帝太始四年。王国维说:“案公报益州刺史任安书在是岁(按指太始四年)十一月。《汉书·武帝纪》是岁春三月,行幸太山;夏四月,幸不其;五月还,幸建章宫。书所云‘会东从上来’者也。又冬十二月,行幸雍,祠五。书所云‘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者也。是报任安书作于是冬十一月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太子 汉武帝 王国维 行幸 江充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元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任安书》写作年代辨
15
作者 黄振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5-59,共5页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名作。在研究司马迁晚期思想方面,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未能就其写作年代作出确论。 《汉书》的作者班固和《昭明文选》的编者肖统等,都主张司马迁作《报任安...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名作。在研究司马迁晚期思想方面,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未能就其写作年代作出确论。 《汉书》的作者班固和《昭明文选》的编者肖统等,都主张司马迁作《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是在任安从益州刺史任上因罪下狱之后。隋、唐、宋、元各代学者均未对比说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写作年代 司马迁 《史记》 《昭明文选》 《汉书》 晚期思想 提出异议 益州 班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亘古男儿一子长 隐忍著书雪前耻——《报任安书》(节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6
作者 颜碧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48,共3页
【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遭辱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从而丰富心灵体验,增进自身文化底蕴,提升审美能力,为进一步鉴赏研读其他文学作品奠定基础。【教学流程】
关键词 课时教学设计 《报任安书》 节选 著书 隐忍 教学目标 心灵体验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司马迁《报任安书》
17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司马廷 悲剧 生平 人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
18
作者 刘朝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2X期58-61,57,共5页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刘朝兴公元前二世纪至一世纪,当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业已衷衰落式徽以后,在世界东方的中国,黄河文明却仍然保持着雄健发展的势头。以文学艺术和历史科学而沦,继《诗经》、《楚辞》、诸子... 忧愤深广的撼世之作──《报任安书》赏析刘朝兴公元前二世纪至一世纪,当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业已衷衰落式徽以后,在世界东方的中国,黄河文明却仍然保持着雄健发展的势头。以文学艺术和历史科学而沦,继《诗经》、《楚辞》、诸子散文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创作的绚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史记》 《太史公自序》 道德文章 文心雕龙 古圣先贤 人格力量 发愤著书 李陵之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来可泓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来可泓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全书十章,三十七万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思想发展的高度评述司马迁家世、师承、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 《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张大可先生《司马迁评传》来可泓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全书十章,三十七万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思想发展的高度评述司马迁家世、师承、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升华轨迹,叙事与考证兼备,继承与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研究 最新成果 《太史公自序》 评传 司马迁思想 李陵之祸 王国维 藏之名山 《报任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生年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强 卢梦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生年 《报任安书》 景帝中五年 武帝建元六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