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与表达:电影《抓娃娃》中古典音乐的创新呈现
1
作者 李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电影《抓娃娃》以伪装与现实交叠的双层世界为宏观叙事背景,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外形包裹沉重教育议题,借助音乐隐喻展现对当代社会“苦难式”“鸡娃式”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文章立足于音乐隐喻视角,通过剖析《抓娃娃》中拉赫玛尼诺夫... 电影《抓娃娃》以伪装与现实交叠的双层世界为宏观叙事背景,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外形包裹沉重教育议题,借助音乐隐喻展现对当代社会“苦难式”“鸡娃式”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文章立足于音乐隐喻视角,通过剖析《抓娃娃》中拉赫玛尼诺夫、德沃夏克的经典音乐作品来探讨古典音乐应用对电影的积极作用以及蕴含意义,阐述影片中音乐隐喻的实质内涵。基于此,进一步思考电影《抓娃娃》创新式的叙事表达策略,有利于为国产电影在内容创新与形式探索上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音乐隐喻 古典音乐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剧电影《抓娃娃》的叙事风格、视听语言及社会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 药丽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抓娃娃》是一部融合了荒诞与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通过夸张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探讨了教育焦虑、家庭期望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冲突。影片的线性叙事结构和逻辑性推理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同时,其视听语言的运用,如色彩、镜头、音乐等,... 《抓娃娃》是一部融合了荒诞与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通过夸张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探讨了教育焦虑、家庭期望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冲突。影片的线性叙事结构和逻辑性推理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同时,其视听语言的运用,如色彩、镜头、音乐等,为叙事增添了情感深度。影片剖析了社会阶层与教育观念、个体自由与家庭控制、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引发观众对教育、成长和个体自由的思考。影片呼吁尊重个体差异,追求个人价值,并在教育中寻找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喜剧电影 叙事风格 视听语言 社会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域下电影《抓娃娃》的凝视艺术与叙事方式研究
3
作者 安妮 杨丽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起源于19世纪的结构主义,关注结构与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对影视艺术的分析中催生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立足于结构主义的理论和观念,喜剧电影《抓娃娃》中呈现的父与子的凝视与反凝视以及观众对作品的外界凝视是对传统时代教育观... 起源于19世纪的结构主义,关注结构与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对影视艺术的分析中催生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立足于结构主义的理论和观念,喜剧电影《抓娃娃》中呈现的父与子的凝视与反凝视以及观众对作品的外界凝视是对传统时代教育观念的再思考,针对该电影对立叙事、符号叙事和空间叙事方式的探讨,为喜剧电影叙事框架和叙事模式的生成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抓娃娃》 凝视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娃娃》:喜剧电影的创作转型、语言风格与叙事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刁志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102,共5页
《抓娃娃》将幽默与讽刺交织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在现实题材与荒诞元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影片运用荒诞的情节和精心的设定,提升剧情的戏剧张力和视觉观赏性,赋予影片各种元素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象并剖析了人... 《抓娃娃》将幽默与讽刺交织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在现实题材与荒诞元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影片运用荒诞的情节和精心的设定,提升剧情的戏剧张力和视觉观赏性,赋予影片各种元素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象并剖析了人性的复杂特点。影片还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并进一步激发观众对于人生哲理、教育意义以及个人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开心麻花 喜剧电影 喜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娃娃》:“三元辩证法”下的空间叙事探索
5
作者 钟磊 蔡佳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5-139,共5页
国产电影《抓娃娃》以马继业的成长为故事线索,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空间叙事框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探索电影叙事通过呈现马继业家的两个家庭空间,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建构的物质化空间... 国产电影《抓娃娃》以马继业的成长为故事线索,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空间叙事框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探索电影叙事通过呈现马继业家的两个家庭空间,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建构的物质化空间形成了对教育实践的对比。影片借助具有符号和象征性的元素勾勒出精神空间,增强电影叙事深度和复杂性的同时,通过人物与秩序的对抗、自我身份认同的构建来形成社会空间,展现了主角在家庭、社会及个人内心世界中的复杂情感和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叙事 三元辩证法 《抓娃娃》 电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冕与差异:《抓娃娃》的喜剧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煦函 刘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3-157,共5页
开心麻花的新作《抓娃娃》围绕家庭教育的社会议题讲述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影片创造一个充满狂欢气息的叙事空间,在其中,人物的等级秩序与身份位置得到微妙的重组。影片的喜剧机制可以视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对富人的脱冕,对视点... 开心麻花的新作《抓娃娃》围绕家庭教育的社会议题讲述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影片创造一个充满狂欢气息的叙事空间,在其中,人物的等级秩序与身份位置得到微妙的重组。影片的喜剧机制可以视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对富人的脱冕,对视点的差异化处理,对“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的脱冕。同时,影片还对“望子成龙”以及由之衍生而来的种种社会症结进行辛辣的讽刺,并以此回应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的种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狂欢 加冕/脱冕 开心麻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开心麻花电影——以《抓娃娃》和《驴得水》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淘 熊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5-148,162,共5页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之一,它重视人的存在、肯定人的主动性,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开心麻花出品的系列电影处处体现出一种荒诞美学,使其有别于同期的国产喜剧,具有解读的多义性。而《驴得水》和《抓娃娃》两部影片既...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之一,它重视人的存在、肯定人的主动性,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开心麻花出品的系列电影处处体现出一种荒诞美学,使其有别于同期的国产喜剧,具有解读的多义性。而《驴得水》和《抓娃娃》两部影片既直观地勾勒了世界的荒诞,又蕴含着萨特式“他人即地狱”的焦虑痛苦,这与存在主义哲学观念不谋而合。基于此,从存在的迷茫、存在的危机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三个方面,深刻挖掘电影中的存在主义美学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开心麻花电影 《抓娃娃》 萨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教育喜剧中“父”的操控与失控——基于《抓娃娃》和《学爸》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孟浩军 梁楚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0-65,共6页
2023年和2024年暑期档先后上映了两部反映我国“教育内卷、鸡娃焦虑”的影片《学爸》和《抓娃娃》,引发观众热议。两部影片同为喜剧类型,都选择了父亲作为第一叙事视角,有别于以往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两部影片不仅敏锐地捕捉... 2023年和2024年暑期档先后上映了两部反映我国“教育内卷、鸡娃焦虑”的影片《学爸》和《抓娃娃》,引发观众热议。两部影片同为喜剧类型,都选择了父亲作为第一叙事视角,有别于以往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两部影片不仅敏锐地捕捉到当下亲子教育的痛点难点,令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情,也深刻反映出“拼爹时代”父亲们的挣扎、无奈与失落。《学爸》和《抓娃娃》采取不同表现手法,呈现了富爸爸和穷爸爸的殊途同归。在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面前,爸爸们一方面试图维护传统伦理和一家之主的尊严,另一方面遭遇着Z世代孩子独立自主觉醒意识的挑战,他们面对的是中国式父权逐渐式微、旁落甚至崩塌的悲剧。两部电影为家庭题材电影呈现新时代亲子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父权形象 代际冲突 《学爸》 《抓娃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