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些照亮我们生命的光——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被引量:2
1
作者 易舫 李小乐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Z1期204-205,共2页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的代表作,小说聚焦法国女孩和德国少年的人生轨迹,探索人类本性和科技的两面性。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小说内容,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模式以及语言特色,揭示小说蕴含的反思科技、控诉...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的代表作,小说聚焦法国女孩和德国少年的人生轨迹,探索人类本性和科技的两面性。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小说内容,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模式以及语言特色,揭示小说蕴含的反思科技、控诉战争、讴歌人性的真与善等多重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安东尼·多尔 战争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成像自动调光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萧村 王惠林 +4 位作者 杨甜甜 林时尧 刘吉龙 贺剑 周云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侦察视频帧间、行间图像亮度对比度差异,再经地面情报处理单元匀光匀色处理后,获得图像对比度均匀、一致的对地扫描连续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对大差异场景图像进行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平均梯度以及信息熵值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整体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为后续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跟踪、拼接等情报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系统 扫描成像 自动调 对比度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 杨晨晨 +2 位作者 杨耿煌 段海龙 邓靖威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检测在复杂背景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特征融合机制,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路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其次,在颈部网络...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检测在复杂背景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特征融合机制,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路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其次,在颈部网络引入上下文聚合模块,使用不同空洞卷积速率的空洞卷积获取不同感受野的上下文信息,帮助模型更精准地识别微小目标,进而提升模型的目标检测性能;最后,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并不断调试其权重因子,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8算法检测网络相比,本文算法的召回率和平均精确度均值分别提高了10.4%、1.8%,检测帧率达到270 fps,保证了实时检测和后续部署的轻量化要求,改进后的算法能在复杂背景下对光伏电池的缺陷进行鲁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电池 缺陷检测 YOLOv8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风 李青博 +1 位作者 张博洋 黄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6,共9页
针对光伏功率预测中未充分考虑光伏功率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NP)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互信息法筛选出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因素,利用NP模型对光伏功率建模得到光伏功率的季节性与... 针对光伏功率预测中未充分考虑光伏功率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NP)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互信息法筛选出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因素,利用NP模型对光伏功率建模得到光伏功率的季节性与趋势特征,将季节性与趋势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其次,采用改进残差网络(ResNet)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建立NP-ResNet-BiGRU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并完成光伏功率预测。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方法,所提方法的MAE至少提升7.44%,RMSE至少提升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发电 预测 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Neural-Proph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智 蒋青芳 +7 位作者 刘树通 田少乾 朱凌云 刘显著 于佳鑫 赵建彤 姚海峰 董科研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51,共23页
激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小尺寸、抗干扰和保密性好等优势,具备实现空间信息网络高速传输和安全运行的关键能力。本世纪以来,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在实现组网过程中所... 激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小尺寸、抗干扰和保密性好等优势,具备实现空间信息网络高速传输和安全运行的关键能力。本世纪以来,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在实现组网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一点对多点同时激光通信、节点内多路信号全光交换与转发、节点动态随遇接入、网络动态拓扑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众多演示验证实验,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投入应用。本文在对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激光通信组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卫星星座、卫星中继和航空网络等领域中激光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国内相关研究技术方案、实验验证情况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激通信 通信组网 空间网络 一点对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数据扩充和LSTNet的户用光伏发电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媛媛 尹有鹏 +3 位作者 籍宏震 张立志 曹成军 叶宇轩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整县光伏政策促使小容量屋顶光伏急剧增长,实现屋顶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是分析海量细粒户用光伏电站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前提。然而,屋顶分布式光伏在原有波动性的基础上存在小容量、分散式、离线式经营的特点,同时缺乏准... 整县光伏政策促使小容量屋顶光伏急剧增长,实现屋顶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是分析海量细粒户用光伏电站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前提。然而,屋顶分布式光伏在原有波动性的基础上存在小容量、分散式、离线式经营的特点,同时缺乏准确的气象数据,使得光伏功率预测异常复杂。为此,文章在有限数据下纵向地从光伏系统历史功率数据中搜索相似样本,横向地收集相邻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功率数据,实现双向数据扩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光伏发电预测对于一些关键输入特征的依赖;在此基础上借助LSTNet(Long-and Short-term Time-series Network)神经网络的短期局部特征捕捉、长期时序信息强化、周期线性成分提取功能实现光伏功率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缺乏重要辐照数据的情况下,所提模型仍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县 伏发电 短期功率预测 双向数据扩充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扣刺预处理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莹 赵璞 刘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口腔白斑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ALA-PDT治疗,试验组先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再接受常规ALA-PD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分型,测量病损面积,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单位面积病损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等,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对两组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共纳入患者11例,对照组共纳入患者1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和36.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4.5%和57.9%,无缓解率分别为0%和5%;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分别为100%和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1,P=0.456)。试验组和对照组单位面积病损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9.05±5.74)min/cm^(2)和(21.38±15.44)min/cm^(2),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2.36±0.67)次和(3.58±1.57)次,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t=-2.932,P<0.05)。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再次证实预处理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间(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针扣刺预处理并没有增加ALA-PDT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细针扣刺预处理后行常规ALA-PDT对于口腔白斑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节约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动力治疗 细针扣刺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况下半透明光伏液流窗电热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8
作者 朱丽 王鹏 霍玉佼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6-493,共8页
基于透光光伏组件与液流腔的集成设计,对制冷工况下光伏液流窗于0°、15°、30°倾角下的电热性能进行室外实验测试,以光伏中空窗为参考,对液流腔进水温度为25℃、流量为0.4 L/min时两者的性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基于透光光伏组件与液流腔的集成设计,对制冷工况下光伏液流窗于0°、15°、30°倾角下的电热性能进行室外实验测试,以光伏中空窗为参考,对液流腔进水温度为25℃、流量为0.4 L/min时两者的性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光伏液流窗的隔热性能显著优于光伏中空窗。当太阳辐照度达到620~630 W/m^(2),室外环境温度为38~39℃时,光伏液流窗和光伏中空窗室内侧表面温度分别平均低于室外环境温度9.5℃和高于室外温度1℃;不同倾角下,通过光伏中空窗直接进入室内的瞬时热量明显更高。倾角为30°时,太阳辐照度为640~650 W/m^(2),室内外环境温差为9~10℃工况下,通过光伏中空窗直接进入室内的瞬时热量均值为9.5 J,约为液流窗的33倍;室内制冷工况下,光伏中空窗电池工作温度分布在24.9~27.3℃区间,当液流窗进液温度接近夏季市政供水温度25℃时,无法有效为太阳电池降温,应考虑进一步对市政供水进行冷却或采用温度更低的空调冷凝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发电 窗户 伏建筑一体化 热工性能 伏液流窗 对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分析与提高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密 齐予 +3 位作者 易亨瑜 尚建力 黄吉金 匡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激光无线传能的距离不够远、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次提出了以掺Yb光纤激光器为光源、InGaAs光伏电池为光电转换模块,同时使用激光中继技术以实现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技术路线。根据激光无线传能的工作流程,调研了激光产生、传输、接收和光电转换等流程的效率,在忽略天气状况、跟踪瞄准误差和激光强度不均匀等因素的前提下推算出使用激光对相距60 km的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电-激光-电的转换效率)可达11%~14%。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进行定量计算的公开文献。同时,对提高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未来开展高功率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技术研究和设计激光无线传能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伏电池 电转换效率 中继技术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光照环境下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向红 钟志伟 +2 位作者 刘丰宇 吴建峰 吴昕怡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光流法假设条件严格,对光照条件、载体机动敏感。为了提高光流法特征跟踪和匹配的稳定性,提高视觉惯性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预积分和自适应特征权重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在传统预积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惯性元件的比例因子... 光流法假设条件严格,对光照条件、载体机动敏感。为了提高光流法特征跟踪和匹配的稳定性,提高视觉惯性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预积分和自适应特征权重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在传统预积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惯性元件的比例因子和非正交误差,通过精细预积分得到关键帧之间的位姿变化量;其次,用其辅助光流金字塔的跟踪迭代,减少匹配搜索时间并减少特征点误匹配概率。最后,基于特征匹配置信度的差异,利用所设计的特征权重在滑窗内自适应地融合多传感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EuRoC数据集中,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剔除特征错误匹配;在实际实验中,相较于R-VIO、MSCKF和VINS-Mono算法,所提方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减小了68.39%、59.06%和29.89%,证明其在各种环境下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惯性 流跟踪 自适应权重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光伏温室温度预测与环境监控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海涛 招兴业 +1 位作者 陆剑锋 王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针对大型温室群普遍存在耗能高、监测困难及温度调控滞后等问题,设计集光伏发电、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和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技术于一体的温室监控系统。根据广西桂南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Ecotect仿真得出屋顶光伏组件覆盖率在25%或33%时可... 针对大型温室群普遍存在耗能高、监测困难及温度调控滞后等问题,设计集光伏发电、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和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技术于一体的温室监控系统。根据广西桂南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Ecotect仿真得出屋顶光伏组件覆盖率在25%或33%时可兼顾光伏发电和温室内部采光效果。监控系统利用LoRa和NB—IoT技术混合组网实现环境参数的无线采集,上位机结合云平台及物联网技术对温室环境进行远程监控,并运用采集数据训练WOA—LSTM模型为温度预测提供支撑。测试表明,系统通信距离在500 m内,丢包率不超过3%,满足大型温室群对环境信息采集和稳定传输的需求,温度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76℃、0.367℃,可为温度预测和提前调控提供参考。该系统能够实现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温度预测与调控,可为进一步提高温室种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温室 监控系统 温度预测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 无线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点热光效应的点热源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梅 白鑫 +2 位作者 王嘉诚 周小彤 王志明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传统点热源温度测量方法包括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和红外测温等,但它们通常存在体积较大、响应速度较慢或难以实现微小区域精确测量的局限性。为此,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光波导交叉结点和热光效应的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小尺寸点热源的非... 传统点热源温度测量方法包括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和红外测温等,但它们通常存在体积较大、响应速度较慢或难以实现微小区域精确测量的局限性。为此,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光波导交叉结点和热光效应的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小尺寸点热源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采用3D打印法制备了不同形态的光敏树脂结点,激光照射在结点交叉处,结点将激光分散到其分支结构上;氧化铝陶瓷加热片作为点热源提供小范围恒定温度,利用可调压电源实现对其温度的调节。加热片散发的热量改变结点材料的折射率(即热光效应),从而改变其分支出射光强度,光强的变化通过分支末端的光电二极管实时检测。实验证实了该传感器的温度灵敏特性和线性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一定范围温度变化中(330℃~554℃)的测量精度优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465℃~554℃范围内,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检测灵敏度可达-9.4 mV/℃,传感器的重复性误差δR在1.41%~2.11%之间。该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微纳点热源温度检测新方法,为微型化、高灵敏、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医疗保健、激光加工和3D打印等领域的温度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结点 温度传感器 点热源 效应 电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谱傅里叶变换光声光谱的气体检测研究
13
作者 崔佳佳 袁宇鹏 +7 位作者 李尚志 刘小利 邸劲 王耀鑫 崔茹悦 薛积禹 董磊 武红鹏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3,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共振光声池的傅里叶变换光声光谱技术,并系统地评估了其在宽带检测和多气体同步检测方面的性能表现。通过引入干涉仪的相位调制和机械斩波器的强度调制,实现了对宽带光源的统一调制,从而实现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与谐振...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共振光声池的傅里叶变换光声光谱技术,并系统地评估了其在宽带检测和多气体同步检测方面的性能表现。通过引入干涉仪的相位调制和机械斩波器的强度调制,实现了对宽带光源的统一调制,从而实现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与谐振光声探测模块的高效结合。实验采用卤钨灯热光源与碳棒热光源对甲烷、乙炔等单组分气体及其多组分混合气体进行检测,实现了在1~20μm波段范围内的宽带响应。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光声光谱技术融合了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光声光谱的优势,具备宽光谱响应、高分辨率、并行复用、无背景干扰及无波长选择的特性,可支持气体宽带检测和多气体同步检测,展现出全光谱检测的潜力,广泛适用于从可见光到红外甚至太赫兹波段的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多气体同步检测 宽带检测 声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声光偏转器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14
作者 杨涛 张泽红 +4 位作者 高维松 吴畏 曾梦婷 刘彦 令狐梅傲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5-671,共7页
宽带声光偏转器是一种高效光束调控器件,具有高速、高精度、无惯性等优势,在多个新兴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声光偏转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提高声光偏转器工作带宽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多片换能器超声跟踪技术方案,并回顾了国内外宽带... 宽带声光偏转器是一种高效光束调控器件,具有高速、高精度、无惯性等优势,在多个新兴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声光偏转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提高声光偏转器工作带宽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多片换能器超声跟踪技术方案,并回顾了国内外宽带声光偏转器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宽带声光偏转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器 带宽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转光膜对日光温室温光环境、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宋兰芳 华明艳 +3 位作者 崔少杰 孙海波 吴建金 金凤媚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2,共5页
为了探索新型稀土转光膜(RPO)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以口感型番茄品种津杂902、津杂903和硬粉型品种津杂340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棚膜(PO)为对照,研究稀土转光膜对日光温室环境下秋延茬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O... 为了探索新型稀土转光膜(RPO)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以口感型番茄品种津杂902、津杂903和硬粉型品种津杂340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棚膜(PO)为对照,研究稀土转光膜对日光温室环境下秋延茬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O相比,RPO处理使番茄的始花期提早0~5 d,盛花期提早9~13 d,结果期提早6~8 d。在RPO处理下,温室内的最高光照强度高于对照19.36%~39.33%;11月最低温度增幅41.35%;供试品种津杂902、津杂903、津杂340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比PO处理显著提高了8.27%、7.53%、14.34%;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PO处理显著提高了76.92%、24.66%、97.2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PO处理显著提高了5.38%、10.43%、21.95%;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PO处理显著降低了12.63%、23.32%、46.48%;平均单果质量分别比PO处理显著提高了44.00%、83.03%、28.44%。综上,RPO处理有效改善了日光温室的温光环境,促进秋延茬番茄植株生长,提高了果实品质和单果质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稀土转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CARep-YOLOv8n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冀 王文彬 余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3,共13页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图像存在目标遮掩、复杂背景以及人眼难以分辨的小目标缺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和重参数的YOLOv8n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简记为RFCARep-YOLOv8n。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的重参数模块代替瓶颈模...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图像存在目标遮掩、复杂背景以及人眼难以分辨的小目标缺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和重参数的YOLOv8n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简记为RFCARep-YOLOv8n。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的重参数模块代替瓶颈模块进行特征提取,扩大对全局信息的关注度提高语义表达能力,抑制遮掩物和复杂背景的干扰;在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后添加可分离大核聚集模块,通过提高长距离特征依赖增强全局特征信息融合;在特征融合部分使用多尺度序列特征融合颈部网络,结合多尺度辅助检测头,减少细节特征丢失,提高小目标缺陷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PASCAL VOC数据集中较基准模型mAP@0.5和mAP@0.5:0.95分别提升2.3和2.1个百分点,同时在光伏缺陷数据集中mAP@0.5达到87.6%,较基准模型提升3.5个百分点,参数量为3.23×10^(6),保持了基准模型的轻量参数同时提高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缺陷 YOLOv8n 感受野注意力 特征融合 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光网络的光计算技术应用思考
17
作者 李俊杰 刘宇旸 霍晓莉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光计算作为一种基于光子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范式,凭借高并行性、低能耗和大带宽等优势,正成为下一代光网络演进的关键支撑技术。从光计算的架构形式与系统层级双重路径出发,系统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并归纳关键支撑要素与集成模式。... 光计算作为一种基于光子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范式,凭借高并行性、低能耗和大带宽等优势,正成为下一代光网络演进的关键支撑技术。从光计算的架构形式与系统层级双重路径出发,系统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并归纳关键支撑要素与集成模式。在此基础上,聚焦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重点探讨光计算在光信号处理、网络智能优化、通感一体及智算体系等领域的融合路径,揭示其在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潜在价值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计算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其光谱响应估算研究
18
作者 张经炜 曹尚 +4 位作者 冯莉 丁坤 Frank U.Hamelmann 杨航 陈翔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结果的影响,确定发射区厚度、基区厚度、发射区掺杂浓度、基区掺杂浓度、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共6参数作为模型参数辨识对象;然后,以高辐照工况下实测电流-电压(Ⅰ-Ⅴ)特性数据为依据,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上述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实测了不同辐照和温度条件下Ⅰ-Ⅴ特性并与模型估算结果对比验证,同时测量了太阳光谱曲线与光伏组件短路电流,间接验证模型估算电池片光谱响应的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片模型估算结果的电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 2~0.030 2 A,0.018 0~0.051 5 A,模型计算光谱响应结果的短路电流和实测短路电流绝对百分误差在15%以下,使用该参数辨识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综合地反映光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电池 伏模型 有限元模型 谱响应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留茬高度对固沙植物梭梭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5 位作者 郝需婷 韩春霞 崔健 王浩伊 庞嘉诚 徐光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了解不同留茬高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存在的差异,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时,不同留茬高度(60、90、120 cm)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光合特性和水分... 为了了解不同留茬高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存在的差异,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时,不同留茬高度(60、90、120 cm)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0~2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加,胞间CO_(2)摩尔分数呈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大于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均表现为留茬高度90(14.313μmol·m^(-2)·s^(-1))、60(12.726μmol·m^(-2)·s^(-1))、120 cm(9.523μmol·m^(-2)·s^(-1))、未处理(6.184μmol·m^(-2)·s^(-1)),其差异显著(P<0.05)。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留茬高度90(3.093 mmol·mol^(-1))、60(2.329 mmol·mol^(-1))、120 cm(2.081 mmol·mol^(-1))、对照(1.583 mmol·mol^(-1))。留茬高度12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光合能力最弱;留茬高度6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光合能力中等;留茬高度90 cm梭梭的光合能力最高,通过降低蒸腾速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 合特性 响应 梭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光伏混合式系泊系统对极浅水大潮差环境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习民 魏宇豪 +3 位作者 刘锦昆 王树青 宋宪仓 王霄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漂浮式光伏作业海域水深浅、潮差大的特征显著,极浅水条件下潮位的变化将对漂浮式光伏系泊系统的定位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传统系泊方案无法满足漂浮式光伏极浅水、大潮差长期稳定系泊定位的需求。在传统浅水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基础上,通... 漂浮式光伏作业海域水深浅、潮差大的特征显著,极浅水条件下潮位的变化将对漂浮式光伏系泊系统的定位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传统系泊方案无法满足漂浮式光伏极浅水、大潮差长期稳定系泊定位的需求。在传统浅水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在系缆不同位置处布置系列重物块来改变不同水深条件下系缆的空间构型和水平回复力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混合式系泊系统以满足漂浮式光伏结构不同潮位下的系泊定位需求。以1 MW漂浮式光伏方阵为例,对混合式系泊系统在不同水位和荷载方向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位下漂浮式光伏模块运动响应幅值差异不超过14%,高水位下系缆张力响应明显大于低水位下系缆张力响应,其张力响应幅值差异不超过268%,表明文中提出的混合式系泊系统对极浅水、大潮差漂浮式光伏结构具有较好的系泊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伏结构 极浅水大潮差 混合式系泊系统 耦合动力分析 系统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