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真金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8-59,共2页
-
文摘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人们当前的生存境遇以及生态观念的更新紧密相关,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出现的,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我的空中楼阁》
环境恶化
科学学科
生态观念
生存境遇
生态破坏
现代社会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非指示性”教学模式课例:《我的空中楼阁》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郑逸农
-
机构
浙江江山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
-
关键词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我的空中楼阁》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的空中楼阁》的语文教育价值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格明
-
机构
江南大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61,共3页
-
文摘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代表作《我的空中楼阁》,以其清新高雅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几个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都选编了这篇散文。准确把握其文化意蕴,解读其语文教育价值,从而思考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这篇散文的教学,应当是有意义的。
-
关键词
《我的空中楼阁》
语文实验教材
教育价值
教学策略
台湾作家
文化意蕴
代表作
李乐薇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花蕊”还是“花瓣”
- 4
-
-
作者
周红
-
机构
湖南师大附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0期39-39,共1页
-
文摘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
关键词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名篇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目标——教学的最高基准点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友慈
-
机构
江苏徐州市教研室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5,共1页
-
-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我的空中楼阁》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点质疑
- 6
-
-
作者
孔燕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5期51-51,共1页
-
文摘
在备<我的空中楼阁>这课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在说到山与小屋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因为在前一篇课文<荷塘月色>里刚讲过博喻,同学们能够轻松地认出它来.既然是博喻句,自然少不了找本体、喻体,以求甚解.
-
关键词
《我的空中楼阁》
博喻句
中学
语文
修辞
教材研究
备课参考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目标”迁移教学
- 7
-
-
作者
刘智广
-
机构
山东省平度一中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2-33,7,共3页
-
文摘
“目标”迁移教学山东省平度一中刘智广“目标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开始就将教学目标用黑板写出来公诸于众,使师生在教学中目的明确,方向清楚,从而能集中“火力”,迅猛出击,攻克目标,使教学卓有成效。然而,从长远考虑,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关键词
目标教学
迁移教学
教学目标
方法的迁移
三个关键
成语
词语教学
《我的空中楼阁》
定向思维能力
同义词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高二作文语言、篇章训练题及学生作文评析(下)
- 8
-
-
作者
齐大群
-
机构
北京四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38,47,共5页
-
文摘
高二作文语言、篇章训练题及学生作文评析(下)北京四中齐大群[题目]二、整句与散句配合得好,能使文章增色。如《我的空中楼阁》:“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
-
关键词
作文评析
作文语言
训练题
大学生
表达方式
图书馆
小丑
《我的空中楼阁》
观象台
舞台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想象“三要”与创造意识培养
- 9
-
-
作者
张信雄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6-17,共2页
-
文摘
想象“三要”与创造意识培养张信雄想象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意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虚构的形象。近几年的高考连续出现了几次想象作文,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想象作文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一、想象要放纵放纵是指在有意识的前提下尽量把思...
-
关键词
创造意识
想象作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的空中楼阁》
写作教学
真实性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葛朗台
《桃花源记》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