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少年视角:家庭与社会的双重镜像 |
张静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种读法 |
王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 |
15
|
|
3
|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的“另类”视角——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
崔雪梅
段岩霞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4
|
不该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一种解读 |
张伟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解读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形象 |
娄宏亮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6
|
课堂诸元素的和合共生——黄厚江《我的叔叔于勒》课堂观察 |
蔡成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浅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
朱芒芒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知识”何为?——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
李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7
|
|
9
|
何妨换个角度来看人——《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形象再思索 |
汪云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4
|
|
10
|
《我的叔叔于勒》选文与原文比较 |
郑艳
马婷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柳咏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 |
0 |
|
12
|
《我的叔叔于勒》展现人性碰撞的修辞机制 |
李明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3
|
趋于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经典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综述 |
姜毅
胡根林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我的叔叔于勒》略说 |
钱理群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5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
程红兵
钱伟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16
|
赤子情怀的沉沦 世俗灵魂的救赎——《我的叔叔于勒》的另一种解读 |
陈玉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7
|
不变·变·不变——《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付胜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谈谈《我的叔叔于勒》的暗线 |
韩经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9
|
《我的叔叔于勒》:“几乎无事的悲剧” |
林茂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我的叔叔于勒》复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宋秀荣
孟宪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