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少年视角:家庭与社会的双重镜像
1
作者 张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3,共3页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因其少年视角下的生动的家庭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一直都是广受关注的教学文本。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为蓝本,聚焦少年视角在文中的运用及其文学效果,并探讨这一视角如何构建家庭与...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因其少年视角下的生动的家庭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一直都是广受关注的教学文本。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为蓝本,聚焦少年视角在文中的运用及其文学效果,并探讨这一视角如何构建家庭与社会的双重镜像,以期为这一经典文本的教学提供更为深入的视角,也为理解莫泊桑的叙事技巧和社会批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少年视角 家庭镜像 社会镜像 文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种读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42-44,共3页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但是,“远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从海里“钻”出来的哲尔赛岛只是一片紫色的“阴影”——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就这样变成了阴影。我们的“快活而骄傲”竟然如此短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理想 小人物 灰色 读法 幻灭 阴影 大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的“另类”视角——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崔雪梅 段岩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9,共5页
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㈤,“按照文体类型及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是近年来探索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向之一”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的比例很大。以人教版为例,仅九年级上册便设置了两个小... 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㈤,“按照文体类型及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是近年来探索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向之一”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的比例很大。以人教版为例,仅九年级上册便设置了两个小说单元、8篇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教学 “另类” 小说 初中语文教材 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 文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该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伟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1,共4页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高卢人日报》上,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小说在选为课文时,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结尾 开头 短篇小说集 解读 语文教科书 《羊脂球》 九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形象 被引量:4
5
作者 娄宏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39-40,共2页
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堪称经典,每一篇内容都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不管表达出怎样的情绪,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是都能够令人受到感悟和启发。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主要描述的是法国小家庭的生活片段,对菲利普夫妇... 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堪称经典,每一篇内容都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不管表达出怎样的情绪,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是都能够令人受到感悟和启发。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主要描述的是法国小家庭的生活片段,对菲利普夫妇进行了真实的写照。莫泊桑在发表该作品之后,其迅速的成为了典范之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喜爱。基于此,本文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诸元素的和合共生——黄厚江《我的叔叔于勒》课堂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成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0,共5页
考察黄厚江的课堂,我们发现:善于运用教学辩证艺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诸多元素的“和合共生”,是他本色语文课堂的最主要特征。所谓和合共生,就是使本来对立矛盾的诸多元素达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和谐统一。下面我们就以《我的叔叔... 考察黄厚江的课堂,我们发现:善于运用教学辩证艺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诸多元素的“和合共生”,是他本色语文课堂的最主要特征。所谓和合共生,就是使本来对立矛盾的诸多元素达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和谐统一。下面我们就以《我的叔叔于勒》这堂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习引领三个方面来初步解读黄厚江本色语文的和合共生的教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和合共生 课堂观察 元素 语文课堂教学 辩证艺术 和谐统一 相得益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浅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芒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19,共3页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的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产生巨大影响,被世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堪称经典之作,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也是入选中学语文各个版本教材的“常青树”。如何使经典文本...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的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产生巨大影响,被世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堪称经典之作,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也是入选中学语文各个版本教材的“常青树”。如何使经典文本“常读常新”.让学生感受和分享它的魅力所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苏州振华中学校周颖老师执教的具体课例的剖析人手,对经典文本解读作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经典文本 阅读教学 19世纪下半叶 短篇小说 文学创作 著名作家 中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何为?——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卫东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0期11-13,35,共4页
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素养等诸多教育目标的达成从何谈起?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但为什么新课改以来,提起“语文知识”,我们常常语焉不... 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素养等诸多教育目标的达成从何谈起?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但为什么新课改以来,提起“语文知识”,我们常常语焉不详,甚至讳莫如深。唯恐避之而不及?再熟悉不过的“知识”变得那样陌生起来,问题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知识 《我的叔叔于勒》 教育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妨换个角度来看人——《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形象再思索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云霞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前几日听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很年轻,基本素质优秀,授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把握小说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很卖力气地让学生反复读菲利普夫人暴怒时的话(看看谁读得更暴怒)... 前几日听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很年轻,基本素质优秀,授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把握小说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很卖力气地让学生反复读菲利普夫人暴怒时的话(看看谁读得更暴怒),最后板书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形象 菲利普夫妇 性格特点 主要人物 人物对话 公开课 莫泊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选文与原文比较
10
作者 郑艳 马婷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29,共4页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我的叔叔于勒》,一直是中学语文各个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王富仁先生曾坦言:“我想,假使让我对中学生讲解这篇短篇小说,我将怎样讲呢?我无法...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我的叔叔于勒》,一直是中学语文各个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王富仁先生曾坦言:“我想,假使让我对中学生讲解这篇短篇小说,我将怎样讲呢?我无法讲。”传统的文本分析与教参对这篇小说的解读仍停留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上,而对其他角度及层面的解读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原文 选文 短篇小说 法国作家 中学语文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11
作者 柳咏梅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1期47-49,共3页
【设计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小说,它不仅仅揭露和批判金钱第一的社会价值观,更传达了作为有责任感的作家的一份期望: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情世态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人的本性——善良。这应该是作者设计以“我”这么... 【设计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小说,它不仅仅揭露和批判金钱第一的社会价值观,更传达了作为有责任感的作家的一份期望: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情世态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人的本性——善良。这应该是作者设计以“我”这么一个孩子为叙述者的目的和创作此小说的意图。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经典小说 设计思想 人的本性 引导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展现人性碰撞的修辞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明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人性 修辞 莫泊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于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经典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毅 胡根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2,共8页
《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1883年8月7日《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篇小说一度成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文革”期间除外)。其后,语文教材虽经历多种变革,但各种版本教材基本都... 《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1883年8月7日《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篇小说一度成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文革”期间除外)。其后,语文教材虽经历多种变革,但各种版本教材基本都保留了这一篇目,其经典性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经典阅读 多样化 多元化 短篇小说集 综述 “文革”期间 语文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略说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理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80,共3页
我们的读与讲还是从“写法”入手。莫泊桑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我的叔叔于勒》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有二:一是故事悬念的设置,二是故事叙述者、叙述视角的选择。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叙述视角 小说家 莫泊桑 叙述者 故事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红兵 钱伟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执教:程红兵评析:钱伟康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执教:程红兵评析:钱伟康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菲利浦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教学实录 资本主义 格致中学 特级教师 语言文字 心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情怀的沉沦 世俗灵魂的救赎——《我的叔叔于勒》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玉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9,共3页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有多种解读:最普遍的说法是“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说,认为小说是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有多种解读:最普遍的说法是“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说,认为小说是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①“幻灭说”,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于勒其实不过是灰色人物菲利普夫妇灰色人生的一抹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赤子情怀 解读 菲利普夫妇 沉沦 救赎 灵魂 世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变·变·不变——《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胜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0,共3页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课文丰富的思想内蕴。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思想内蕴 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我的叔叔于勒》的暗线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经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菲利普 老水手 小说主题 公务员 婚姻 暗线 情节曲折 资本主义 谋篇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几乎无事的悲剧”
19
作者 林茂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1,共2页
1935年鲁迅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介绍作品时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他说:“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鲁迅论“死魂灵”》)实际上这句话对莫泊桑小说悲... 1935年鲁迅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介绍作品时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他说:“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鲁迅论“死魂灵”》)实际上这句话对莫泊桑小说悲剧的审美特征也具有同样准确的概括性.如《羊脂球》,如《项链》,如《珠宝》……以及本文所要探究的《我的叔叔于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悲剧 《死魂灵》 《羊脂球》 审美特征 《项链》 《珠宝》 鲁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叔叔于勒》复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宋秀荣 孟宪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1,共4页
[教学缘起]教科书编选的小说作品文质兼美,具有体式上的典范性和丰富宝贵的资源价值,但也因其思想内涵的丰厚和较高的文学含量,给学生的理解欣赏造成了一定困难.《我的叔叔于勒》作为经典篇目荟萃了短篇小说的长处和精华,以此为复习教... [教学缘起]教科书编选的小说作品文质兼美,具有体式上的典范性和丰富宝贵的资源价值,但也因其思想内涵的丰厚和较高的文学含量,给学生的理解欣赏造成了一定困难.《我的叔叔于勒》作为经典篇目荟萃了短篇小说的长处和精华,以此为复习教学范例,有利于帮助学生探寻破解小说复习的思路和疑难,进一步建构小说的知识意义,提炼小说阅读欣赏的一般规律,砥砺阅读品质,为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积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兼美 阅读品质 阅读欣赏 《我的叔叔于勒》 文学素养 典范性 小说作品 复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