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比较 |
常彬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
|
光明的指向?——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
赵牧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3
|
|
3
|
一对异国姊妹——霞村的贞贞与鲁昂城的羊脂球 |
李兴智
|
《外国语文》
|
1987 |
0 |
|
4
|
“深细的体贴”与不可终结的过渡主体——细读丁玲《夜》及其延伸空间 |
张欢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 |
陈辽
|
《学海》
|
1995 |
0 |
|
6
|
战后5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 |
丸山昇
吴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7
|
以自己的声音为女性呐喊 |
张秀琴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8
|
对女性命运的深情关注和执着探寻──论丁玲的女性小说 |
张兵娟
|
《河南社会科学》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