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常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3,128,共6页
一个是真实的病情分析报告文本———《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 ,一个是虚构的文学文本———《我在霞村的时候》 ,两个不同属性的异质文本在我们的阅读体验中有趣地发现了它们异中有同的可比性。两个文本都不是单一的纯医学或纯... 一个是真实的病情分析报告文本———《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 ,一个是虚构的文学文本———《我在霞村的时候》 ,两个不同属性的异质文本在我们的阅读体验中有趣地发现了它们异中有同的可比性。两个文本都不是单一的纯医学或纯文学文本 ,前者存在着显性医学文本与隐性文学文本的交相纠葛 ,后者则是显性政治文本与隐性女性文本的压抑与反抗。两个文本站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与性别立场 ,展现出文本间性力量所构成的丰富内涵和复杂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报告文本 文学文本 文本间性 佛洛伊德 丁玲 《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 《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明的指向?——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牧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72-79,93,共9页
《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的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 《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的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虚构的贞贞也于文本内外演绎着她的人生故事。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被放逐多年的丁玲,终于等来恢复名誉的通知,而按其指引漂泊在外的贞贞,在后革命的解构文本中,虽无需再承受"丧失民族气节"的指责,却将女性的屈辱和意义的附丽转换成利益的欲求。历史抑或叙述,因此被涂抹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贞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对异国姊妹——霞村的贞贞与鲁昂城的羊脂球
3
作者 李兴智 《外国语文》 1987年第2期124-128,123,共6页
有不少人读到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便很自然地联想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大概是因为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被侵略军侮辱蹂躏的不幸妇女吧。她们为了维护自己同胞的利益,忍辱负重,在身心上作出了极大的牺牲,
关键词 《羊脂球》 《我在霞村的时候》 短篇小说 莫泊桑 主人公 丁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细的体贴”与不可终结的过渡主体——细读丁玲《夜》及其延伸空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欢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4,70,共12页
丁玲在《夜》中通过对一个农民干部何华明“意识世界”的追踪,发掘了可见的事实世界与不可见的主体感知之间纠缠、共生的内在机制。身处历史变动中的基层个体,其主体化过程从一开始便内置了多重情感结构、身份政治和价值伦理,显现出斑... 丁玲在《夜》中通过对一个农民干部何华明“意识世界”的追踪,发掘了可见的事实世界与不可见的主体感知之间纠缠、共生的内在机制。身处历史变动中的基层个体,其主体化过程从一开始便内置了多重情感结构、身份政治和价值伦理,显现出斑驳震荡的过渡性特质。丁玲并未将其纳入“新/旧”的认识框架,而是展开并承认过渡主体自身的形态和意义。藉由小说人物间的关系与互动,延伸出有关土地与家庭、恐惧与友爱、工作与劳动、话语与交流等问题的切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夜》 过渡主体 《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医院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
5
作者 陈辽 《学海》 1995年第1期93-95,共3页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但是,迄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创作论 创作历程 新探索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霞村的时候》 《莎菲女士的日记》 现代文学研究 《在医院中》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5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 被引量:2
6
作者 丸山昇 吴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是作者在1995年10月6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集会”(通称“前夜祭”)上的报告记录稿。主要回顾和总结战后50年来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过程、历史面貌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作者是这一全部历史的“当事人”,... 本文是作者在1995年10月6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集会”(通称“前夜祭”)上的报告记录稿。主要回顾和总结战后50年来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过程、历史面貌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作者是这一全部历史的“当事人”,从而得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简明又不失扼要地从容描述与评价这一段研究历史,并对现状和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中国文学研究 日本共产党 毛泽东 丁玲 周作人 近代化 毕业论文 《红星照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己的声音为女性呐喊
7
作者 张秀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29-32,36,共5页
关键词 丁玲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意识 萧红作品 女性自我意识 《我在霞村的时候》 《生死场》 思想特点 莎菲 人道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女性命运的深情关注和执着探寻──论丁玲的女性小说
8
作者 张兵娟 《河南社会科学》 1995年第2期46-49,共4页
对女性命运的深情关注和执着探寻──论丁玲的女性小说张兵娟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群里,还没有谁能象丁玲那样,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命运与生活充满那么深情的关注,她几乎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为彻底改革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地位,为重新肯... 对女性命运的深情关注和执着探寻──论丁玲的女性小说张兵娟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群里,还没有谁能象丁玲那样,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命运与生活充满那么深情的关注,她几乎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为彻底改革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地位,为重新肯定女性“人”的价值,为发掘女性的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命运 丁玲 中国女性 女性自我意识 《在医院中》 中国妇女 《我在霞村的时候》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形象 女性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