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2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单纯中寓丰富——论《我们的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策略
1
作者 周桂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3-95,共3页
论述了小说《我们的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策略。确定一个恰当的叙述方位,选取一位如意的叙述人和一个最佳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文本叙事上的重要策略。创造一个富于艺术张力的多层反复文本,这是《我们卑微的... 论述了小说《我们的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策略。确定一个恰当的叙述方位,选取一位如意的叙述人和一个最佳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文本叙事上的重要策略。创造一个富于艺术张力的多层反复文本,这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叙事上的又一策略。这种多层反复文本,是由人物视点、“叙述代言人”、故事的否定性反复连环以及戏谑与反讽式叙事等因素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研究 《我们的卑微的灵魂》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有无与礼教变迁——兼论《祝福》中“我”的叙事重构
2
作者 郑浩月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祝福》中的“我”回答祥林嫂“灵魂有无”之问时踌蹰不决,既非情感冷漠也非知识缺失。历史地看,一方面,关于“灵魂”的民间说法只是“君臣”“父子”“夫妇”宏大的伦理秩序和政治架构中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经过明中后期儒学从“士... 《祝福》中的“我”回答祥林嫂“灵魂有无”之问时踌蹰不决,既非情感冷漠也非知识缺失。历史地看,一方面,关于“灵魂”的民间说法只是“君臣”“父子”“夫妇”宏大的伦理秩序和政治架构中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经过明中后期儒学从“士大夫之学”到“平民之学”的转变,礼教也成为将一般民众组织进社会秩序、提供存在超越性和意义感的方式。而“我”则在“灵魂有无”之问的启发下,通过重构祥林嫂故事揭示出贞节观念与现实境况之间的张力,践行了作为士人阶层逆子贰臣的反叛。但限于思想层面的反抗效力毕竟有限,“我”与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问题的碰撞,隐含着鲁迅对“五四”启蒙实践空洞化与表面化弱点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灵魂 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
3
作者 葛天勤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文讨论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和《论灵魂》的探究方法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提出以三段论证明为核心的哲学探究方法论,在《论灵魂》2.2也提到灵魂探究的方法。一方面,《后分析篇》和《论灵魂》都强调从“... 本文讨论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和《论灵魂》的探究方法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提出以三段论证明为核心的哲学探究方法论,在《论灵魂》2.2也提到灵魂探究的方法。一方面,《后分析篇》和《论灵魂》都强调从“事实”到“原因”的探究步骤,指出哲学探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原因。另一方面,《后分析篇》与《论灵魂》的探究方法存在两个重要区别:第一,在探究对象的可分性上,《后分析篇》比《论灵魂》具有更高的要求;第二,在原因的优先性上,《后分析篇》中的原因在存在论意义上优先于探究对象,但在《论灵魂》中,因为灵魂本身已经是一个本质和原因,灵魂本身的原因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具有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分析篇》 《论灵魂》 探究方法论 原因 优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洛采《小宇宙》中的灵魂概念
4
作者 李旻嫱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5年第1期59-73,共15页
灵魂概念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而且构成了洛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环。洛采相信灵魂存在,他基于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唯灵论的哲学立场,在《小宇宙》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何为灵魂、灵魂为何存在、灵魂的性质和官能等问题,并在廓清... 灵魂概念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而且构成了洛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环。洛采相信灵魂存在,他基于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唯灵论的哲学立场,在《小宇宙》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何为灵魂、灵魂为何存在、灵魂的性质和官能等问题,并在廓清了心灵与灵魂概念之间的区别后,引入灵魂概念来对身心关系问题作出解答。对于灵魂问题的研究最终要面向价值哲学,洛采强调了灵魂概念同有效性概念、价值概念之间的关联,由灵魂、有效性再到价值的讨论,旨在为走向价值哲学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采 灵魂 身心关系 价值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孔辉: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5
《汽车观察》 2025年第1期29-29,共1页
2005年《汽车观察》刚创刊时,时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郭孔辉,是当时中国汽车业界惟一一名院士。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70%的增长,但到了2004年,增幅一下子变成了13.7%,反差之大让人错愕。于是本... 2005年《汽车观察》刚创刊时,时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郭孔辉,是当时中国汽车业界惟一一名院士。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70%的增长,但到了2004年,增幅一下子变成了13.7%,反差之大让人错愕。于是本刊在4月份做了一期“车市冷暖十人谈”,郭孔辉便是其中的学术派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业界 国家重点实验室 郭孔辉 自主品牌 动态模拟 中国汽车市场 吉林大学 企业的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伦理:一项现代性的灵魂工程
6
作者 曹刚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这是一个自我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自我伦理,自我伦理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塑造灵魂,确立道德自我,其要解决的主要是当代社会的意义匮乏问题。灵魂工程是一项现代性的工程,道德自我是灵魂工程的核心。自我伦理是灵魂工程的建筑术,... 这是一个自我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自我伦理,自我伦理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塑造灵魂,确立道德自我,其要解决的主要是当代社会的意义匮乏问题。灵魂工程是一项现代性的工程,道德自我是灵魂工程的核心。自我伦理是灵魂工程的建筑术,主要包括自知、自控、自爱三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伦理 灵魂工程 道德自我 自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叙事与灵魂诗学——艾伟《镜中》读札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作家艾伟向来以洞悉人物内心世界见长,《镜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叙事形态,但是采取的路径更为多元而复杂。本文探究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纷繁立体的“镜像”叙事,透过建筑的、宗教的,当然也包括文学或曰叙事的方式,解析主体心理,透视人物灵... 作家艾伟向来以洞悉人物内心世界见长,《镜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叙事形态,但是采取的路径更为多元而复杂。本文探究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纷繁立体的“镜像”叙事,透过建筑的、宗教的,当然也包括文学或曰叙事的方式,解析主体心理,透视人物灵魂。在此基础上,揭示小说以“媒体中介”建构“镜像”的叙事尝试,使自身获致了一种阐释学的内涵,建造情感、心理、灵魂的结构性关系,经此生成关于灵魂之对照与辩证的可能性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伟 《镜中》 镜像叙事 灵魂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爱欲:《理想国》与《会饮》中的两种灵魂图景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书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柏拉图在《会饮》和《理想国》中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灵魂图景:一是爱欲或爱若斯(Eros)向着美的理念自身的一种和谐的攀升模式(ascent model),二是在灵魂的理性部分与欲望和激情部分之间的一种冲突或斗争模式(conflict model)。这两... 柏拉图在《会饮》和《理想国》中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灵魂图景:一是爱欲或爱若斯(Eros)向着美的理念自身的一种和谐的攀升模式(ascent model),二是在灵魂的理性部分与欲望和激情部分之间的一种冲突或斗争模式(conflict model)。这两种模式并没有任何内在的矛盾之处,而是对柏拉图的同一种实践主题的两种不同的描述:即欲求的秩序或逻辑。柏拉图在这两篇对话中虽然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实践哲学,但这两篇对话却为后来的实践哲学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形而上学基础:道德心理学,即灵魂的三分结构和爱欲的本性。理性的统治才是个体灵魂的最佳结构,爱若斯的最终目的是对美的理念的静观,只有在对美和善本身的静观和沉思中才找到了让自己安顿的栖身之所,而灵魂的理性部分通过哲学教化和对智慧的爱而摆脱激情和欲望的奴役,走向个体的正义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理性 爱欲 《理想国》 《会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世的卑微与灵魂的高贵--冯果果诗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9
作者 王敦权 《艺术广角》 202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冯果果独特而精彩的诗歌世界,既有天地一样的广袤,又有尘土般的卑微。她常以率真的笔触抒写无邪的童年、浪漫的爱情、生活的情境, 也偶以凝重的情怀触碰尘世的隐痛与悲情。她尤其擅长呈现高贵灵魂对卑微事物的观照,让读者在充满声音、... 冯果果独特而精彩的诗歌世界,既有天地一样的广袤,又有尘土般的卑微。她常以率真的笔触抒写无邪的童年、浪漫的爱情、生活的情境, 也偶以凝重的情怀触碰尘世的隐痛与悲情。她尤其擅长呈现高贵灵魂对卑微事物的观照,让读者在充满声音、色彩、气味与世相百态中,感悟大地的氤氲,引发心灵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世界 世相 悲情 卑微 尘世 无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审美——艺术设计的“灵魂”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梅 陈莹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99-10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审美作为艺术设计的“灵魂”,如何通过精准深邃的审美观念驱动设计创新,并融合美学与人文精神。研究聚焦于艺术审美的核心⸺跨越感官的艺术通感,促进创意的自由交流,探索美的多元可能。当前,新思维与图形审美深度融合于社会... 本文旨在探讨审美作为艺术设计的“灵魂”,如何通过精准深邃的审美观念驱动设计创新,并融合美学与人文精神。研究聚焦于艺术审美的核心⸺跨越感官的艺术通感,促进创意的自由交流,探索美的多元可能。当前,新思维与图形审美深度融合于社会生活,概念图形在视觉艺术中不断演进。本文揭示了设计审美在塑造视觉艺术魅力、引领设计创新方向上的关键作用。研究采用多维度分析方法,最终得出设计审美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心灵与世界的桥梁,是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前行的灵魂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艺术设计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灵魂基因”研究
11
作者 解悦 李明术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99-201,238,共4页
目的: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当前面临严峻的传承困境。文章挖掘并提取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灵魂基因”,使之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受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保留建筑最本质的特征,为今后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引导,最终对其实现... 目的: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当前面临严峻的传承困境。文章挖掘并提取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灵魂基因”,使之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受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保留建筑最本质的特征,为今后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引导,最终对其实现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提升恩施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方法:文章引入生物学基因概念,以恩施土家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此处吊脚楼指传统民居建筑,不包含公共建筑,以此探讨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灵魂基因”。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等方法,整理并总结不同时期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风貌特征,分析其演变过程,并提取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灵魂基因”。结果: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不断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萌芽、初步成型、成熟定型、自发改造四个时期,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结论:文章挖掘出了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4个“灵魂基因”。首先,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属于决定性因素,在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其次,建筑结构对内部结构进行调节,以满足设计所需;最后,建筑细部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体现本民族特色。这四者由大到小,共同作用,凸显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特色,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 建筑风貌 灵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默与风趣是傀儡戏的“灵魂”
12
作者 邓姝琳 《艺海》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傀儡戏,是一种融合了视觉艺术、表演技艺与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其独特魅力在于能够跨越物质形态的界限,将无生命的傀儡转化为舞台上的生动角色。无论这些角色是源自历史人物、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创作者天马行空构想出的任意物... 傀儡戏,是一种融合了视觉艺术、表演技艺与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其独特魅力在于能够跨越物质形态的界限,将无生命的傀儡转化为舞台上的生动角色。无论这些角色是源自历史人物、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创作者天马行空构想出的任意物件,它们均在傀儡戏的框架下,被赋予了模拟生命体历程的使命。而幽默与风趣,作为一种尤为契合傀儡戏演出形式的艺术手法,能够于诙谐之间精妙地揭示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成为傀儡戏所蕴含的“灵魂”内核之一。欢声笑语中,观众将不自觉地沉浸于傀儡戏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体验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并与其深刻哲理产生共鸣,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对生命、人性及社会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风趣 傀儡戏 灵魂 创作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与认知图式
13
作者 王潇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受并认同柏拉图灵魂观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批判性继承了柏拉图的灵魂观。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也投射出他本人的政治观,他指出共和制的弊端,侧面支持英国的君主制,同时强调理性对统治者个人、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灵魂 认知图式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螺蛳粉注入灵魂
14
作者 童政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7期28-29,共2页
螺蛳粉闻着臭、吃着香,酸笋是“灵魂”--可以说,一碗螺蛳粉的味道如何,酸笋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哪种酸笋“臭”得更地道、更优质,哪种酸笋“臭”得劣质、难上餐桌?酸笋质检员就成了把关人。
关键词 螺蛳粉 酸笋 把关人 质检员 餐桌 劣质 味道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的非性别化与灵魂观照
15
作者 徐梓祺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7期26-28,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是关注两性问题,尤其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但实际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关注的是两性之外,探究灵魂中生命共有的问题。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把灵魂置于现实条件搭建的场景下,用...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是关注两性问题,尤其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但实际上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关注的是两性之外,探究灵魂中生命共有的问题。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把灵魂置于现实条件搭建的场景下,用非现实的形式将这些外部条件混合在一起,以杂糅、抽象的书写方式把握生活真实。“双性同体”既让作品以多元化视角表现生活,也点明外部场景下心灵共有的体悟。《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体现了伍尔夫对柯勒律治所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的关注、继承与发展,反映出她对灵魂的观照聚焦于自然的生命状态,力图摆脱现实中二元对立式分化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双性同体 伍尔夫 女性主义 灵魂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悲歌——《灵魂要起舞》中惠美子的双重困境
16
作者 王煜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7-10,共4页
山内若子在其戏剧代表作《灵魂要起舞》中真实描绘了日裔美国人的农场经历,剧中惠美子的独特性值得关注。基于离散批评,本文分析了惠美子生存的双重困境,以及身心困境赋予她的双重意象。囿于身体困境,她是笼中之鸟;苦于心灵困境,她是不... 山内若子在其戏剧代表作《灵魂要起舞》中真实描绘了日裔美国人的农场经历,剧中惠美子的独特性值得关注。基于离散批评,本文分析了惠美子生存的双重困境,以及身心困境赋予她的双重意象。囿于身体困境,她是笼中之鸟;苦于心灵困境,她是不屈的竹。通过分析发现,惠美子的形象不仅具有个性,更具有普遍性,她是日裔美国作家笔下反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面对困境,她们不再隐忍,勇敢地追求独立与爱,表达了日裔美国女性在压迫中对美与自由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内若子 灵魂要起舞》 日裔美国文学 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深处的案头书
17
作者 邱桂丽 《中国农垦》 2024年第6期81-82,共2页
在我人生的轨道上,父亲是我生命的罗盘,他隐忍坚强、乐观豁达的军人气魄,影响着我的一生。小时候,我们家在东北。从我记事起,就感觉到父母为了生育养育我们五姊妹吃了很多苦。特别是我,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是病恹恹的,是最让父母操心... 在我人生的轨道上,父亲是我生命的罗盘,他隐忍坚强、乐观豁达的军人气魄,影响着我的一生。小时候,我们家在东北。从我记事起,就感觉到父母为了生育养育我们五姊妹吃了很多苦。特别是我,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是病恹恹的,是最让父母操心的。父亲年轻时和战友们投身建设开垦北大荒,因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而落下病根,不到40岁,哮喘病、胃病长年频频发作,为此,一贫如洗的家更加负债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忍 小学毕业 乐观豁达 自然环境 北大荒 灵魂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灵魂的历练——论如何演好一个角色
18
作者 柏赞东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世间百态情,台上一部戏。戏好看,角难演,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是戏曲的核心。结合我数十年的淮剧演艺实践,通过歌舞音画美,把一个虚拟的、字面的、想象里的符号,幻化成有型的、可信、可亲或可憎的人物角色,需要一番艺术灵魂的历练。关于... 世间百态情,台上一部戏。戏好看,角难演,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是戏曲的核心。结合我数十年的淮剧演艺实践,通过歌舞音画美,把一个虚拟的、字面的、想象里的符号,幻化成有型的、可信、可亲或可憎的人物角色,需要一番艺术灵魂的历练。关于塑造舞台角色,应该从源头了解角色,立足角色沉浸确立角色形象中心,注重艺术内涵与舞台表演的外化,实现戏情的延伸效应。一、以人文情怀读剧本,从源头了解角色一剧之本是故事的源头,是戏剧展开、戏剧冲突的始发点。演好角色,熟悉、通读剧本是必需的功课。只有通过剧本,了解了剧情、角色、人物关系,戏、角色才会鲜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形象 舞台形象 戏剧冲突 人物角色 舞台表演 艺术灵魂 历练 人文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卑微的心灵照亮世界--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 被引量:7
19
作者 洪治纲 葛丽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4,共8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毕飞宇 推拿 世界 心灵 卑微 叙述话语 震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灵魂转向的艺术——柏拉图的《理想国》解读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郑宝锦 赵强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9-11,共3页
心灵承载着国家,教育引领灵魂的转向,理想国度的实现端赖于实施良好的教育,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基本理路。柏拉图在书中描绘了公民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内容,在此过程中,灵魂不断提升,直到得以观照实在本身也即哲学王被培养出来,这样,... 心灵承载着国家,教育引领灵魂的转向,理想国度的实现端赖于实施良好的教育,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基本理路。柏拉图在书中描绘了公民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内容,在此过程中,灵魂不断提升,直到得以观照实在本身也即哲学王被培养出来,这样,正义的国度最终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正义 教育 灵魂的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