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之间:父子伦理变迁与五四家庭想象 重探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尧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共32页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不仅专注于讨论父子伦理,也颇具代表性地传达了五四家庭革命者的世界观与历史意识。在尼采与生物进化论的启示下,鲁迅要求“父亲”发挥主体能动性并提倡“幼者本位”。同时,鲁迅强调社会改造对重建家庭的意义...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不仅专注于讨论父子伦理,也颇具代表性地传达了五四家庭革命者的世界观与历史意识。在尼采与生物进化论的启示下,鲁迅要求“父亲”发挥主体能动性并提倡“幼者本位”。同时,鲁迅强调社会改造对重建家庭的意义,而他对“社会”的理解与“一战”后国家主义的退潮和“人类”意识的兴起有关。鲁迅对“爱”的重视既延续了清末家庭革命的脉络,又受到同一时期日本白桦派作家的影响,他试图借助这些力量冲击明清以降日益刻板与形式化的礼教,进而突破孝道内在的悖论。鲁迅以“父亲”身份回应了时代命题,呈现出古今之间的对话和张力,他对父子伦理主动性的强调和对互助型社会的想象,对于今天围绕家庭问题的讨论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父子伦理 五四 家庭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庆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共9页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取代封建主义"孝道"的文化启蒙主张。鲁迅对"理想父亲"的建构及其对"精神之父"的上下求索,可视为其毕生追求心灵成长及探索客观真理的一种文化心理隐喻。鲁迅试图在"强父"、"强子女"、"强家庭"与"强社会"、"强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现代意义的"父道"典范,这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理想父亲”建构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国民性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问题的父子伦常——重读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3
作者 孙大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33,41,共9页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借由“幼者本位”观念的提出,向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父子伦常”发起批判。鲁迅“幼者本位”的话语明显受到有岛武郎的影响,但鲁迅对有岛氏的征用,事实上混淆了“幼者”与“弱者”,从而完成了隐秘的转换。同时,鲁...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借由“幼者本位”观念的提出,向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父子伦常”发起批判。鲁迅“幼者本位”的话语明显受到有岛武郎的影响,但鲁迅对有岛氏的征用,事实上混淆了“幼者”与“弱者”,从而完成了隐秘的转换。同时,鲁迅在谈论“父子伦常”时的微观语境或许更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在接受“白桦派”时,周氏兄弟内部或许存在着一场隐秘的思想竞争;另一方面,则是与此同年,鲁迅在北平置业安家,完成了心理上从“子”到“父”的转变。最后,借由对鲁迅自叙中父子关系的考察,笔者意图指出鲁迅“幼者本位”的提出和对父子伦常的批判,其实更应是我们思考“父子伦常”的起点,而不仅是问题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幼者本位 父子伦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中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鲁迅关于怎样做"父亲"的思考,最初源自于以《新青年》为前哨阵地的新文化运动,也有其自身家庭与身世的契机。这一问题的理性思索与感情表达,除了集中体现在早期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亦见之于五四时期至晚年的杂... 鲁迅关于怎样做"父亲"的思考,最初源自于以《新青年》为前哨阵地的新文化运动,也有其自身家庭与身世的契机。这一问题的理性思索与感情表达,除了集中体现在早期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亦见之于五四时期至晚年的杂文、小说、散文、散文诗、书信、日记与翻译等鲁迅的整个文字世界,里面既有对"父亲"的负面形象与观念的剖析批判,也有对"父亲"的正面形象与观念的称许弘扬。1929年9月27日为人之父之后,切身体验使得鲁迅对"怎样做父亲"的理解更为深刻充实,对下一代的期待与对国民性的思考承传了"怎样做父亲"的责任感和启蒙意识,并进一步发展了五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怎样父亲 背景 契机 视野 深度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父爱”叙事
5
作者 王兆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8-208,244,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父爱”叙事继承了传统,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第一,既全力批判父亲家长制权威,又省思严父的价值,还肯定父亲“缺席”为子女带来的宽松自由环境。第二,既表现博大情怀的父爱,又呈现柔情似水的父爱,以彰显“父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父爱”叙事继承了传统,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第一,既全力批判父亲家长制权威,又省思严父的价值,还肯定父亲“缺席”为子女带来的宽松自由环境。第二,既表现博大情怀的父爱,又呈现柔情似水的父爱,以彰显“父爱”叙事的柔性美学。第三,“父爱”叙事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强烈的反差和张力效果,又不失均衡和谐,给读者带来心灵震动和灵魂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散文为2〇世纪以来的“父爱”叙事带来丰富的色彩、深刻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和长久的生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散文 父爱叙事 审视父亲 柔性美学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孝文化的述与作——以《铸剑》为中心
6
作者 李拉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2,共8页
从《列异传》到《太平御览》到《古孝子传》,孝文化是鲁迅整理古籍中常见的主题。鲁迅对孝文化的创作建立在他对孝文化古籍的整理和反思基础上,从《狂人日记》《随感录》相关篇目到《〈二十四孝图〉》,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到《铸剑... 从《列异传》到《太平御览》到《古孝子传》,孝文化是鲁迅整理古籍中常见的主题。鲁迅对孝文化的创作建立在他对孝文化古籍的整理和反思基础上,从《狂人日记》《随感录》相关篇目到《〈二十四孝图〉》,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到《铸剑》,鲁迅对孝文化述作不辍。《铸剑》的主题常常被解读为"复仇",但如果从"旧书上的根据"和鲁迅关于"人之子""人之父"的话语方式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铸剑》 二十四孝 《太平御览》 《列异传》 话语方式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迁徙中寻找:2021年中篇小说观察
7
作者 金理 李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一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以进化论为依据驳斥中国根深蒂固的父本位传统:"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然而这种"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 一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以进化论为依据驳斥中国根深蒂固的父本位传统:"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然而这种"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终究只是对人类前途的美好愿景,现实反倒常常印证他笔下九斤老太的谶语:"一代不如一代"。不必说个人的成就,单是那份从动荡岁月中领受的阅历,便已足够让在平淡同质的生活中长大的子辈们心生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后起的生命 人类前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