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现实主义的困囿与突围——《我不是药神》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献勇 吴宝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0-102,共3页
《我不是药神》打破了现实主义题材所遭遇的表达的困囿,对于当前电影现实主义具有破局意义。电影运用本土化的叙事刻画众生皆苦的困顿和灵的萎靡,揭示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以沉重为底色同时加入黑色幽默的元素,通过塑造当代化的市井... 《我不是药神》打破了现实主义题材所遭遇的表达的困囿,对于当前电影现实主义具有破局意义。电影运用本土化的叙事刻画众生皆苦的困顿和灵的萎靡,揭示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以沉重为底色同时加入黑色幽默的元素,通过塑造当代化的市井英雄形象呼唤英雄主义的回归。影片兼具现实指涉和受众传播,实现了商业电影和现实主义题材的巧妙融合,为扁平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新的维度和信而有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现实主义 《我不是药神》 电影现实主义困囿 突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纯态事实的美学呈现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立君 康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2018年7月5日,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上映,影片成功地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目标,在获取市场的价值认同的同时,又满足了业界批评的期待。在处理社会现实题材时,相比起以激进的批判工具解释外在世界,影片更接近于给观众展... 2018年7月5日,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上映,影片成功地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目标,在获取市场的价值认同的同时,又满足了业界批评的期待。在处理社会现实题材时,相比起以激进的批判工具解释外在世界,影片更接近于给观众展现了某种"纯态事实"。在形式与内容上,《我不是药神》都以客观的立场引领观众而非强迫观众接受创作者的价值观,这无疑为当代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文牧野 现实主义 纯态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不是药神》的“超我”人性建构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虹 王彦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9-81,共3页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导演文牧野在还原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艺术加工,在叙述主人公程勇为慢粒白血病患者倒卖印度神药的事件中,展示了他从"本我"...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导演文牧野在还原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艺术加工,在叙述主人公程勇为慢粒白血病患者倒卖印度神药的事件中,展示了他从"本我"式商铺小贩到以"自我"为主的工厂老板、再到为广大患者不惜成为阶下囚的"超我"蜕变。本文章介绍影片角色从"本我"到"超我"的成长与蜕变,试析其"超我"的人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超我”人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倪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5-96,共2页
年轻导演文牧野以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给予了观众以及批评界极大的震撼。而电影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正是统摄电影社会性与艺术价值的关键点。电影既对人们面临悖论与异化的悲惨遭遇进行了客观的反映,又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主观思考... 年轻导演文牧野以处女作《我不是药神》给予了观众以及批评界极大的震撼。而电影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正是统摄电影社会性与艺术价值的关键点。电影既对人们面临悖论与异化的悲惨遭遇进行了客观的反映,又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主观思考与应对,唤醒着观众投入到对人物的认同,对社会困境的介入之中。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其浓厚深沉的悲剧意蕴,以及对观众情绪与思维的精准把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我不是药神》 悲剧意识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的平衡策略
5
作者 李景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我不是药神》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成功的秘密在于将现实主义电影和类型片结合,在娱乐与写实、揭示与肯定、平民与英雄、悲剧与喜剧、中国与印度等方面巧妙地实现了平衡,营造了富有张力的艺术空间,很好地满足了观... 《我不是药神》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成功的秘密在于将现实主义电影和类型片结合,在娱乐与写实、揭示与肯定、平民与英雄、悲剧与喜剧、中国与印度等方面巧妙地实现了平衡,营造了富有张力的艺术空间,很好地满足了观众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观众获得了愉悦、悲哀、崇敬等审美感受,也实现了现实认知和心灵净化,电影制作方获得了好评和票房,电影审查委员会也准予放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平衡 现实主义电影 类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与国产现实主义电影走向
6
作者 朱雪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1-92,共2页
现实主义已经被公认为我国电影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较为稳健,但又一直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超稳定结构"。新锐导演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根植于当前艺术土壤,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现实主义佳作。从《我不是药神》中,我... 现实主义已经被公认为我国电影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较为稳健,但又一直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超稳定结构"。新锐导演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根植于当前艺术土壤,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现实主义佳作。从《我不是药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传统的现实主义美学尺度依然历久弥新,而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又有着与商业进行接驳,与其他艺术融合的"再出发"态势,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国产电影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的人民性解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春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40-143,共4页
2018年暑期,影片《我不是药神》以豆瓣9. 0评分,打破10余年豆瓣评分无9分影片纪录,被誉为近10年最佳影片,又以30. 98亿元票房,豪夺暑期档票房榜冠军。作者从文艺作品人民性价值观创作视角,分析影片《我不是药神》人民性创作导向、人民... 2018年暑期,影片《我不是药神》以豆瓣9. 0评分,打破10余年豆瓣评分无9分影片纪录,被誉为近10年最佳影片,又以30. 98亿元票房,豪夺暑期档票房榜冠军。作者从文艺作品人民性价值观创作视角,分析影片《我不是药神》人民性创作导向、人民性艺术表现手法、人民性价值与精神追求,解析作品服务人民的诚意,取得暑期双料冠军的原因,阐述"人民性"价值观在文艺作品创作中成功运用引发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文艺作品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类型策略和现实主义回归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涤非 苏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98,共3页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关注民生问题,发掘现实,妥洽运用类型片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巧妙的商业包装,成为2018年暑期炙手可热的"现象级"电影,同时也拨开了国内现实主义电影类型化的新局面。通过"橘子""...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关注民生问题,发掘现实,妥洽运用类型片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巧妙的商业包装,成为2018年暑期炙手可热的"现象级"电影,同时也拨开了国内现实主义电影类型化的新局面。通过"橘子""口罩"等颇具表意功能的符号,丰富了电影的意涵,表现出鲜有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温度。影片在商业类型片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影像构建策略对中国当下电影生态的进一步完善,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现实主义 类型片 意象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不是药神》谈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安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82-84,共3页
2018年7月5日上映,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监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元,豆瓣评分高达9. 0,是国产电影近十年豆瓣评分最高,被认为是近年票房和口碑最好的现实题材影片。基于该片的成功来剖析现实主义影片的基本特征,显得十... 2018年7月5日上映,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监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元,豆瓣评分高达9. 0,是国产电影近十年豆瓣评分最高,被认为是近年票房和口碑最好的现实题材影片。基于该片的成功来剖析现实主义影片的基本特征,显得十分有意义。现实主义电影讲究再现真实的客观生活、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即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三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现实主义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不是药神》的叙事美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颜研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电影《我不是药神》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聚焦和思考现实社会问题,引发对高价进口药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较好地实现了电影的社会功能。影片确立了关注现实的叙事主题、采用了情法交织的叙事逻辑、塑... 电影《我不是药神》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聚焦和思考现实社会问题,引发对高价进口药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较好地实现了电影的社会功能。影片确立了关注现实的叙事主题、采用了情法交织的叙事逻辑、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叙事人物。情感逻辑和司法逻辑共同建构了影片独特的叙事逻辑,形成了电影与社会互动的“情感结构”,为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和美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促进了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电影 《我不是药神》 叙事美学 情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电影视觉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桐 燕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7-98,共2页
当世界进入"图像时代",视觉已不仅是人类认识、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人们进行快感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奇观电影中视觉表现的具体路径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视觉化倾向并不明显的现实主义电影中,视觉的参与亦是极为重... 当世界进入"图像时代",视觉已不仅是人类认识、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人们进行快感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奇观电影中视觉表现的具体路径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视觉化倾向并不明显的现实主义电影中,视觉的参与亦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电影人也在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中进行着视觉表现上的探索。文牧野在《我不是药神》中充分发挥了图像在表意实践中的作用,为现实主义电影的视觉表现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分析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我不是药神》 现实主义电影 视觉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困境中的人物书写——谈《奇迹·笨小孩》与《我不是药神》的角色互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亚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在文牧野导演的两部电影作品《奇迹·笨小孩》与《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的年龄、身份、所处的具体情境不同,其背后隐含的现实困境、行动动机和命运轨迹却高度一致,两部影片中主角的身边也有着配置相似的“助力团队”即“生旦净丑... 在文牧野导演的两部电影作品《奇迹·笨小孩》与《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的年龄、身份、所处的具体情境不同,其背后隐含的现实困境、行动动机和命运轨迹却高度一致,两部影片中主角的身边也有着配置相似的“助力团队”即“生旦净丑”的群像配角,在其帮助下,主人公最终得以完成“成功”叙事的书写。两部电影在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的设置方面呈现出一种相互指涉、相互对话的状态,从而构成了多重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奇迹·笨小孩》 《我不是药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美学视域下的《我不是药神》
13
作者 殷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3-94,共2页
在2018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无疑成为最大亮点,其上映之后所获得的赞誉,堪称登顶近年国产电影的口碑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影片以忠实、真诚的态度再现客观生活,力求保留客体完整性,并挖掘生活原貌下的抽象内... 在2018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无疑成为最大亮点,其上映之后所获得的赞誉,堪称登顶近年国产电影的口碑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影片以忠实、真诚的态度再现客观生活,力求保留客体完整性,并挖掘生活原貌下的抽象内容密不可分的。影片不仅真实呈现出作为慢粒白血病患者的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以冷静的镜头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实践了电影纪实美学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我不是药神》 纪实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的“药神”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自信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88-90,共3页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根据近年的真实事件,对人物形象加工提炼改编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故事以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感染观众,赢得广泛的认同并形成热映。《我不是药神》的宗教角色、吸烟镜头进入画面角色造型,创作制作采用加帧慢镜头、抛...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根据近年的真实事件,对人物形象加工提炼改编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故事以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感染观众,赢得广泛的认同并形成热映。《我不是药神》的宗教角色、吸烟镜头进入画面角色造型,创作制作采用加帧慢镜头、抛钱、抱钱、追逐打斗音乐等娱乐化手段创作制作出现在大家看到的娱乐化现实主义电影中。详细剖析《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创作制作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政策自信、电影人的创作自信、观众的市场自信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中国电影 创作自信 现实主义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视角下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永韬 郑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8,191,共12页
电影取材于新闻事件,使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新姿态,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赋予了电影文本更显著的时代属性,同时由于电影传导的再次传播,延长了事件原有生命周期,促进了媒介资源再开发。成功的改编不仅可使我国电影产业更具竞争力、减少"烂... 电影取材于新闻事件,使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新姿态,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赋予了电影文本更显著的时代属性,同时由于电影传导的再次传播,延长了事件原有生命周期,促进了媒介资源再开发。成功的改编不仅可使我国电影产业更具竞争力、减少"烂片",也在媒体受众议程设置改变的同时使得原事件再发酵,引发再次传播,扩大原事件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促进舆论监督,也促进新闻衍生经济效益的产生。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将推动新闻业与电影业在媒介融合发展方向上的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事件改编电影 纪录片 议程设置 媒介融合 《我不是药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勒兹哲学之游牧与电影艺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有金 周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2-64,共3页
游牧思想是德勒兹哲学之中关键性理论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一种为了摆脱严格符号限制的外部思维,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门艺术。在游牧思想影响之下,便形成了游牧民。游牧民拥有精神分裂式人格品质,并且通过使用去除脸面性、解辖域化、生成等... 游牧思想是德勒兹哲学之中关键性理论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一种为了摆脱严格符号限制的外部思维,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门艺术。在游牧思想影响之下,便形成了游牧民。游牧民拥有精神分裂式人格品质,并且通过使用去除脸面性、解辖域化、生成等战争机器,为自己开辟游牧旅程,最终成功地实现逃逸。这些特征和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是一致的。本文从电影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上,以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和《我不是药神》为例探索哲学思想中的游牧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思想 电影艺术 《辛德勒的名单》 《我不是药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牧野导演的符号景观与电影美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9-102,共4页
文牧野凭借长篇处女作《我不是药神》成为新生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他擅长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和对小人物生活状态的描摹。文牧野的影片可以视作对传统成功学叙事的反驳与解构,在成功与失败二元框架的符号景观内,文牧野通过强调个体尊严、... 文牧野凭借长篇处女作《我不是药神》成为新生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他擅长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和对小人物生活状态的描摹。文牧野的影片可以视作对传统成功学叙事的反驳与解构,在成功与失败二元框架的符号景观内,文牧野通过强调个体尊严、弱化个体身份的叙事,还原被阶层跃迁所掩盖的个体内心的挣扎、困惑以及焦虑,强调人之本质与人性的光辉。此外,文牧野以喜剧化叙事策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呈现出以喜写悲的电影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牧野 《我不是药神》 《奇迹·笨小孩》 电影美学 符号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电影中拯救者形象的异同
18
作者 郭佳晟 张明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4,共6页
拯救者是中外电影中经常设置的人物形象。中国电影中的拯救者大体可以分为传统革命英雄和平民拯救者,西方电影中的拯救者大体可以分为超级英雄和平民英雄。程勇与辛德勒可以分别代表中西方拯救者的形象特质。中外电影中拯救者形象有异有... 拯救者是中外电影中经常设置的人物形象。中国电影中的拯救者大体可以分为传统革命英雄和平民拯救者,西方电影中的拯救者大体可以分为超级英雄和平民英雄。程勇与辛德勒可以分别代表中西方拯救者的形象特质。中外电影中拯救者形象有异有同:一方面,他们基本都具有善良、不屈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拯救者大多为平民,具有集体属性,行动诉求多为拯救生命,西方拯救者多为精英,具有个体属性,行动出发点多为解救"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者 《我不是药神》 《辛德勒的名单》 异同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