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游园惊梦》 被引量:3
1
作者 梨园子 《电影评介》 2001年第12期26-27,共2页
K昆曲有《游园惊 梦》,其他一些戏曲 剧种也有《游园惊梦》。本来,《游园》与《惊梦》是明代汤显祖于1598年所著《牡丹亭还魂记》(今名《牡丹亭》)中的两出戏,由于原本《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而难以演出,于是便有了以《游园》、《惊... K昆曲有《游园惊 梦》,其他一些戏曲 剧种也有《游园惊梦》。本来,《游园》与《惊梦》是明代汤显祖于1598年所著《牡丹亭还魂记》(今名《牡丹亭》)中的两出戏,由于原本《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而难以演出,于是便有了以《游园》、《惊梦》为主体的现代浓缩本《游园惊梦》。 杨凡的《游园惊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就内容而言,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并不是一回事。影片之所以取名《游园惊梦》,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匠心。因为影片《游园惊梦》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不仅有着许多重要的关联与暗合之处,而且这些关联与暗合直接构成了影片《游园惊梦》的重要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梦》 《牡丹亭》 《惊梦》 汤显祖 三十年代 影片 设计与塑造 艺术特点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亭·惊梦》中“晴丝”“烟丝”非“游丝”辨
2
作者 刘儒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0-20,共1页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了。送别亲友常折柳相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丝 牡丹亭 《惊梦》 杨柳依依 信物 古代人民 垂杨 闲庭 不可分割 条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语明如剪”我见
3
作者 李浩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119-119,共1页
《牡丹亭》第十场《惊梦》中杜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词“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口留)得圆”一句,用形象化的、具体可感的语言描绘阳春之时欢声啼叫、悦耳动听的莺鸣燕啭,清辞丽句,流畅易懂。但最近出版的隗芾注《元明清戏曲选》中,却将... 《牡丹亭》第十场《惊梦》中杜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词“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口留)得圆”一句,用形象化的、具体可感的语言描绘阳春之时欢声啼叫、悦耳动听的莺鸣燕啭,清辞丽句,流畅易懂。但最近出版的隗芾注《元明清戏曲选》中,却将“燕语明如剪”这样解释:“‘语’字应是‘羽’的假借。形容燕子飞时羽翅象张开的剪子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娘 元明清戏曲 《牡丹亭》 呖呖 《惊梦》 羽翅 燕子 语言描绘 写形 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