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天华《悲歌》的音乐语言特色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艺术系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悲歌》的分析,探讨作者如何将西洋作曲技法中的节奏意识和展开手法有机地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线条思维模式中,以及形成的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
-
关键词
《悲歌》
节奏贯穿
结束性因素
结论性因素
延伸
加花环绕变奏
-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
-
题名读《悲歌》所想到的
- 2
-
-
作者
宋凡君
-
出处
《电影文学》
1980年第5期95-96,共2页
-
文摘
读过黄宗江同志的电影文学剧本《悲歌》之后,感受颇多。我感到,在实现“四化”的新长征中,我们的事业和人民是多么需要象张志新烈士那样的战士,多么需要象她那样始终不渝地坚持真理,义无反顾地为实现真理去英勇奋斗,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精神。
-
关键词
《悲歌》
电影文学剧本
坚持真理
大无畏精神
“四化”
黄宗江
新长征
张志新
-
分类号
I235.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传统基因与现代语境对话的交响套曲《悲欣之歌》
- 3
-
-
作者
黄紫
-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
文摘
叶小纲《悲欣之歌》是一部以李叔同诗歌为词,为男中音与交响乐队创作的作品。本文以音高组织为核心切入点,从旋律的半音化调式扩张以及音列组合的控制与自由,探讨传统基因(五声音列)与现代语境(半音音列)的融合途径;再从和弦的陈述与排列,剖析五声纵合性和声的现代化应用;同时结合曲式结构与诗词情感的“音诗同构”特征,探讨音乐语言如何外化李叔同诗歌中“悲欣交集”的哲思内核,并进一步探究作曲家叶小纲如何通过传统基因的转化与现代语境的拓展,将民族与世界音乐风格融会贯通的创作理念,以期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
关键词
叶小纲
《悲欣之歌》
音高组织
音列思维
五声纵合性和声
音诗同构
-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
-
题名悲歌——大唐悲歌 怆然涕下
- 4
-
-
作者
陈子昂
吕绍恩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5,共9页
-
-
关键词
吕绍恩
初唐
《悲歌》
陈子昂
音乐创作
艺术创作
李卜
悲歌
乐曲
-
分类号
J642
[艺术—音乐]
-
-
题名人间正气发浩歌——《读悲歌》
- 5
-
-
作者
徐志达
-
出处
《电影文学》
1980年第5期93-94,96,共3页
-
文摘
《悲歌》载(《电影文学》一九八0年第一期)是以张志新烈士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的电影文学剧本。读作品以前,我首先想到,张志新烈士的崇高形象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用电影文学的形式再现出来,并且要它充满感人的艺术力量,是很不容易的。细读剧本之后,我不能不叹服作者的手笔。
-
关键词
《悲歌》
电影文学剧本
正气
英雄事迹
张志新
烈士
-
分类号
D26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亨里克·戈莱茨基《第三交响曲》的简约主义构思
- 6
-
-
作者
朴英
-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沈阳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
基金
"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10kyb093"
-
文摘
文主要论述的是简约派作曲家亨里克·戈莱茨基《第三交响曲》的主要创作特征,通过实例说明其独特、自然、细腻的简约风格特点,并对比其他简约作品说明亨里克·戈莱茨基如何对简约音乐风格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
关键词
简约主义
亨里克·戈莱茨基
《悲歌》交响曲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西藏民风小组曲
- 7
-
-
作者
姜一民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65,共6页
-
-
关键词
《西藏民风小组曲》
钢琴独奏
《牧歌》
《悲歌》
-
分类号
J647.4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