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寻根与偶像制造——写在《恰同学少年》热播背后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颖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恰同学少年》之所以热播,从审美文化视角看,是因其平民化视角叙事,将历史问题现代化,从立志、修身这一层面来营构了青少年群体的成才"白日梦"。湖湘文化则成为该剧的核心价值,满足了社会转型期观众进行精神寻根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 《恰同学少年》 湖湘文化 偶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理想的呐喊——论《恰同学少年》的文化魅力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75-76,共2页
近期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无论是在主题意义、戏剧冲突,还是在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表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尽管该剧处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影视剧创作潮流中,但是在表现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等方面富... 近期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无论是在主题意义、戏剧冲突,还是在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表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尽管该剧处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影视剧创作潮流中,但是在表现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等方面富有创新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后现代特征 《恰同学少年》 文化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谈影视审美——以《恰同学少年》为例
3
作者 和曼 白树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48,共1页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恰同学少年》的成功,在于该剧冲破了青春偶像剧的套路,完美地实现了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题材的结合。同时,该剧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的审美特质,即重视思想美,增添元素美,凸现情节美。好的影视作品只有以"美&qu...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恰同学少年》的成功,在于该剧冲破了青春偶像剧的套路,完美地实现了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题材的结合。同时,该剧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的审美特质,即重视思想美,增添元素美,凸现情节美。好的影视作品只有以"美"为中心,才能够调动观众能动的接受意识,而这是影视作品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恰同学少年》 思想 元素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像的重塑,青春的重释——从《恰同学少年》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看国产偶像剧的突破
4
作者 刘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62,共2页
日、韩剧的风靡,使国内大批青春偶像剧纷纷效仿,然而,一味跟风、模仿日韩剧目,内容浮躁、浅薄,这几乎成了国产偶像剧的通病。而2007年我国国产青春偶像剧出现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恰同学少年》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两... 日、韩剧的风靡,使国内大批青春偶像剧纷纷效仿,然而,一味跟风、模仿日韩剧目,内容浮躁、浅薄,这几乎成了国产偶像剧的通病。而2007年我国国产青春偶像剧出现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恰同学少年》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两部作品在拍摄技术和创作理念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体现出可贵的创新意识,在日、韩偶像剧当道的大环境中为中国青春偶像剧争得了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偶像剧 《恰同学少年》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重塑 重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恰同学少年》看青年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 《湖湘论坛》 2008年第3期96-98,共3页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青年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报效祖国、志存高远的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紧密统一;将"身心俱完"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将个人进步与团结同志、团队互助紧密结合;将学习书本理...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青年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报效祖国、志存高远的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紧密统一;将"身心俱完"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将个人进步与团结同志、团队互助紧密结合;将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等。青年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对于今天青年的成长仍然具有深刻的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同学少年》 青年毛泽东 人格魅力 当代青年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现实:红色影视文化的德育功能漫谈——以《建国大业》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69,共2页
文化(culture)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如近期上映的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就是... 文化(culture)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如近期上映的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红色影视”作品,同类型的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恰同学少年》和《开国大典》等。这一系列主题类似的影视作品构成了红色影视文化。“红色影视”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化 历史与现实 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激情燃烧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 社会历史发展 影视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