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淹《别赋》《恨赋》写作时间及本事新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7,共14页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恨赋》 《别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淹《恨赋》别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9,共7页
江淹《恨赋》为何而作,作于何时,长期以来一直是江淹研究中的一大难题。结合江淹他作及其仕宦经历来看,《恨赋》之作当与建平王景素被杀有直接的关系,赋中秦帝、赵王等六人均有所指代;江淹实非代古人申恨,而是借写古人之恨来表达自己不... 江淹《恨赋》为何而作,作于何时,长期以来一直是江淹研究中的一大难题。结合江淹他作及其仕宦经历来看,《恨赋》之作当与建平王景素被杀有直接的关系,赋中秦帝、赵王等六人均有所指代;江淹实非代古人申恨,而是借写古人之恨来表达自己不便明言的现实感受,正是这一动机决定了《恨赋》在用语及写作手法方面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恨赋》 建平王 《芜城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赋的发展沿革及文体特征
3
作者 齐月华 于化桥 宋青林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两都赋》 《诗经》 枚乘 《七发》 散文 统治者 《高唐赋》 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 骚体诗 、比、兴 《恨赋》 楚辞 《别赋》 《洛神赋》 司马相如 《风赋》 艺术技巧 诗人 发展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淹二赋对初唐文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72-75,82,共5页
南朝文人江淹的《恨赋》、《别赋》在初唐文坛有过较大影响,卢照邻、王勃、李峤等人的创作均借鉴过二赋。以情系事,以事系情的结构框架,忧伤哀怨的情感基调,都曾作为历史传统被初唐文人继承。同时,初唐文坛接受二赋的挑战,作意使内容进... 南朝文人江淹的《恨赋》、《别赋》在初唐文坛有过较大影响,卢照邻、王勃、李峤等人的创作均借鉴过二赋。以情系事,以事系情的结构框架,忧伤哀怨的情感基调,都曾作为历史传统被初唐文人继承。同时,初唐文坛接受二赋的挑战,作意使内容进一步扩大,使结构进一步优化,创作主体的参与意识也大为增强,句式的诗化倾向也更加明显。江淹二赋创作难度较大,是才子型作品。初唐借鉴发扬二赋的文人也都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均被视为天才型早熟作家,这是一个值得人们研究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恨赋》 江淹 初唐文人 创作主体 卢照邻 汉代大 作品 参与意识 结构框架 王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1卷注释修订札记(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3-42,共10页
关键词 1981年版 《鲁迅全集》 注释 《晋书·刘伶传》 《海内十洲记》 《恨赋》 《论语·子罕》 《庄子·天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