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先》宇宙生成论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基于对人事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需要,《恒先》继承《老子》“有生于无”的生成论框架,并对春秋晚期的思想资源进行吸收和改造,进而形成两个生成序列。一方面,《恒先》作者对已有的“君→声味→气→志→言→名→政”的政治架构不满,出于对... 基于对人事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需要,《恒先》继承《老子》“有生于无”的生成论框架,并对春秋晚期的思想资源进行吸收和改造,进而形成两个生成序列。一方面,《恒先》作者对已有的“君→声味→气→志→言→名→政”的政治架构不满,出于对人事序列的顶端——君主的权力与意志进行规范、限制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将“血气”代之以“性”,“血气”的不稳定性导致意、志的不稳定性被消除,同时提出“性”的普遍性来源问题。另一方面,《恒先》继承《老子》“有生于无”生成框架的同时,面临“无”如何生“有”的解释问题,此问题与“性”的普遍性来源问题合并为:如何通过对“有生于无”的创新性解释来说明万物应然的存在方式,“气自生”是打通二者的关键。“恒”通过“气”落实为万物的“性”,“气自生自作”决定了万物“自为”,“恒”“气”共同生物,决定了万物的存在方式为“复其所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先》 《老子》 自生 有生于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或作”“气作”到“自作为事”——楚简《恒先》中“作”的意蕴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树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上博楚简《恒先》是近年出土的一篇道家佚文,整体上阐述了一种关于宇宙演化与人事开展的哲学思想。在它的理论中,世界是一个自我开展的过程,其间基本的活动便是"作"。这一活动在不同的阶段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宇宙原初阶... 上博楚简《恒先》是近年出土的一篇道家佚文,整体上阐述了一种关于宇宙演化与人事开展的哲学思想。在它的理论中,世界是一个自我开展的过程,其间基本的活动便是"作"。这一活动在不同的阶段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宇宙原初阶段,"或作"意味着宇宙内部动势的发作,提供了无中显有的动力;"气作"是"或作"的具体化,在此过程中,"作"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基本方式;当世界演化到人类,"作"也是人事发生的原因,基于"自作"的整体性诉求,《恒先》为人事活动划定了一个价值尺度。通过"作"的线索,《恒先》逐步解说了世界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自然到文明这一系列演化如何发生的问题,在形上与形下相贯通的思维中,将"作"的观念推到一个新的义理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先》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恒先》的“或”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鸿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恒先》 “或” 上博简 战国楚竹书 考论 特殊含义 方位词 黑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或使说”辩义——以《恒先》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林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或使说"一向被视为一种机械、外在决定论的宇宙生成论学说。然而,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通过对先秦文献《恒先》的解读,可以发现,"或使"一词,并非如后世注家所认为的那样,指宇宙万...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或使说"一向被视为一种机械、外在决定论的宇宙生成论学说。然而,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通过对先秦文献《恒先》的解读,可以发现,"或使"一词,并非如后世注家所认为的那样,指宇宙万物系外在产生、驱使,以及主宰之义;而是指宇宙生命主体自在自发地产生、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或使说"系先秦道家哲学支脉之一。总体来看,或使说包含宇宙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皆不离道家思想宗旨。"或使说"与老庄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否定人的认知与文化活动的合法性;而是把"言"、"名"视为"道"的自然绽出,视为宇宙生命活动必然创造之结果;进而,主张通过"举天下之为"而不废"名教"来认知、整饬现实世界。因此,在实践哲学层面,"或使说"是一种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认知,以及社会行动的道家"无为"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道家 或使说 《恒先》 辩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