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与女性主义恩怨之端 被引量:14
1
作者 卢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创作的《恋爱中的女人》是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转折期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菲勒斯意识,以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消除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对作者及其同时代人造成的焦虑恐慌,从而遭...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创作的《恋爱中的女人》是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转折期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菲勒斯意识,以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消除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对作者及其同时代人造成的焦虑恐慌,从而遭致众多女性主义者的尖锐抨击,标志着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恩怨突变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女性主义 菲勒斯意识 女权运动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劳伦斯眼中的现代女性——《恋爱中的女人》中的雕像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艳 李迎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8-99,共2页
D.H.劳伦斯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他的女性观也引起了诸多争议。通过对《恋爱中的女人》中两个女性雕像进行解析,可以发现劳伦斯的菲勒斯意识和对现代女性的偏见,以及他希望现代女性回归传统、回归家庭的思想。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雕像 现代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反进化论社会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殷耀 张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劳伦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深恶痛绝,他这种厌恶始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自然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在《恋爱中的的女人》中,他通过对杰拉尔德这一人物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性至上的进化论社会观的否定和他为异化的人... 劳伦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深恶痛绝,他这种厌恶始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自然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在《恋爱中的的女人》中,他通过对杰拉尔德这一人物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性至上的进化论社会观的否定和他为异化的人类社会寻找重生之路的道德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社会观 理性主义 《恋爱中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爱中的女人》的地理空间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文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8,104,共6页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艺术创作的顶峰,本文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时发现:作家在为小说人物活动选取的自然地理场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即以自己熟悉的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湖畔山水和曾去旅行经历过的阿尔卑斯...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艺术创作的顶峰,本文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时发现:作家在为小说人物活动选取的自然地理场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即以自己熟悉的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湖畔山水和曾去旅行经历过的阿尔卑斯山为原形地,建构了"威利湖畔""阿尔卑斯雪山"自然地理空间,这两个地理空间的巧妙建构,既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合理的活动场所,又为作家思想主张和艺术构思及审美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匠心独运的地理空间的构建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恋爱中的女人》既是劳伦斯自觉追求艺术真实的表现,也标志着劳伦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运用的进一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自然地理空间 建构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与新生——论《恋爱中的女人》 被引量:3
5
作者 温爱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95,共2页
D.H.劳伦斯几乎终其一生锐意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致畸变及人性的抗挣与发展。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例。它通过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描写,通过一个死亡的爱情故事和一个新生的爱情故事向人... D.H.劳伦斯几乎终其一生锐意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致畸变及人性的抗挣与发展。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例。它通过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描写,通过一个死亡的爱情故事和一个新生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示:死亡是新生的准备,腐朽是生命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死亡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和他的和谐社会——重读《虹》和《恋爱中的女人》 被引量:1
6
作者 卞瑞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98-99,共2页
上个世纪初叶,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劳伦斯,在他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中表达了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实现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摆脱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当前我国正在提倡建立和谐社... 上个世纪初叶,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劳伦斯,在他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中表达了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实现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摆脱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当前我国正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本文作者认为,劳伦斯的理想社会和我们的和谐社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意欲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构建和谐,以医治现代社会的一些痼疾及促使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和谐社会 《虹》 《恋爱中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爱中的女人》与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
7
作者 王腊宝 陈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5,192,共7页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小说必须高尚可敬。《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以一种内在的生命之火为向导,努力保持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完整;小说通过人物与环境完美关联揭示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作者运用具体的人物案例,说明小说应当直面生命本能,戒绝一切思想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小说三要素” 《恋爱中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D.H.劳伦斯的男性中心意识——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大母亲雕像谈起
8
作者 杨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7-98,共2页
大母亲是D.H.劳伦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女性形象。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通过对凶悍大母亲雕像的描绘,反映出父权社会以来父权意识形态的"集体无意识"对他的创作的影响,折射出男性害怕失去女性统治权的心态。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大母亲雕像 父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爱中的女人》掌击的深层文化意蕴及动物形象分析
9
作者 郑慧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Z期37-38,共2页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是《虹》的续集。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对恋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其中一对恋人是女教师与督学,他们怀着对生命与爱情的热爱,冲破重重的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另一对恋人是女教师...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是《虹》的续集。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对恋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其中一对恋人是女教师与督学,他们怀着对生命与爱情的热爱,冲破重重的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另一对恋人是女教师的妹妹与矿业巨头,他们因为观念上的差异,在无数次冲突之后关系破裂,最终,矿业巨头在荒芜的深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恋爱中的女人》问世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提高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杰拉尔德 古德伦 厄秀拉 文化意蕴 动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的互文性解读
10
作者 朱晓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6-198,共3页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分别于1915年和1920年创作的两部伟大的作品。如劳伦斯本人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虹》的续篇。因此,两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而言,两部小说在人物、环境对圣经...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分别于1915年和1920年创作的两部伟大的作品。如劳伦斯本人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虹》的续篇。因此,两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而言,两部小说在人物、环境对圣经文本结构的运用以及两性关系探索等方面存在互文关系。从互文性角度对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可以为小说的理解和诠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虹》《恋爱中的女人》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恋爱中的女人》的主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3-49,共7页
贯穿D·H·劳伦斯艺术生涯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对现代理性一工业文明的否定,对自然和本能的复归和向往。继早期的《白孔雀》(1906—1909年)、《儿子与情人》(1912年)《彩虹》(1915年)以后,劳伦斯写于1916年至1917年的《恋爱中的女... 贯穿D·H·劳伦斯艺术生涯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对现代理性一工业文明的否定,对自然和本能的复归和向往。继早期的《白孔雀》(1906—1909年)、《儿子与情人》(1912年)《彩虹》(1915年)以后,劳伦斯写于1916年至1917年的《恋爱中的女人》(发表于1921年)再次阐发了这个主题;他写这个主题的最后一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7年)则更是尽人皆知的作品了。但《恋爱中的女人》之所以引起了批评家们更大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秀拉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母马 媾合 腐坏 工业文明 核心主题 意志 耶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与女性主义恩怨的开始
12
作者 图雅 高娃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Z期29-30,共2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就开始蜕变;由原来对女权运动的支持变为反对的态度。他认为男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导地位的,他想要消除风风火火的女权运动对自己和同一时代人带来的种种焦虑恐慌。所以才会引起更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就开始蜕变;由原来对女权运动的支持变为反对的态度。他认为男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导地位的,他想要消除风风火火的女权运动对自己和同一时代人带来的种种焦虑恐慌。所以才会引起更多的女性主义者的强烈反抗和尖锐抨击,这些现象已经表明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质变,即恩怨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女性主义 恩怨开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的毁灭与建设——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解读
13
作者 付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67-68,共2页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小说。看到这一题目,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欢愉、喜悦。然而,文中并没有体现出女性恋爱的欢畅,而是通过波折起伏的故事,展现出女人的悲情、伤感和痛苦。小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小说。看到这一题目,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欢愉、喜悦。然而,文中并没有体现出女性恋爱的欢畅,而是通过波折起伏的故事,展现出女人的悲情、伤感和痛苦。小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文化价值意识交流下复杂的女性生活状态。同时,小说从另一角度表现出了女性对爱的渴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艺术特色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译·意译——《恋爱中的女人》两个译本比较
14
作者 宁芳莲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4期110-112,共3页
《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直译 意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世界中的劳伦斯与劳伦斯世界中的女性
15
作者 裴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劳伦斯 女性形象 女性世界 莫瑞尔太太 杰西 母亲 《恋爱中的女人》 厄秀拉 丈夫 儿子和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D.H.劳伦斯的两性伦理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8-130,共3页
对两性伦理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劳伦斯文学创作的重要出发点,在其代表作《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经历了两性伦理关系方面的迷失、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在劳伦斯看来,两性伦理关系的理想境界是需要两性之间在保持... 对两性伦理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劳伦斯文学创作的重要出发点,在其代表作《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经历了两性伦理关系方面的迷失、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在劳伦斯看来,两性伦理关系的理想境界是需要两性之间在保持独立自我意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对等的创造,共同的前进,这样才能实现两性间持久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H 劳伦斯 两性伦理观 《虹》 《恋爱中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心理小说创作理论摭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一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9-82,共4页
从人的本性的角度来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劳伦斯心理小说创作的核心。他力主通过对人的无意识激情和性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示各种人物的心态和社会心理,对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有所揭露,具有进步意义;他以精细笔触刻画... 从人的本性的角度来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劳伦斯心理小说创作的核心。他力主通过对人的无意识激情和性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示各种人物的心态和社会心理,对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有所揭露,具有进步意义;他以精细笔触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被誉为英国的“心理派”小说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心理小说 弗洛伊德主义 创作理论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虹》 《儿子与情人》 《恋爱中的女人》 厄秀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小说艺术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漆以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1-86,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艺术经验。一、他突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禁区,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性为中心题材进行创作,其目的是在批判现代文明的罪恶,探索和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包含鲜明的社会、政治主题。二、劳伦...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艺术经验。一、他突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禁区,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性为中心题材进行创作,其目的是在批判现代文明的罪恶,探索和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包含鲜明的社会、政治主题。二、劳伦斯的小说美学是平衡美学。他揭示了性爱中自始至终充满了内在的人性两极的活动变化过程,揭示了它们是如何冲突而和谐地统一的。三、劳伦斯丰富、发展了小说中的象征艺术,象征不仅是手法与技巧,也是主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小说艺术 《恋爱中的女人》 神话原型象征 精神与肉体 现代文明 厄秀拉 小说创作 《儿子与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劳伦斯的困惑与矛盾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素玲 郭英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5-88,共4页
D·H·劳伦斯的困惑与矛盾郝素玲,郭英剑1在对劳伦斯的长期研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折服于他将其哲学思想深刻地反映在创作之中,其表现时而激烈,时而和缓,时而粗野,时而温柔;另一方面,我们更惊诧于:劳伦斯倾其毕生... D·H·劳伦斯的困惑与矛盾郝素玲,郭英剑1在对劳伦斯的长期研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折服于他将其哲学思想深刻地反映在创作之中,其表现时而激烈,时而和缓,时而粗野,时而温柔;另一方面,我们更惊诧于:劳伦斯倾其毕生精力将他的哲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但在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厄秀拉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恋爱中的女人》 梅勒斯 《彩虹》 哲学思想 作家 现代主义 《儿子与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戴·赫·劳伦斯的美学思想
20
作者 叶胜年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2期30-34,共5页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家之一。在他不到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量之大,所涉及的体裁之多,更重要的是观念之新颖和独到,语音的优美和手法的创新都鲜有人比。他的文学创作几乎涉及文学的每个领域,并...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家之一。在他不到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量之大,所涉及的体裁之多,更重要的是观念之新颖和独到,语音的优美和手法的创新都鲜有人比。他的文学创作几乎涉及文学的每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几乎都取得了成功。他作为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的地位即使在他逝世六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当我们在赞叹他的才华时,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劳伦斯的作品具有不衰的吸引力,他在作品中表现的强烈独特个性和审美情愫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作品 戴·赫·劳伦斯 美学思想 大自然 厄秀拉 人和自然 玫瑰园 《恋爱中的女人》 象征世界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