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形成与特征——《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浩斌 张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2,共8页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观危机过程中的一种艰难而被迫的选择;《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实验室,正是在这里,他第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即自我意识哲学得以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本质并不是哲学史的而是哲学的,它实际上是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解析,从而厘清了唯物史观由以形成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谟克利特 自然哲学 伊壁鸠鲁 意识哲学 差别 笔记 解读 起源 青年黑格尔派 黑格尔哲学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 发展过程 思维走向 基本特征 理论起点 唯物史观 世界观 实验室 哲学 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生态观的发端
2
作者 余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7,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落实新战略必须直面那些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科学技术与生态、工业化与生态等问题。基于此,我刊组织本期"生态文明建设专...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落实新战略必须直面那些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科学技术与生态、工业化与生态等问题。基于此,我刊组织本期"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以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和有启发性的解读。刘家俊教授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两难困境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人的整体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必须面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对于科学技术,我们既要发展又要控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走"生态导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生产的生态转向。余莉博士从马克思实践生态观的发端为切入点,分析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实践生态观分为三个向度,分别是唯物主义向度、自我意识能动向度和实践批判向度。整组专题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生态观 《博士论文》 实践 生态思想 福斯特 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