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 |
刘敬东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朗兹胡特-迈尔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 |
赵玉兰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一个施蒂纳视角的考察 |
徐琛
覃辉银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阐释——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 |
毛华兵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5
|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 |
姜锡润
王燕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7
|
|
6
|
“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资本主义观 |
张一兵
周嘉昕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7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
王学俭
魏泳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8
|
文本的命运(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 |
聂锦芳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9
|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
聂锦芳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10
|
从源头上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
梁树发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3 |
15
|
|
11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 |
陈曙光
周梅玲
|
《湖湘论坛》
CSSCI
|
2017 |
4
|
|
12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形式”理论新释——析“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观点 |
许斗斗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10
|
|
13
|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 |
聂锦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4
|
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 |
聂锦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5
|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体论建构意义——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
邓晓臻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6
|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170周年 |
张奎良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7
|
交往范畴的科学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 |
张亮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18
|
社会场境存在论与关系意识论中的市民社会话语--《德意志意识形态》新探 |
张一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9
|
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共同体”:《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 |
石德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20
|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当代启示 |
王磊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