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敬东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177,共12页
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现实个人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和无产阶级反抗现存统治的社会运动,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从观念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现实个人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和无产阶级反抗现存统治的社会运动,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从观念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站在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演变的历史制高点上,不仅揭示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拒斥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历史的理论本质,而且批判了它代表德国小资产者反对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劳动自由和社会解放的阶级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的历史意识和阶级意识,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真正的社会主义” 历史意识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兹胡特-迈尔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
2
作者 赵玉兰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7,共12页
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首个近乎完整版,朗兹胡特-迈尔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仅比MEGA1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早出版5个月。正是在这一版中,“圣麦克斯”手稿首次原文完整出版,“真正的社会主义”相关手稿首次出版,而《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首个近乎完整版,朗兹胡特-迈尔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仅比MEGA1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早出版5个月。正是在这一版中,“圣麦克斯”手稿首次原文完整出版,“真正的社会主义”相关手稿首次出版,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整结构框架亦基本呈现。尽管在收录内容、文献考证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不及MEGA1版,但朗兹胡特-迈尔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反映了德国当时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研究视域与相应水准,而且对把握同时期的梁赞诺夫原文版“费尔巴哈”章以及MEGA1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百年文献学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朗兹胡特-迈尔版 MEGA1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一个施蒂纳视角的考察
3
作者 徐琛 覃辉银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8,159,共13页
“圣麦克斯”章中对施蒂纳唯一者思想的批判,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就存在前提而言,正是由于“圣麦克斯”章相较于其他章节迥异的行文风格,才吸引人注意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 “圣麦克斯”章中对施蒂纳唯一者思想的批判,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就存在前提而言,正是由于“圣麦克斯”章相较于其他章节迥异的行文风格,才吸引人注意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封信件中,就已经透露出足够的相关信息,显示出设置“圣麦克斯”章作为“契诃夫之枪”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契诃夫之枪”,马克思一方面揭穿了包括施蒂纳在内的全部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另一方面为唯物史观的建构提供了关键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契诃夫之枪” 施蒂纳 “圣麦克斯”章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阐释——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 被引量:3
4
作者 毛华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建立在对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考察的基础上,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阐释共同体思想的典型文本,他们在该文本中对共同体思想作出了逻辑完整的论...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建立在对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考察的基础上,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阐释共同体思想的典型文本,他们在该文本中对共同体思想作出了逻辑完整的论述,即通过批判“虚假的共同体”,揭示出共同体的演化规律,并提出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旨归,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实践逻辑,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要求。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真正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姜锡润 王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范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 交往形式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资本主义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5,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会批判中承担主要基础作用的范式是生产与分工。其中,奴役性分工批判取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代私有制 生产 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学俭 魏泳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2,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丰富人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系统研究可知,明确人的物质生活与交往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前提;把握人的意识生成和演变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关键;顺应人的现实发展与解放规...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丰富人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系统研究可知,明确人的物质生活与交往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前提;把握人的意识生成和演变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关键;顺应人的现实发展与解放规律,是人的教育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发展解放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的命运(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聂锦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手稿 保存 刊布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被引量:17
9
作者 聂锦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3,共8页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等问题,因此,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等问题,因此,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世界历史"一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共计出现在22个段落中29次,仔细甄别各个出处其具体含义,由此可以概括和抽象出全书关于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世界历史"不是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它也不是以往所有事件的记录、罗列和展示,而是经过"过滤"的世界发展重大趋向的表征和体现;其推进力量是"现实的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它的当代发展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使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都打上"世界性"印记。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评价需要在三个维度下进行:还原回文本的整体思想结构,梳理这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放在人类实践的格局和思想史的进程中以透视其地位、演变、得失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 解释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源头上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树发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50-58,共9页
世界历史是一个以物质交往为主导和推动力量的自然历史过程。普遍交往是这一过程的直接实现形式。从交往主体看 ,世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国家关系 ,但更是一种阶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和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冲突 ,马... 世界历史是一个以物质交往为主导和推动力量的自然历史过程。普遍交往是这一过程的直接实现形式。从交往主体看 ,世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国家关系 ,但更是一种阶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和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冲突 ,马克思得出世界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革命的结论。世界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规律。就普遍交往的内容来说 ,世界历史又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活动全面交往的过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化问题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曙光 周梅玲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生活"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关注的主题。在他看来,生活首先是一个立体的呈现,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基,直接呈现为生产活动,整体呈现为社会关系的全貌,精神呈现则表现为意识。现实的人作为生活的主角,在社会... "生活"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关注的主题。在他看来,生活首先是一个立体的呈现,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基,直接呈现为生产活动,整体呈现为社会关系的全貌,精神呈现则表现为意识。现实的人作为生活的主角,在社会关系搭建的这个大舞台上,以感性活动演绎着丰富的剧情,从而揭示着生活的真谛——实现人的解放。对生活的阐释实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彻底变革:回归人本,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主客体在人类历史活动中的统一;反观现实,确立了生产实践的中心地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生活状态;展望未来,昭示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生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活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形式”理论新释——析“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观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斗斗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2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交往形式 生产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市民社会 物质交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自主活动 精神交往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聂锦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6,共10页
迄今为止,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表征马克思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文本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非常薄弱的环节甚至是盲点,“赫斯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甄别和分析,可以发现,莫泽斯.赫斯真正参与了这一著述的写作,... 迄今为止,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表征马克思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文本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非常薄弱的环节甚至是盲点,“赫斯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甄别和分析,可以发现,莫泽斯.赫斯真正参与了这一著述的写作,理应归入这一文本的作者之列;作为该书第二卷批判对象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者的赫斯应邀参加有关章节的撰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与他仍然是一种思想合作的关系,而不可能是两种异质思想的彻底决裂。这一解释对于客观、全面地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涵、改变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化定性和划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赫斯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聂锦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2,共6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探索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但这种哲学形态不是通过这一部著述就完成了建构的,其中相当多的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思想发展中、在20世纪马克...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探索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但这种哲学形态不是通过这一部著述就完成了建构的,其中相当多的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思想发展中、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变迁中得到拓展、深化、变革和修正的。从思想史的视角就"意识形态"的内涵变迁、"消灭哲学"的含义辨析、社会结构的整体把握、资本批判与"共产主义"建构等进行对照和梳理,可以从中凸现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同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提供了理解和评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体论建构意义——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晓臻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6-190,共5页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其深层次的意义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体论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进行文本探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出发点,把自然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遇,把实体...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其深层次的意义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体论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进行文本探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出发点,把自然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遇,把实体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材料和条件,把存在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现实感性世界。因此,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本体论建构,蕴含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基于这种世界观而逻辑形成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本体论 人的感性活动 唯物史观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170周年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奎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作为感性世界之基础的实践、人的实践生成、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之第一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分工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和...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作为感性世界之基础的实践、人的实践生成、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之第一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分工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和论证、世界历史思想、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实践之唯物主义者的共产主义者以及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的个体自由。这些理论突破构成了完整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唯物主义 世界观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范畴的科学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既非传统理论模式所理解的形成中的生产关系概念,也非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有着较生产关系概念更为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有着特定的理论指向,它与主体的生存状况密切相...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既非传统理论模式所理解的形成中的生产关系概念,也非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有着较生产关系概念更为广泛的内涵与外延,《形态》中的交往范畴有着特定的理论指向,它与主体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有着极强的思辨色彩。如果今天有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那么这种发展只能是合理地存在于实证的历史学或实证的社会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形式 科学定位 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私有制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场境存在论与关系意识论中的市民社会话语--《德意志意识形态》新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3,I0002,共19页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构境意向为:一定的社会交往形式是整个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观念的基础。这也是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构境中说明全部经济的社会賦型中政治生活和观念生活的直接基础。然而,如果我们不能进入历史唯物...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构境意向为:一定的社会交往形式是整个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观念的基础。这也是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构境中说明全部经济的社会賦型中政治生活和观念生活的直接基础。然而,如果我们不能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场境关系存在论和关系意识论,那就根本不可能深入理解此处马克思、恩格斯指认的市民社会的关系场境本质,以及无法进入后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现象学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市民社会Ⅳ 社会场境论 关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共同体”:《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德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3,共7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它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压抑个性发展的。第三,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实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国家问题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其国家观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助于我们超越经济发展主义,增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虚幻的共同体 真实的共同体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磊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分工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创作,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思想,分工与阶级、国家的思想和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三个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只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分工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创作,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思想,分工与阶级、国家的思想和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三个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调整、改善生产关系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分工的全面、和谐、科学地发展,进而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工理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