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冬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其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其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干预背后隐含着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和纳博科夫其他作品中的思想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镜像 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是符号的游戏——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形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祖友 陈世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 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构成一种互文结构,表现了世界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主题,也表现出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同时,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散文注释也构成了一种后现代语言游戏,它表明作者并不创造意义,因为作品没有所谓的原意,意义也不是作品现存的,必须无止境地在文本之外去寻求,每篇文本都必须置于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产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与散文 互文结构 语言游戏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对话——《微暗的火》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宋艳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到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文本中心论",再到读者反应批评的"读者中心论",文本阅读和评论历经变化之后,到达一个中心不确定的状态。代之以中心的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就... 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到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文本中心论",再到读者反应批评的"读者中心论",文本阅读和评论历经变化之后,到达一个中心不确定的状态。代之以中心的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就是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交流对话的关系网。纳博科夫的作品《微暗的火》不仅体现了这一网状结构,而且对读者提出要求,参与到这张互动的网中,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暗的火》 文学研究 纳博科夫 “作者中心论” 加拿大 文学评论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拼贴手法及其叙事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49-54,共6页
作为20世纪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纳博科夫一反传统的文学创作范式,醉心于写作技巧的试验创新。《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作品中结构最奇特、设计最精巧的作品。在小说中,纳博科夫通过运用拼贴这一后现代创作技巧,戏仿一个碎片化、无中心... 作为20世纪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纳博科夫一反传统的文学创作范式,醉心于写作技巧的试验创新。《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作品中结构最奇特、设计最精巧的作品。在小说中,纳博科夫通过运用拼贴这一后现代创作技巧,戏仿一个碎片化、无中心、不确定的荒诞世界,使真实与虚构并置,历史与现实重合,不仅进一步削平了传统小说的深度叙事模式,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等级,而且对文本意义提出了挑战,由读者赋予文本以意义,由此颠覆了以生活和艺术为代表的二元对立模式,充分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颠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拼贴 叙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