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 被引量:6
1
作者 徐长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哲学史上关于实践问题有两个第11条。一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另一条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可概括为只有个别才是本体,只有普遍才能认识。合起... 哲学史上关于实践问题有两个第11条。一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另一条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可概括为只有个别才是本体,只有普遍才能认识。合起来理解可得如下命题哲学家们之所以只是解释世界,是因为哲学所能把握的只是世界的普遍性;但世界的本体是个别,改变本体才是事情的关键,然而作为本体的个别又不可认识。通过比较分析,该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理论只能把握普遍,实践则运作个别;任何一个实践中的个别都必定关涉众多异质性的理论的普遍,因此,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的普遍足以单独表达实践中的个别之所是,惟有将这些异质性的普遍统合成一个特定的整体才能回答实践中的个别究竟是什么和应当变成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第11条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形而上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者与现代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四卷的思想史意蕴 被引量:3
2
作者 庄振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一种服务于多变的效用的虚构秩序来代替事情本身的秩序。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不是智者的自私自利或偶然意见,而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西方文化中迄今难以彻底摆脱的一种危险,而现代性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推进,主要表现在世界图景、意识形态、技术和虚无主义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现代性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3
作者 任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11-12,共2页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大厦,是在对众多先辈的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其所著的《形而上学》一书里,始终贯穿着亚里士多德本人对先辈理论的独到见解。而在第一卷的第九章、第十三卷、第十四卷,亚里士多德花了很大的篇...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大厦,是在对众多先辈的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其所著的《形而上学》一书里,始终贯穿着亚里士多德本人对先辈理论的独到见解。而在第一卷的第九章、第十三卷、第十四卷,亚里士多德花了很大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了十分详尽的批判,从中可见,柏拉图理念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深远。本文将就这几个篇章简要地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是如何进行批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柏拉图 理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下) 被引量:4
4
作者 聂敏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50,共9页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思想 《形而上学》 还原主义 本质主义 世界图景 决定性 质料 实体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布尼茨论“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从《形而上学序论》到《单子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8,14,共9页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建构的理论基石。在《形而上学序论》中,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道德世界"概念,建构了"道德世界"的"草图"。随着"实体论"向"单子论"过渡,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细致地描画了单子与上帝单子之间的道德关系,与此同时,在单子精神自由状态基础上,他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最完美国家 道德世界 《形而上学论》 《单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不确定的语言历险——麦城的《形而上学的上游》
6
作者 唐晓渡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8,共8页
关键词 《形而上学的上游》 麦城 诗歌 叙述结构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行为:有限理性与空间转换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2,共3页
理论(theor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theoria),本义是:看、观察、反思。在希腊人的理解中,看是人的本性,因此人都有理论或形而上学倾向(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说法,看是理论构建的第一阶段,人人都生活在实践中,... 理论(theor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theoria),本义是:看、观察、反思。在希腊人的理解中,看是人的本性,因此人都有理论或形而上学倾向(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说法,看是理论构建的第一阶段,人人都生活在实践中,人人都在看,但不是人人都能看出门道,看出问题,看出规律;这就需要观察,观察是理论构建的第二阶段,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换 有限理性 旅游行为 《形而上学》 亚里斯多德 人的本性 科学研究 希腊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8
作者 蒋祖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65,共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 2.运用文言,续编寓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与《论语》《萄子》《形而上学》中的名句比较,引申拓展,领会杞人忧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 《杞人忧天》 教学设计 《形而上学》 文言词语 教学目标 文言知识 《论语》 独特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对第一哲学的意义
9
作者 张晓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29-30,共2页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对第一哲学的意义张晓林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科学,进一步说,是关于存在本体(substance)的科学.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性质的第四卷开宗明义地说:"第一哲学研究作为...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对第一哲学的意义张晓林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科学,进一步说,是关于存在本体(substance)的科学.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性质的第四卷开宗明义地说:"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第一哲学 《物理学》 《形而上学》 FIRST 存在本体 哲学研究 第四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