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风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赵馥洁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
张新宁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 |
丁燃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
刘卓红
牟修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5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及其意义——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
饶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
苏培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7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
冯游游
黄旭东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
苏培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内涵 |
李西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0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
王桂泉
张铁民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2008 |
43
|
|
11
|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
刘爱莲
彭恩胜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2
|
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
刘爱莲
彭恩胜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3
|
隐性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
吴远
董昕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4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 |
蒋均时
张博颖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5
|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
张博颖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9
|
|
16
|
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
徐国民
李慧星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7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 |
张绍平
董朝霞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8
|
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 |
李楠
周建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9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
阮云志
卢黎歌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 |
黄长义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