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怀汉诗情结 异彩陶诗翻译——《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任淑坤 赵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汉诗英译中是否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能否恰当阐释原诗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意象的转换,一直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对《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表明,古诗的翻译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亦应兼顾原诗的形式以体现其音韵和节奏美。古诗因其时... 汉诗英译中是否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能否恰当阐释原诗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意象的转换,一直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对《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表明,古诗的翻译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亦应兼顾原诗的形式以体现其音韵和节奏美。古诗因其时空的差距,语言的凝练,意象的高度密集而带来理解和阐释的困惑。中外译者的联袂为跨越文化障碍、恰当阐释原诗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对意象的翻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注意与意象紧密相连的情趣的再现,为读者体悟全诗意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英译 形式 理解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隐与身隐——从《归田赋》和《归园田居》看古代文人的归隐境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锐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49-51,共3页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倾心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张衡的《归田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两篇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归隐境界———意隐与身隐。意隐是理想化的精...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倾心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张衡的《归田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两篇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归隐境界———意隐与身隐。意隐是理想化的精神向往,身隐是现实性的人格追求。意隐之后的身隐,是一种更彻底的放弃和坚守,是古代文士一种更难得的做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田赋》 《归园田居》 意隐与身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细化”教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强海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细化 教学 陶渊明 支点 阅读 历史 解读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的玄学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良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9,共3页
任何经典作品绝不仅是文学的,而更是思想的、精神的,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又承载着民族某一时段的精神气质。如何在时代思想的脉络中去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玄言诗盛行的时代,《文心雕龙&... 任何经典作品绝不仅是文学的,而更是思想的、精神的,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又承载着民族某一时段的精神气质。如何在时代思想的脉络中去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玄言诗盛行的时代,《文心雕龙·时序》云:“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迫遣,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玄谈流及文坛,老庄思想成为诗赋创作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玄学 精神气质 文学作品 经典作品 文心雕龙 老庄思想 玄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园田居》校注琐议
5
作者 戴建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注释 人教版 语文教学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阳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20-120,共1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李阳春《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篇,是他辞去彭泽令不久的作品。诗中揭露、批判现实,又表现农民思想和情怀,还有新的人生旅途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可视为《归去来兮辞》的妹妹篇,是他断断续续...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李阳春《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篇,是他辞去彭泽令不久的作品。诗中揭露、批判现实,又表现农民思想和情怀,还有新的人生旅途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可视为《归去来兮辞》的妹妹篇,是他断断续续为官生活的总结和反省,表达了对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川东学刊》 《归去来兮辞》 田园生活 田园诗 人民性 壮志难酬 批判现实 幻想破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想像 以画解诗——《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春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揣摩 《归园田居》 语言 篇目 激发 学生 接受美学 联想 教材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如归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
作者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尘网 氏族 远人村 墟里烟 陶谢 感士不遇 守拙 组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三重精神冲突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5-57,共3页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文本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形成对作品形象及价值的独到感悟和理解。本文拟聚焦《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精神冲突,从“去与返”“爱与恶”“有与无”三重视角分...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文本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形成对作品形象及价值的独到感悟和理解。本文拟聚焦《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精神冲突,从“去与返”“爱与恶”“有与无”三重视角分析诗人的情感错位,发现《归园田居·其一》的情感审美价值,创新解读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其一》 深度阅读 创新审美 回归田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友情诗探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明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友情与亲情、爱情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如果说亲情根源于血缘,爱情根源于“性”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那么,友情则是纯粹的“情”缘,联系人间真正友谊的惟一纽带是情感,这里拒绝其他任何非情感因素的介入。如...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友情与亲情、爱情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如果说亲情根源于血缘,爱情根源于“性”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那么,友情则是纯粹的“情”缘,联系人间真正友谊的惟一纽带是情感,这里拒绝其他任何非情感因素的介入。如果说亲情是一种天然的关系,是任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送别诗 中国传统文化 李白与杜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别董大》 《归园田居》 儒家文化 友谊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爱自然——语文教育的一个视点
11
作者 傅丽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语文教育 研究性学习 自然生态 《归园田居》 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是一朵花悄悄绽放的模样
12
作者 张云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4,2,共5页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生命绽放的瞬间总是热烈而璀璨的,艰难跋涉的过程却是安静、寂寞而漫长的。教师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她是一朵花悄悄绽放的模样:播种,发芽,抽枝,绽放……正是在这样漫长而曲折...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生命绽放的瞬间总是热烈而璀璨的,艰难跋涉的过程却是安静、寂寞而漫长的。教师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她是一朵花悄悄绽放的模样:播种,发芽,抽枝,绽放……正是在这样漫长而曲折的成长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渐趋娴熟进而游刃有余。初登讲台邯郸学步2004年我大学毕业,幸运地成为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暗暗发誓一定要勤奋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师 阅读教学 一朵花 河南省实验中学 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 《归园田居》 教学思路 教育者 语文课堂 野百合 思维碰撞 接受力 教学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的“田园”
13
作者 俞泽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43,共3页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 《归园田居》 出生地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样断章分节合适吗?
14
作者 张福旺 王桂霞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0期25-25,共1页
人教社最新版高中<语文>(2004版)在选入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同时,对作品做了断章分节处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教材所做的断章分节有失确当.
关键词 合适 《归园田居》 《语文》 教学过程 陶渊明 人教社 高中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明理 阮玲 刘占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9,46,共7页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 教学实录 幻灯片 “归” 全文 学生 反思 教师 课后 朗读 默读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剑民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0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桃花源诗并记》 中国文学史 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 田园生活 山水田园 高尚人格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要上得“实”一些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晓龙 任海霞 +2 位作者 谢政满 李朝晖 张怀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69,共3页
谢政满:郑老师,最近听了几节课,很受启发,简述出来想与您交流一下。 《归园田居》:学生结合注释阅读了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大家联系陶渊明的《精卫填海》《咏荆轲》,就陶渊明是“浑身静穆”还是“金刚怒目”展开了辩论。同学们思... 谢政满:郑老师,最近听了几节课,很受启发,简述出来想与您交流一下。 《归园田居》:学生结合注释阅读了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大家联系陶渊明的《精卫填海》《咏荆轲》,就陶渊明是“浑身静穆”还是“金刚怒目”展开了辩论。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对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加深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 语文课 《归园田居》 《精卫填海》 《咏荆轲》 陶渊明 教师引导 思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志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54-59,95,共7页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王志清读王维的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陶潜。其实,陶王间虽见师承之血脉,而却情趣大异。古人以为,陶潜为平淡之宗,王维乃神韵之祖①,这也只是给我们以比较的暗示和比较的视角。而读解陶王...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王志清读王维的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陶潜。其实,陶王间虽见师承之血脉,而却情趣大异。古人以为,陶潜为平淡之宗,王维乃神韵之祖①,这也只是给我们以比较的暗示和比较的视角。而读解陶王二人的生命星空,见其异同及异同的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陶潜 《归园田居》 山水田园诗 社会理想 美学思想 “自在” 诗美形态 禅宗 生存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剑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 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江淹 接受史 《归去来兮辞》 文学史 文学创作 杂体诗 拟诗 陶渊明诗文 《归园田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陶渊明的双重人格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所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格美,在古代作家中是很... 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所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格美,在古代作家中是很不多见的。 可是陶渊明及其作品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的诗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飘逸”之外也还有“摩登”的一面,在“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如金刚怒目者;鲁迅由此推而言之,提出一个16字的重要告诫;“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与此相应,对陶渊明其人也不应简单化,不宜人为地纯化和美化,而必须尽可能地逼近其真实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颜延之 《归去来兮辞》 “真” 《归园田居》 江州刺史 双重人格 中国古代 委运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