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张协状元》鬼神戏的结构功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小鸥 卢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164,共3页
南戏《张协状元》在当代舞台上被多个剧种改编演出,改编本在有关鬼神角色戏份的编排方面各有特色。由林兆华执导,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张协状元》与南戏原本及其他当代各改编本相比,剧本更重视鬼神角色在整个戏剧中的结构功能,鬼神角... 南戏《张协状元》在当代舞台上被多个剧种改编演出,改编本在有关鬼神角色戏份的编排方面各有特色。由林兆华执导,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张协状元》与南戏原本及其他当代各改编本相比,剧本更重视鬼神角色在整个戏剧中的结构功能,鬼神角色在戏剧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张协状元 京剧 改编 《张协状元》 鬼神角色 戏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协状元》编于宋代说补证——以张协占卜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秋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戏文《张协状元》开端有张协因梦占卜情节,涉及揣骨听声、测字、圆梦。宋代揣骨听声术流行,相字风靡,占梦术衰颓。戏文中相士最擅长揣骨听声,北宋测字大师邵雍的名言被引用,张协父认为人之梦不足信,这些与宋代术数氛围一致。邵雍在民间... 戏文《张协状元》开端有张协因梦占卜情节,涉及揣骨听声、测字、圆梦。宋代揣骨听声术流行,相字风靡,占梦术衰颓。戏文中相士最擅长揣骨听声,北宋测字大师邵雍的名言被引用,张协父认为人之梦不足信,这些与宋代术数氛围一致。邵雍在民间产生影响主要在南宋中前期,影响相士陈听声名号的相学大师耿听声成为名人也在同期,相士自吹的陆地仙始见于文献也在此期,由此可断戏文大概作于南宋中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编剧年代 占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戏《张协状元》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振贵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南戏《张协状元》成于元代,其主旨则是根据宋元理学的"名利观",通过"求名"与"守己"观念对立与统一的婚变故事,揭露"伪儒"的忘恩负义。
关键词 南戏 《张协状元》 戏曲艺术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戏体例“输入”说质疑——以《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为例
4
作者 郑传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60,共7页
郑振铎先生曾指出,在温州发现了梵剧《沙恭达罗》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汉文剧本《张协状元》也诞生于温州,两者竟“是如此的相肖合”,足以证明“传奇的体例与组织完全是由印度输入的”。其实,《张协状元》虽与《沙恭达罗》具有某些相似性... 郑振铎先生曾指出,在温州发现了梵剧《沙恭达罗》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汉文剧本《张协状元》也诞生于温州,两者竟“是如此的相肖合”,足以证明“传奇的体例与组织完全是由印度输入的”。其实,《张协状元》虽与《沙恭达罗》具有某些相似性,但二者的不同点更多:一为单线发展,一为双线交织;一为代言体,一为不完全代言体;一为诗体,一为曲体;一为分幕结构,一为人物上下场结构;一凸显人物,一凸显行当。《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的某些相似性,并不能证明《张协状元》模仿了《沙恭达罗》,《张协状元》的体例主要源于宋代话本和诸宫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剧 南戏 《张协状元》 《沙恭达罗》 比较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会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54,共11页
《张协状元》写定期历来多有分歧,本文根据对载录该剧的 文献之编纂体系、该剧的编者、该剧与其他早期剧作的关系以及该剧语 言、曲文、曲牌的仔细研究及鉴别,提出《张协状元》写于元代中期以后 的见解,此说能否成立直接关系到理解... 《张协状元》写定期历来多有分歧,本文根据对载录该剧的 文献之编纂体系、该剧的编者、该剧与其他早期剧作的关系以及该剧语 言、曲文、曲牌的仔细研究及鉴别,提出《张协状元》写于元代中期以后 的见解,此说能否成立直接关系到理解早期中国戏曲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戏文 南宋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张协状元》看宋人服饰与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彬 陈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8-215,共8页
《张协状元》作为现存第一个宋代南戏演出剧本,提供了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南戏演员演出时的服饰穿戴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本文从《张协状元》出发,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角色的服饰与南宋温州科举;二是角色的服饰... 《张协状元》作为现存第一个宋代南戏演出剧本,提供了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南戏演员演出时的服饰穿戴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本文从《张协状元》出发,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角色的服饰与南宋温州科举;二是角色的服饰与南戏演出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三是角色的服饰与宋人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角色服饰 南宋温州科举 人物形象塑造 日常生活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剧本体制的雏形——论《张协状元》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欣 《艺术百家》 1987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一个南戏剧本,被收录于《永乐大典》,现基本确定此剧乃宋人的作品,而且未经明人妄改。在早期南戏中,描写“婚变”,批判男子负心的故事占有很大的比重,象《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这样被列... 《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一个南戏剧本,被收录于《永乐大典》,现基本确定此剧乃宋人的作品,而且未经明人妄改。在早期南戏中,描写“婚变”,批判男子负心的故事占有很大的比重,象《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这样被列于“戏文之首”的作品,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主题。这是有其现实生活依据的。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封建科举制度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中国戏曲 科举制度 《永乐大典》 早期南戏 中国封建社会 赵贞女 现实生活 作品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7
8
作者 胡雪冈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45,共5页
本文对《 <张协状元 >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提出的七个问题进行商榷 ,认为《张协状元》写定于南宋 。
关键词 《张协状元》创作时间 南宋 南戏 古典戏曲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宋元南戏中“婚变戏”的演变探讨“张协拒婚”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6-19,共4页
《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宋元南戏剧本之一,代表着南戏草创期的艺术成就,对研究南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们至今对《张协状元》这样有重要价值的南戏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其中“张协拒婚”剧情的评析更欠妥当。周贻白先生认... 《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宋元南戏剧本之一,代表着南戏草创期的艺术成就,对研究南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们至今对《张协状元》这样有重要价值的南戏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其中“张协拒婚”剧情的评析更欠妥当。周贻白先生认为,“若论剧情经过,其间颇多不甚自然之处:如张拒娶王胜花,而又将贫女打出,甚至将其砍伤,实为一大矛盾”。钱南扬先生认为“张协拒婚”与张协的“自私自利、向上爬的思想相反,使剧中人的性格前后矛盾,处处感到不真实,”“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完整”,“在艺术上也具有很大的缺陷”。而笔者则认为,“张协拒婚”是其自私自利、虚伪性格发展的必然,它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给剧本增添了色彩,标志着南戏中“婚变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南戏 婚变戏 《张协状元》 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草创期 重要意义 周贻白 人物性格 性格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对峙时期南方文献中官话方言词考察
10
作者 张海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5,95,共6页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词语差异明显、南北方言互相交融和渗透,这是近代汉语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修时贤对宋室南迁导致南北方言发生接触这一事实多有阐述,然而对南北语言接触的具体情形却鲜有人及。本研究从南宋时期带有吴语色彩的《张协状...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词语差异明显、南北方言互相交融和渗透,这是近代汉语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修时贤对宋室南迁导致南北方言发生接触这一事实多有阐述,然而对南北语言接触的具体情形却鲜有人及。本研究从南宋时期带有吴语色彩的《张协状元》入手,掘发其中的北方官话方言词语,来论证北方官话方言对吴语方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为今天的杭州话带有北音特点做出解释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献 《张协状元》 官话方言 代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仕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20,共7页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黄仕忠《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重新创作而成的。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黄仕忠《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重新创作而成的。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徐渭《南词叙录》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贞女 《琵琶记》 负心婚变 蔡伯喈 悲剧 《张协状元》 书生负心 王魁 温柔敦厚 伦常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杂剧搬演形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诗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3-18,共6页
众所周知,我国北杂剧艺术始于金代,盛于元代,衰于明代。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重在北杂剧作家与作品的研究,成绩显著,而对于北杂剧舞台演出,研究者极少。其实,“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笠翁曲话》)。因为,戏曲艺术必须通过场上搬演,让观众... 众所周知,我国北杂剧艺术始于金代,盛于元代,衰于明代。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重在北杂剧作家与作品的研究,成绩显著,而对于北杂剧舞台演出,研究者极少。其实,“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笠翁曲话》)。因为,戏曲艺术必须通过场上搬演,让观众直接受到舞台艺术形象的感染,才能真正取得寓教于乐的社会作用。这正是戏曲艺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杂剧 折子戏 戏曲艺术 《金瓶梅》 《张协状元》 宋杂剧 《醒世姻缘传》 北西厢 本戏 伎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修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4-68,共5页
中国戏曲在北宋末年形成,称“杂剧”。为了和以后的杂剧区别,人们称“宋杂剧”。此后,在南宋继续流行,后逐渐演化成“南戏”;金称“院本”,院本与杂剧,“其实一也”
关键词 宋元南戏 中国戏曲 宋杂剧 北宋末年 北杂剧 《琵琶记》 赵贞女 祝允明 《张协状元》 戏曲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南戏的雅俗之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克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3-58,共6页
论宋元南戏的雅俗之变庄克华探讨我国古代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源流时,把握好由“雅”向“俗”的历史性转化,对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至关重要。南戏现存作品,是戏曲史上最早的、也是较为完整的戏曲作品,可以代表“俗”文学... 论宋元南戏的雅俗之变庄克华探讨我国古代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源流时,把握好由“雅”向“俗”的历史性转化,对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至关重要。南戏现存作品,是戏曲史上最早的、也是较为完整的戏曲作品,可以代表“俗”文学在发展初期的风貌,因此正确地认识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南戏 早期南戏 《张协状元》 《南词叙录》 古代文学 “雅”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作品 元杂剧 《永乐大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帮腔合唱的渊源与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仕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31,共7页
一 帮腔合唱之渊源 戏曲帮腔,一般认为是明代弋阳腔以来形成的传统,并在高腔剧种中得到发扬光大。其实不然。帮腔合唱形式不仅在戏曲形成之初即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这一形式本身也源远流长。 帮腔合唱,究其本源,原是“一唱众和”的“... 一 帮腔合唱之渊源 戏曲帮腔,一般认为是明代弋阳腔以来形成的传统,并在高腔剧种中得到发扬光大。其实不然。帮腔合唱形式不仅在戏曲形成之初即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这一形式本身也源远流长。 帮腔合唱,究其本源,原是“一唱众和”的“和”。这“和”又起源于劳动号子。如抬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举重劝力之歌”所以春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形成 渊源 弋阳腔 劳动号子 管仲 《张协状元》 《琵琶记》 剧种 《小孙屠》 踏谣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戏《小孙屠》成于明代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延龄 《江海学刊》 1984年第6期149-149,共1页
《永乐大典》所辑戏文计三十三种,久已佚失,二十年代在海外发现了《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前两种研究者认为是南宋及元代作品似无异义。惟《小孙屠》一出成于何时,
关键词 《小孙屠》 《宦门子弟错立身》 代考 南戏 《永乐大典》 《张协状元》 二十年代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嘉杂剧”三个曲牌的音乐分析与思考
17
作者 宋艳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67,共2页
一、永嘉杂剧的《张协状元》与[狮子序] “永嘉杂剧”顾名思义就是在永嘉地区演出的杂剧,永嘉杂剧的观众就是生活在永嘉地区的民众,这是两个可以明确的问题。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始设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唐高宗上元元年(... 一、永嘉杂剧的《张协状元》与[狮子序] “永嘉杂剧”顾名思义就是在永嘉地区演出的杂剧,永嘉杂剧的观众就是生活在永嘉地区的民众,这是两个可以明确的问题。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始设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将永嘉、安固两县的部分地区合为温州,州府设在永嘉。宋时的永嘉亦今日的温州,今温州的北郊仍设有永嘉县。“永嘉杂剧”也就是“温州杂剧”,应是宋杂剧的南方表演版本,亦可视为宋杂剧的一个地方化剧种,所以“永嘉杂剧”又被后人称为“南戏”。把“永嘉杂剧”称为“南戏”,始见于明中祝允明(1460-1526)所著《猥谈》:“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①稍后的徐渭在《南词叙录》里也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日永嘉杂剧。”②“永嘉杂剧”之所以后来又称之为“南戏”,应是它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戏剧形式,并且成为明代“南曲”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永嘉杂剧”的音乐有幸地被记载下来,为今人研究宋代戏剧留下了可资依据的文献材料。这个材料就是“永嘉杂剧”《张协状元》“狮子序”的三个曲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杂剧 永嘉县 音乐分析 曲牌 《赵贞女蔡二郎》 《张协状元》 《南词叙录》 戏剧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曲钩沉(八)
18
作者 谯进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考证 文学研究 《张协状元》 南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戏剧的蜕变
19
作者 翁敏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7-62,共6页
论宋元戏剧的蜕变翁敏华本文论宋元戏剧蜕变的“醉翁之意”不仅在宋元,而试图涉及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中国戏剧的形成问题。因为戏剧到了宋元时代,可以说是进入了中国戏剧史上最为纷繁、最为复杂、最... 论宋元戏剧的蜕变翁敏华本文论宋元戏剧蜕变的“醉翁之意”不仅在宋元,而试图涉及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中国戏剧的形成问题。因为戏剧到了宋元时代,可以说是进入了中国戏剧史上最为纷繁、最为复杂、最为变化流动的阶段,因而宋元戏剧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史 王国维 民俗文化 表层文化 真戏剧 戏剧表演 宋金杂剧 戏剧形态 《张协状元》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