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弗兰肯斯坦》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波 卢东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93,共2页
《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滥觞之作。本文分析了小说的三重叙述,探讨了小说的主题蕴涵:在肯定了人类的智慧创造力的同时又展示了人类的破坏力,并探讨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小说对现代科学和... 《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滥觞之作。本文分析了小说的三重叙述,探讨了小说的主题蕴涵:在肯定了人类的智慧创造力的同时又展示了人类的破坏力,并探讨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小说对现代科学和人的生存处境的悲观预见,并解析了小说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主题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科技异化视域下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岩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随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科技异化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一个科学家制造怪物的冒险经历和由此遭受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当时英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反思... 随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科技异化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一个科学家制造怪物的冒险经历和由此遭受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当时英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反思科技异化给人类带来的恶果。以科技异化为理论依据剖析小说同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疯狂追逐科技、狂妄模仿上帝造人和最终幡然悔悟的人生历程,借以诠释一个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并警示放纵科技野心可能给人类带来无妄之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异化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弗兰肯斯坦》的伦理困境与道德恐惧 被引量:4
3
作者 史育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通过描写创造者弗兰肯斯坦与他创造的科学怪物的冲突与悲剧,展示了弗兰肯斯坦和科学怪物的心路历程、生存困惑和命运归宿,不仅揭示了人性黑暗和道德恐惧,更显示出个人在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小说以其丰富...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通过描写创造者弗兰肯斯坦与他创造的科学怪物的冲突与悲剧,展示了弗兰肯斯坦和科学怪物的心路历程、生存困惑和命运归宿,不仅揭示了人性黑暗和道德恐惧,更显示出个人在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深刻道德探索增强了哥特小说的感染色彩和内涵深度,也给予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体的伦理关系,寄寓着对现代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弗兰肯斯坦》 伦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媒介化:数字媒介中的《弗兰肯斯坦》 被引量:2
4
作者 都岚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弗兰肯斯坦》两百多年以来,与其形成互文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出现影视改编、戏剧、芭蕾、儿童绘本、游戏、网络虚拟体验、超文本小说等跨媒介传播方式,体现了《弗兰肯斯坦》强大的后续生命力。文章借助博尔... 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弗兰肯斯坦》两百多年以来,与其形成互文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出现影视改编、戏剧、芭蕾、儿童绘本、游戏、网络虚拟体验、超文本小说等跨媒介传播方式,体现了《弗兰肯斯坦》强大的后续生命力。文章借助博尔特和格鲁辛的“再媒介化”概念,聚焦《弗兰肯斯坦》在数字媒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弗兰肯斯坦》的宾夕法尼亚电子版和数字集注版、雪莱戈德温档案、弗兰肯网络虚拟体验、超文本小说《拼缀姑娘》等,认为数字媒介对《弗兰肯斯坦》的再媒介化延续了它的后续生命,使其世界文学的经典地位越发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媒介化 《弗兰肯斯坦》 数字媒介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小说与电影中的友谊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8-110,共3页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与改编的电影构筑了一个不断外延的庞大叙事综合体。其中书写的生与死、家庭与友谊等永恒的主题,在小说和电影中通过情节和人物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给读者和观众。本文以原著与改编的两部电影为基础,从...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与改编的电影构筑了一个不断外延的庞大叙事综合体。其中书写的生与死、家庭与友谊等永恒的主题,在小说和电影中通过情节和人物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给读者和观众。本文以原著与改编的两部电影为基础,从友谊的情节基石、友谊的人物关系塑造以及友谊的主题观照三方面,对比小说与电影中关于友谊书写的差异性,以进一步发掘文学价值在电影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友谊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中女性作者叙事权威的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永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Z期79-80,共2页
自作品诞生之日起,隐含作者便问世了,因为作品体现的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稳定和一致的,所以小说文本的隐含作者也是固定不变的,由于隐含作者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他对小说人物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定位也相对稳定和一致,这样一种稳定... 自作品诞生之日起,隐含作者便问世了,因为作品体现的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稳定和一致的,所以小说文本的隐含作者也是固定不变的,由于隐含作者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他对小说人物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定位也相对稳定和一致,这样一种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小说人物与隐含作者二者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审视《弗兰肯斯坦》中处于中介地位的叙述者与人物、隐含作者之间叙事距离的模糊性,探讨作者玛丽·雪莱如何通过叙事距离的模糊性来建构自己的女性叙事权威,从而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叙事距离 女性作者 叙事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中的劳动异化及其危害性
7
作者 方亚中 张亚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的怪物创造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之间具有异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两种劳动都偏离了人的生命活动自我表现的目标;相异之处在于前者主观上出于好奇和自愿,后者客观上由于生活所迫。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加深对人的生命... 《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的怪物创造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之间具有异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两种劳动都偏离了人的生命活动自我表现的目标;相异之处在于前者主观上出于好奇和自愿,后者客观上由于生活所迫。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加深对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再现目标的认识,一旦人的活动偏离了目标,劳动便会发生异化,从而给自身、他人甚至全人类带来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异化 《弗兰肯斯坦》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鲸》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
8
作者 郭海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反科学技术主题的延续,执着不悔的亚哈则是对忏悔的弗兰肯斯坦的创造性背叛。这种互文关系的确立既有表达现实意义的需要又是文学创作观的反映。
关键词 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弗兰肯斯坦》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浪漫主义内在化的两种选择——以《庄子》和《弗兰肯斯坦》为例
9
作者 金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中西方浪漫主义皆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独立,具有内在化倾向。文章以《庄子》和《弗兰肯斯坦》为例,试图说明两种浪漫主义内在化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是变革时代的"叛逆文学",皆塑造出孤独漫游的漂泊者形象。然而,《庄子... 中西方浪漫主义皆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独立,具有内在化倾向。文章以《庄子》和《弗兰肯斯坦》为例,试图说明两种浪漫主义内在化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是变革时代的"叛逆文学",皆塑造出孤独漫游的漂泊者形象。然而,《庄子》强调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旷达超然的一脉;《弗兰肯斯坦》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表达,书写了浪漫英雄的自我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弗兰肯斯坦》 浪漫主义 内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壑难填的人类——从《弗兰肯斯坦》到《人兽杂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小云 黄艳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85,共2页
从"弗兰肯斯坦"这个人造怪物初登人类文艺作品以来,人造怪物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怪物代表着正在发展和渗透进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科学一方面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繁荣,却也将人类的世界拉入黑暗与毁灭的边缘。任何时候,自由探索都... 从"弗兰肯斯坦"这个人造怪物初登人类文艺作品以来,人造怪物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怪物代表着正在发展和渗透进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科学一方面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繁荣,却也将人类的世界拉入黑暗与毁灭的边缘。任何时候,自由探索都不应成为科学家逃避社会责任的借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兽杂交》(Splice)这类电影就是在为我们人类敲响一个警钟,人类应该好好地思考如何利用手里的科学技术来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人兽杂交》 人类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9-291,共3页
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英国哥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使得它们在怪诞情节、恐怖氛围、深刻主题、各色人物、叙事视角等方面具有了某些共同审美特征。
关键词 英国哥特小说 中国六朝志怪小说 《弗兰肯斯坦》 《搜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拂拭历史的尘埃 重现艺术的光彩——试论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新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5-45,共11页
18世纪的小说发展注重理性、常识和机智。而哥特式小说的问世一反当时的小说风格,它那独特的创新正好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正在摸索着的审美趣味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小说流派垄断着当时英国文坛,吸引着各个阶层的读者群。哥特式小说... 18世纪的小说发展注重理性、常识和机智。而哥特式小说的问世一反当时的小说风格,它那独特的创新正好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正在摸索着的审美趣味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小说流派垄断着当时英国文坛,吸引着各个阶层的读者群。哥特式小说之所以能繁荣三、四十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重从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艺术特点 曼弗雷德 希克厉 艾米莉·勃朗特 超自然 浪漫主义诗人 《远大前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