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据——比较——归纳——《廿二史札记》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金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学者赵翼的史学名著。作者采纳乾嘉学者通用的考据方法考订各史、辨别史料,同时又以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史料,综合史事,探讨古今治乱兴衰的历史变革。
关键词 《廿二史札记》 赵翼 考据 比较研究 归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因果报应的天命观看赵翼的“仁”——以《廿二史札记》为侧重点
2
作者 吴溢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3-96,共4页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多次用"气运"或者"天运"来解释历史现象,并强调历史事件是此因造成此果,如此我们可以推断赵翼是相信有因果报应的。赵翼在列出这些历史史料后,都会带上一些褒贬评价,而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就能...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多次用"气运"或者"天运"来解释历史现象,并强调历史事件是此因造成此果,如此我们可以推断赵翼是相信有因果报应的。赵翼在列出这些历史史料后,都会带上一些褒贬评价,而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就能看出赵翼的主张和反对,从而发现赵翼的主张可以归于一点,那就是"仁"和"善",反对"刑杀"和"淫乱"的,通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赵翼希冀于有这么一个实施因果报应的"天"存在,希望借助这个"天"来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廿二史札记》 因果报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翼的史学——读《廿二史札记》
3
作者 施丁 《江海学刊》 1982年第4期67-73,共7页
赵翼的史学论著,以(《廿二史札记》(共36卷,567条篇目)为代表作。近人多以为赵翼的史学,是历史考据,脱离现实;我以为他是用考证的方法,也发表史论,有较为温和的经世思想。现在略抒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廿二史札记》 学论著 赵翼 考据 经世思想 代表作 篇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与《廿二史札记》的经典化——兼论晚清时期史学地位之变
4
作者 王云燕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40,共9页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但在大多数时间传统史学或隐或显受到经学支配,一度形成经尊史卑的学术格局。晚清时期,在时局动荡、西学冲击、科举改制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这一学术格局发生了转变,史学逐渐由学术边缘走向中心...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但在大多数时间传统史学或隐或显受到经学支配,一度形成经尊史卑的学术格局。晚清时期,在时局动荡、西学冲击、科举改制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这一学术格局发生了转变,史学逐渐由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张之洞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读史以经世致用,并多次向士人推荐乾嘉学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他早年任四川学政时,即在《8轩语》和《书目答问》中积极肯定该书的价值,后又在《劝学篇》及科举变革中强调此书应时之需。这些举措顺应了近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学风,为赵翼史学传播和史学经典化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有利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廿二史札记》 《劝学篇》 学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
5
作者 张金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6-21,共6页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新、旧《五代史》的研究大体包括“史法”和“史事”两部分 ,“史法”部分主要考察新、旧《五代史》的史料来源、体例、书法 ,评论其优劣得失 ,揭示其文献价值。“史事”部分主要是排比分散的材料 ,进行归纳和比...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新、旧《五代史》的研究大体包括“史法”和“史事”两部分 ,“史法”部分主要考察新、旧《五代史》的史料来源、体例、书法 ,评论其优劣得失 ,揭示其文献价值。“史事”部分主要是排比分散的材料 ,进行归纳和比较研究 ,从中抽象出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问题 ,探讨其政治得失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 ,揭示其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廿二史札记》 《旧五代 《新五代 文献价值 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五代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宛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11,共5页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皆成于北宋,然两史于史料择别、编纂体例、书法风格诸方面多异而少同。其相异者,根源有二:同一王朝之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任务不同,史家修史之具体目的必不尽相同;私家独撰与官修众著两种修史程式不同...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皆成于北宋,然两史于史料择别、编纂体例、书法风格诸方面多异而少同。其相异者,根源有二:同一王朝之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任务不同,史家修史之具体目的必不尽相同;私家独撰与官修众著两种修史程式不同,出于不同修史程式之史书,面貌自然相异。其相同者,反映了史学为政治服务这一传统史学的根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五代 《新五代 欧阳修 《廿二史札记》 记》 《永乐大典》 《春秋》笔法 天人感应 薛居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诰》看朱元璋的反腐败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国宜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一、明初官场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明王朝建立以后,百废待兴,急需立法,进行必要的整顿;为此,朱元璋陆续颁布了四编《大诰》,计初编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武臣32条,总共236条。这四编《大诰》非常具体地反映了当时... 一、明初官场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明王朝建立以后,百废待兴,急需立法,进行必要的整顿;为此,朱元璋陆续颁布了四编《大诰》,计初编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武臣32条,总共236条。这四编《大诰》非常具体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真实情况,朱元璋毫不隐晦地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大诰》 反腐败 《大明律》 《廿二史札记》 《唐律》 整顿吏治 思想教育 严刑峻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贵勤奋而立 自得独创之见
8
作者 彭树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共3页
大学本科时,读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书,对他的治学精神深表敬佩。他曾有总结一生的治学诗:“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当时,我对他的人天“三七开”提法有不同看法... 大学本科时,读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书,对他的治学精神深表敬佩。他曾有总结一生的治学诗:“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当时,我对他的人天“三七开”提法有不同看法,于是写了以下感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勤奋学习,功效必见。”现在,坐八望九的我,对治学多了些经验和理性,对学术的规律性和治学者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些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奋学习 《廿二史札记》 自得 治学精神 清代学者 主观能动性 大学本科 赵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9
作者 刘万云 方向旻 《学习论坛》 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
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自从文明社会诞生以来它一直困扰着人类,惩治腐败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这些教训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无疑有借鉴的... 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自从文明社会诞生以来它一直困扰着人类,惩治腐败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这些教训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无疑有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惩治腐败 《廿二史札记》 考绩制度 遏制腐败 监察制度 家庭教育 严格执法 明太祖 反腐败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则天用人之我见
10
作者 祺然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年第1期41-41,共1页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武则天“知人善任”,这一观点被许多史家引用,并予赞同,但是纵观则天一朝,事实并非如此,武则天用人,完全以是否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权利为标准,没有不变的忠臣,也无不可用之人,因机而异,今天是政...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武则天“知人善任”,这一观点被许多史家引用,并予赞同,但是纵观则天一朝,事实并非如此,武则天用人,完全以是否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权利为标准,没有不变的忠臣,也无不可用之人,因机而异,今天是政治上的伙伴,明天就有可能成为政治上的敌人,所以武则天一朝,尽管象魏元忠,苏良嗣,狄仁杰、姚祟等人得到一定程度的重明,但也不乏奸佞、平庸之辈,如被人称为“两脚野狐”的杨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用人 《廿二史札记》 知人善任 狄仁杰 政治 赵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名士价值观念的演变
11
作者 孔毅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58-63,共6页
汉晋名士价值观念的演变孔毅汉晋之际无疑是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社会最为混乱无序的时期,也是知识阶层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伴随着汉晋政局的演变,不同时期名士的价值观念也极为不同,它不仅透露出强烈的时代信息,也... 汉晋名士价值观念的演变孔毅汉晋之际无疑是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社会最为混乱无序的时期,也是知识阶层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伴随着汉晋政局的演变,不同时期名士的价值观念也极为不同,它不仅透露出强烈的时代信息,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名士风貌。因此,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魏晋名士 后汉书 汉晋之际 世说新语 司马氏 《廿二史札记》 三国志 经学 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两个李显忠
12
作者 陈显远 《人文杂志》 1984年第6期32-32,共1页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对《宋史·曹友闻传》所载李显忠事迹提出质疑,认为其败于元兵之事,与史不符,可能另有一个李显忠。陕西洋县文化馆所存南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1233年)刻的《统制李侯重建州记》碑文中有“侯名...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对《宋史·曹友闻传》所载李显忠事迹提出质疑,认为其败于元兵之事,与史不符,可能另有一个李显忠。陕西洋县文化馆所存南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1233年)刻的《统制李侯重建州记》碑文中有“侯名显忠”句,故清代几次纂修《洋县志》著录此碑时,也都认为此是记载理宗时李显忠的事迹,致使混淆错乱。细读宋史,原来南宋确有两个李显忠。他们同为抗金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 陕西洋县 宋理宗 将领 建州 赵翼 《廿二史札记》 战功 文化馆 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筏、皮船杂考——对罗继祖先生《西南西北皮筏》的一点辨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兆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95-96,共2页
清著名史学家、《廿二史札记》作者赵翼曾说:“西番一带,山峦陡险,溪湍悍,舡不得施,土人有用朱皮为船者……。”“舡”即船,“朱皮”为皮革的泛称。以前,有人把这种奇特的船的发明权记在忽必烈的名下,认为是“元世祖革囊遗法”... 清著名史学家、《廿二史札记》作者赵翼曾说:“西番一带,山峦陡险,溪湍悍,舡不得施,土人有用朱皮为船者……。”“舡”即船,“朱皮”为皮革的泛称。以前,有人把这种奇特的船的发明权记在忽必烈的名下,认为是“元世祖革囊遗法”。其实,这种船渊源久远,史不绝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二史札记》 辨正 西北 西南 祖先 学家 忽必烈 发明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