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反互陈 发人深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导引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慧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第五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2
作者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支撑与应有境界——从契约精神的视角看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咸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契约精神自有着充分的存立理由与特定的生成机理。从当代中国现实看,契约精神所蕴涵的基本价值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与价值支撑力量。但是,契约精神既不能带来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和谐...
契约精神自有着充分的存立理由与特定的生成机理。从当代中国现实看,契约精神所蕴涵的基本价值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与价值支撑力量。但是,契约精神既不能带来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和谐社会的建构,也不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境界之价值根本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精神
和谐社会
价值支撑
应有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4
作者
熊瑞琪
《村委主任》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乡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作出更清晰的阐释,并根据实际...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乡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作出更清晰的阐释,并根据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精神
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精神
文明建设
应有
之义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格致”论看朱熹的科学理性精神
5
作者
张燕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朱熹的研究不仅集理学之大成,而且还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后者,学界较少有系统的评析。文章通过对朱熹理学体系之核心范畴——“格致”的内涵和价值进行重新厘定,揭示出科学理性精神与道德实践精神都是朱熹理学的...
朱熹的研究不仅集理学之大成,而且还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后者,学界较少有系统的评析。文章通过对朱熹理学体系之核心范畴——“格致”的内涵和价值进行重新厘定,揭示出科学理性精神与道德实践精神都是朱熹理学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格物致知
科学理性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章、出版与讲真话
6
作者
傅岩山
《出版科学》
1996年第3期54-54,共1页
真话还是要说的。文章之道,要在一个真。情的真,理的真,事的真,均是题中应有之义。试想一人独坐斗室,享用无边的宁静与安详,却致力于编造一篇篇骗人的谎话,投之社会,广为散发。且不说编辑审出文中之假的不安,自己为文时的别扭,偶然发出...
真话还是要说的。文章之道,要在一个真。情的真,理的真,事的真,均是题中应有之义。试想一人独坐斗室,享用无边的宁静与安详,却致力于编造一篇篇骗人的谎话,投之社会,广为散发。且不说编辑审出文中之假的不安,自己为文时的别扭,偶然发出为明眼人看破时的鄙夷,天长日久还会留下不佳的名声。从多数报刊的文章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真话
人民大会
首发式
文章之道
《生活》周刊
三审制
出版人
《编辑之友》
精神
文明
应有
之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反互陈 发人深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导引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慧敏
机构
江苏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第五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G634.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2
作者
冯琳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
关键词
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
精神
分类号
B2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支撑与应有境界——从契约精神的视角看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咸瑜
机构
广州大学社科部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基金
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2009年)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契约精神: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支撑及其限度"
文摘
契约精神自有着充分的存立理由与特定的生成机理。从当代中国现实看,契约精神所蕴涵的基本价值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与价值支撑力量。但是,契约精神既不能带来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和谐社会的建构,也不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境界之价值根本依归。
关键词
契约
精神
和谐社会
价值支撑
应有
境界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0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4
作者
熊瑞琪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村委主任》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文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乡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作出更清晰的阐释,并根据实际情况。
关键词
农村
精神
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精神
文明建设
应有
之义
现实意义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格致”论看朱熹的科学理性精神
5
作者
张燕伶
机构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文摘
朱熹的研究不仅集理学之大成,而且还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后者,学界较少有系统的评析。文章通过对朱熹理学体系之核心范畴——“格致”的内涵和价值进行重新厘定,揭示出科学理性精神与道德实践精神都是朱熹理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朱熹
格物致知
科学理性
精神
Keywords
Zhu Xi
the doctrine of “to attain knowledge by observing the world”
scientific rational thought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章、出版与讲真话
6
作者
傅岩山
机构
<编辑之友>期刊社
出处
《出版科学》
1996年第3期54-54,共1页
文摘
真话还是要说的。文章之道,要在一个真。情的真,理的真,事的真,均是题中应有之义。试想一人独坐斗室,享用无边的宁静与安详,却致力于编造一篇篇骗人的谎话,投之社会,广为散发。且不说编辑审出文中之假的不安,自己为文时的别扭,偶然发出为明眼人看破时的鄙夷,天长日久还会留下不佳的名声。从多数报刊的文章来看。
关键词
讲真话
人民大会
首发式
文章之道
《生活》周刊
三审制
出版人
《编辑之友》
精神
文明
应有
之义
分类号
G23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反互陈 发人深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导引
冯慧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冯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支撑与应有境界——从契约精神的视角看
陈咸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熊瑞琪
《村委主任》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格致”论看朱熹的科学理性精神
张燕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章、出版与讲真话
傅岩山
《出版科学》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